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山不会忘记你们(冉茂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四川/大山不会忘记你们》是中国当代作家冉茂琼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四川/大山不会忘记你们
大山不会忘记你们
走过高山大川
苦累也是浪漫
风起云涌的岁月啊
我记住了 你
只有信仰的容颜
……
伴着婉转而又激昂的主旋律,平时很少看电视的我,春节期间,竞一集不落下的看完了几个月前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我们攀枝花人自己的32集红色电视连续剧《火红年华》。
《火红年华》又名《大三线》,是一部以大三线建设为时代背景而创作的重磅大剧,是表现我们攀枝花开发建设的主题作品。
攀枝花原名渡口市,上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际国内严峻而复杂的形式,站在调整全国工业部局,巩固国防后方的战略高度,而实施的以攀枝花为重中之重的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也是一座因矿石而建造,因钢铁而出名的带有中国奇迹的城市。
全剧以国家,“大三线”建设为背景,以攀枝花市十九冶、攀钢、攀煤等四川著名三线工业,企业为故事原型,以攀枝花为主拍摄地,还原了当年那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响应国家号召,怀揣革命理想,来到沟壑纵横,荆棘丛生,野狼出没的攀西大裂谷的群山深处,一切从头开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三个石头架口锅,用青春,用激情,甚至用生命演绎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了我国的工业建设者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谱写的一曲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我的父亲就是这群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一名矿工,从记事开始,耳濡目染的就是父亲那双有力的大手,稳健的步伐和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后来我的弟弟又轮换进了攀钢,至今还在白马矿山上班。作为一个“攀二代”,我是怀着对老一辈建设者们的崇敬和对如今攀枝花的热爱,用心、用一种特别的情怀去看完这部电视剧的,其间,曾几度哽咽落泪!特别是美丽善良的医护人员李心梅,为了在工地上给一名老工人脚上的伤口换药,在回去的途中遭遇车祸,牺牲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年轻的工程师陈汀兰在女儿四周岁生日那天,还去加班,为了抢救图纸和救她的丈夫戚光复一起,被怒吼的金沙江巨浪卷走。还有那个看似固执,相信实践出真知的全国劳动模范陈国民,在被赵总谈话时那段回忆,曾经他也是一名军人,在抗美援朝时,看见天空中的美国战斗机,他的心情就非常的沉重,他觉得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国家钢铁上不去,人家就要欺负你!陈国民满眼热泪,赵总眼眶通红,看电视剧的我泪流满面……为此,我还特意去看了春节期间攀枝花各大影院热播的,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水门桥》,面对一次又一次成群结队,震耳欲聋,狂轰滥炸的美军战斗机,我的眼里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模糊,脑海中竟不断地闪现出《火红年华》中无数个陈国民的高大形象。还有……
爱在家国之间
英雄无悔
青春无怨
满山的花开了一遍又一遍
那是我的思念一年又一年
其实,电视剧中的人物,仅仅只是攀枝花建设中一个小小的缩影。真正的三线建设中,还有太多太多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英雄陈国民,还有太多因公牺牲的李心梅,戚光复和陈汀兰……
那是1965年的12月,22岁的父亲和他的血亲表哥王友维表叔为响应国家号召,背井离乡,从老家涪陵专区酉阳县来到渡口,被分配到当时的12号信箱,也就是渡口市盐边林业局,先是从东区兰家火山(兰尖铁矿)开始,修建环山公路到仁和区务本乡,再由务本乡修公路到盐边县红坭、红果乡,为了更快让“天堑变通途”,无数林业工人们风餐露宿,白天挥汗如雨,夜晚天当铺盖地当床,或数着星星或品着风雨或思念着远方,感受着寒来暑往四季的交替。后来,王表叔被分配到红坭林场四连当了伐木工人,我的父亲被分配到红坭林场五连当了养路工人。父亲是一个孤儿,是时代造就了他和母亲的婚姻,他与当地的母亲成了家。偶尔,王表叔也会跟着父亲到我们家来做客,依稀的记忆中,表叔长得不仅高大,而且还很英俊。每次来我家除了看望亲戚,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吃到一点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找几个对手打一场篮球。
最最难忘的是那个寒冷的深夜,在睡梦中的我突然被一阵哭声惊醒,睡眼朦胧中,只见昏暗的灯光下,一个身材高挑而又丰满的陌生女人(膝盖以下还打着绑腿)和我的母亲在抱头痛哭,屋子中间还站着大小不一的两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他们也都张着嘴巴闭着眼睛,哭得撕心裂肺。那突如其来的哭声让年幼的我感到不知所措,只感觉那凄厉的哭声仿佛已穿透了我家那两间低矮的茅草屋,划破夜空,飘荡在寒冷的夜风中……
第二天早上起来,只见我家院坝边的木柴上晾晒着一些长长的黑布条,一看便知道那是缠腿用的,但却没有看到人。我妈告诉我,那个大人是我的王表婶,王表叔出事死了,她们从老家来,已到盐边林业局的局机关去解决王表叔的后事去了(离我家也就是步行40分钟左右的路程)。
过了几天,表婶又带着3个小孩来到我家,只见她眼睛红红的,跟我妈说话总是在流泪,这时我才看清,表婶不仅身材好,而且皮肤白里透红,浓密的黑发还有点微卷,仿佛在哪里见过。很快脑海中便闪现出在生产队看过的露天电影里的女主角,那个用雪白的手绢包裹着一个大红苹果,从新疆到北京,只为把苹果送到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手中的维吾尔族姑娘马兰花。不同的是,漂亮的表婶不是维吾尔族,是土家族,也不是姑娘,而是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的三个孩子的母亲。
后来我才渐渐知道,表婶带的三个孩子中,最大的表姐王芳12岁,表妹王珍9岁,最小的表弟王成才3岁。当她们接到表叔在砍伐木头遇难的消息时,老家正下着大雪,她们赶了一天的路才坐上汽车,后来又坐轮船,坐火车,经过一星期的辗转颠簸才到了这个曾经让她们一家牵肠挂肚,让她们寄予无限美好和希望的地方,可现实是残酷的,家中那个为她们撑起一片天的顶梁柱的脚步已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去了!
以后的好多天,表婶就只带着表弟去林业局。在和表姐的相处中,我知道了表姐在上小学五年级,知道了老家和贵州交界,冬天下大雪是常有的事,表姐她们读书都是住校,吃饭是自己交粮食到学校。还知道了萝卜不仅可以生吃“根”(萝卜),还可以生吃“果实”(萝卜开花后结的种子),表姐还亲自在我家的菜园地里示范吃萝卜种子给我看,但我却怎么也吃不下去,现在想来,肯定是当时在我家没有填饱肚子。
有相聚就会有分离。那天清晨,表婶红肿着双眼,带着表姐表妹和表弟,也带着表叔用生命换来的不到300块抚恤金,向我们一家挥手告别,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就是一生……
而表叔却永远留在了那片记录着他和他的工友们无数次汗如雨下,无数次的喘息和无数血泪的大山,与黄土相依,和森林为伴!
从小到大,我对表叔的死总是感到不能释怀。听我爸说,表叔和他的另一个工友当时被压在大树下,表叔的脚下刨出一个大坑,手指甲里满是泥沙和鲜血,嘴巴里还有泥沙和野草,一双圆睁的双眼血泪模糊。现场非常惨烈!于是,有一种遗憾和困惑就一直在我的心里徘徊,那就是眼见大树倒下的时候,表叔他们为什么不跑?脚下刨起了坑,说明当时还有力气挣扎,为什么没有人救?为此,我的脑海里总会无数次的闪现出:如果、假如、或许等显得苍白无力字眼和多种版本的画面。直到几十年后,我拜访了当年的多位林业老工人,才弄明白,那时的伐木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是何等难以想象的艰辛。由于地势陡峭,树大,又是双叉树,只要遇险,就是在劫难逃,即便是当时就有人发现并施救,也不会有生还的可能……
表叔遇难离世后不久,父亲所在的连队就转产到了攀钢,在朱家包包铁矿成了一名矿工,父亲虽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什么“生产标兵”,“突击能手”,“先进个人”等等奖状和奖品无数。在人们眼中,年轻时的父亲力大无比,很能吃苦耐劳 ,也很有家庭责任感,每个周末,他都会风雨无阻的,来回走七八个小时的山路奔走在家与单位之间,还总是对年幼的我们说,等将来咱家有钱了,就带我们姐弟几个回老家,坐轮船。并告诉我们,轮船可比我们家的房子还要高还要大好多好多倍,让我们幼小的心中对老家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和美丽的遐想……
可是,在单位连个感冒病都很少的父亲,刚退休几年,就因积劳成疾病倒了,临终前最大的遗愿,就是能登上乌江那条回乡的船……
时光飞逝,转眼间40多年过去了,不知道表婶倪玉萍是否还健在?也不知道表姐妹和表弟们如今生活在哪座城市?过去,每逢过年过节,我就会为表叔尸骨埋它乡,不能魂归故里而感到伤心难过。可看到如今的攀枝花,父亲和表叔的第二故乡,无数前辈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地方,早已被誉为“英雄攀枝花,阳光康阳地”,一年日照两千七百多个小时,是花花草草自然生长的天堂。独具特色的“攀果”已成为全国以及一些周边国家的知名品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已成为最具魅力的养老宝地,心中又何尝不是一种欣慰,一种释怀?
往事已走远,大山永远年青!
我坚信,大山不会忘记你们!攀枝花的历史更不会忘记你们……[1]
作者简介
冉茂琼,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中小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