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圓月夜(何其芳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品原文

圓月散下銀色的平靜,

浸着青草的根如寒冷的水。

睡蓮從夢裡展開它處女的心,

羞澀的花瓣尖如被吻而紅了。

夏夜的花蚊是不寐的,

它的雙翅如粘滿花蜜的黃蜂的足

竊帶我們的私語去告訴蘆葦。


說啊,是什麼哀怨,什麼寒冷搖撼,

你的心,如林葉顫抖於月光的摩撫,

搖墜了你眼裡純潔的珍珠,悲傷的露?

你的聲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

觸着每秒光陰都成了黃金。

你以為我是一個殘忍的愛人嗎?


若我的胸懷如藍色海波一樣柔媚,

枕你有海藻氣息的頭於我的心脈上。

它的顫跳如魚嘴裡吐出的珠沫,

一串銀圈作眠歌之迴旋。

迷人的夢已棲止在你的眉尖。

你的眼如含苞未放的並蒂二月蘭,

蘊藏着神秘的夜之香麝。


你聽見金色的星殞在林間嗎?

是黃熟的槐花離開了解放的枝頭。

你感到一片綠陰壓上你的髮際嗎?

是從密葉間滑下的微風。

玲瓏的欄乾的影子已移到我們腳邊了。

你沉默的朱唇期待的是什麼回答?

是無聲的落花一樣的吻?

作者簡介

何其芳]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紅學」理論家。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是「漢園三詩人」之一。[1]

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畫夢錄》(成名作),詩集《預言》,紅樓夢的研究頗有建樹。[2]

在陝甘寧邊區時期延安詩壇上,何其芳是最早奔赴延安的詩人之一。這位早在來延安以前就以他婉約幽渺的詩風而傾倒無數青年男女的漢園詩人,在抗日戰爭的炮火硝煙里,走出精美細緻的唯美主義的藝術之塔,來到了當時進步青年心中的聖地延安。延安軍民熱誠的抗日激情和延安清新自由的民主氣息,使這位習慣了在黑夜裡歌唱着心靈憂傷的多情敏感的詩人,一掃冷艷哀淒的夢幻色調,用他那敏感的心靈和優美的筆觸,奏響了禮讚民族解放歷程的琴音。[3]

何其芳抗戰前的詩歌大多收入1945年2月出版的早期代表作《預言》集中。《預言》所表現的是詩人幽怨、寂寞、煩憂的情緒。其基本傾向和卞之琳詩歌的細膩敏銳一樣,「小處敏感,大處茫然」。繼《預言》之後,何其芳又出版了《畫夢錄》、《刻意集》、《還鄉雜記》三個散文集。這三個散文集與《預言》在思想內容上的基調基本一致,「由於生活的空虛,思想的憂鬱,因而多偏於藝術上的琢磨。一篇又一篇,就像繪製得很精美的圖案,其中有調合的色彩,精練的語言,有帶着澀酸味的閃光的哲理,有詩一般撩人心弦的抒情」。因此,儘管何其芳的這三個散文集的情感內容不是來自那個時代火熱的鬥爭生活,而是來自那些僻靜的、孤獨的自我心靈的顫動。但是,由於何其芳把「小資產階級的感傷情調,交融於精緻的抒情畫面之中,使他那些散文閃爍着一種誘人的光彩,它們在當時和後來,曾使一些與作者有類似生活經歷、類似思想傾向的青年讀者所沉醉過」。[4]

1938年8月,何其芳和沙汀、卞之琳一道,穿過道道封鎖線,來到延安,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接見,稍後便到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同年11月,何其芳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4月,何其芳曾經跟隨賀龍將軍過黃河到晉西北和冀中敵後接受戰火洗禮。回到延安後,何其芳擔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1942年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和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至1947年間,何其芳先後兩次被派往重慶做思想文化和統一戰線工作,並擔任黨的四川省省委委員、宣傳副部長和《新華日報》副社長等職。

在延安的九年的工作學習和寫作生活中,何其芳的思想和創作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收穫。何其芳延安時期的詩歌和散文創作,均收錄在1945年出版的詩集《夜歌》和散文集《星火集》中。從這兩部詩歌和散文集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何其芳的心靈流變歷程。[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