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崖土司城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崖土司城址位於湖北省咸豐縣尖山鄉唐崖司村,是唐崖土司治所的遺址,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作為「土司遺址」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

唐崖土司始自元至正六年(1346年)覃氏始祖被封為安撫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被廢除。唐崖土司共歷16代389年,司城所在地一直未變。城址西面倚靠玄武山,東臨唐崖河,地勢西高東低,東西長1200餘米,南北寬600餘米,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城址從外至內分為三重:外城、內城和宮城。

布局分布

綜述

土司城在山水秀麗的唐崖河西岸玄武山麓,土司城帥府內,布設機構頗完整,建有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門、牢房、閱台書院、靶場、萬獸園等。唐崖土司曾是尖山、活龍、二仙岩、清坪一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土司城內有三個主要遺址:石牌坊、石人石馬、土司王墓。

城牆

唐崖土司城的東分地方修建了城牆(又稱外城牆),在其北面和東北面還修建了內城牆。城牆以自然石塊稍微加工後壘砌而成,現大多可見,並保存在1米以上。其中,臨河一面保存最好,高達2.5米,現存城牆基寬3.2米。

在城的東門處,原有的城樓基礎牆體遠遠大於城牆的寬度,現殘寬6米至7米左右,可明顯看出是城門樓的基礎,現東城牆殘長150米。

街巷

城址中的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見。由三街十八巷三十六個院落組成,分為上、中、下三街,呈不則形狀,全長880米。以石牌坊為中心,稱中街,街面全部以青石鋪砌而成,條石長2米,寬0.3米,橫向順街鑲嵌,街面寬闊而整齊。沿大衙門而下,稱上街;沿小衙門而上,稱下街。36條巷道仍以石塊鋪砌,隨地勢連接街道,四通八達。其中在上街和南城牆之間依次平行着「一橫道」、「二橫道」、「三橫道」。

文物遺存

衙署區遺址位於城址中心位置,周圍院牆圍合,為一大型院落,東西長218米、南北平均寬155米,總面積33790平方米。遺址分布於自東向西的五級台地,地勢逐漸抬高,沿東西軸線依次為「荊南雄鎮」牌坊、大衙門遺址、官言堂遺址及附屬建築、內宅,建築皆朝東。除牌坊為地面遺存外,其餘皆為地下遺址。

「荊南雄鎮」牌坊[2]建於明天啟四年(1624),是朝廷為表彰第十二代土司覃鼎的戰功而立。為唐崖土司城遺址中最具標誌性的建築遺存,是衙署區建築群的起始。前有石階與中街垂直連接。牌坊為砂石仿木結構,高7.15米,通寬8.04米,三開間,四根石柱前後有高2.5米的抱鼓石及石獅(現殘存一個)。橫額中兩面分別書寫「荊南雄鎮」和「楚蜀屏翰」八個陰刻大字。前後均有題記,記錄了牌坊的建造緣由、時間。中間枋面雕刻「土王出巡」「哪吒鬧海」等題材,兩側枋面雕刻「漁樵耕讀、槐蔭送子」及麒麟圖案。這些題材多取自漢地,但有本地變通,也有直接反應土司生活「土王出巡」等,是漢土藝術結合的產物。

大衙門遺址位於牌坊之西,高於牌坊的台地上。建築遺址坐西朝東,前有月台,南北長約33.5米,東西現存寬度4.4米,為一處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建築基址。

官言堂遺址位於大衙門遺址以西、高於大衙門遺址的台地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內宅遺址位於最高一級的台地上。

視頻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申遺路上的「唐崖速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