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周源源 | |
---|---|
出生 |
山东德州 | 1972年12月1日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演员 |
活跃时期 | 1996年至今 |
知名于 | 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表演奖。 |
知名作品 | 《天仙配》 |
周源源1972年12月出生于山东德州,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专科学校,国家一级演员。现就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1]
1996安徽省黄梅"黄山杯"大奖赛"十佳" 演员及98首届黄梅戏"严凤英奖"大赛银奖获得者。曾在舞台剧《天仙配》中饰七仙女、《红楼梦》中饰宝钗、《红丝错》饰昌榴月、《喜荣归》中饰崔秀英,并在黄梅戏电视剧《家》、《秋》中扮演主角。2009年,凭借在《逆火》中对小奶奶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一举摘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表演奖。[2]
早年经历
1996年获得安徽省黄梅"黄山杯"大奖赛"十佳" 演员。
1998年首届黄梅戏"严凤英奖"大赛银奖获得者。[3]
曾在舞台剧《天仙配》中饰七仙女、《红楼梦》中饰宝钗、《红丝错》饰昌榴月、《喜荣归》中饰崔秀英、《小辞店》中饰柳凤英、《窦娥冤》中饰窦娥、《半边月》中饰半边月,并在黄梅戏音乐电视连续剧《家》、《秋》、《平湖秋月》、《诗仙李白》中扮演主角,是一位有发展前途的黄梅新星,在98黄梅戏年创作剧目《风雨丽人行》中担任女主角吴芝瑛。凭借在《逆火》一剧中对小奶奶角色的成功塑造。
2009年5月18日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摘得梅花表演奖。[4]
演艺经历
周源源至今清楚地记得,琴师姨妈家所住的那个大院里,进进出出的人当中有那么多成就卓著的黄梅戏前辈,而著名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当年电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之一、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丁俊美又正好和她的姨妈家住在一个筒子楼里。这对患难与共、感情甚笃的老夫妇对容貌清丽、嗓音圆亮的小源源喜爱有加。源源说自己小时候老爱哭,经常扯开嗓门在过道里大哭,这使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时白林禁不住开玩笑说:“嘿小丫头,要是把这嗓子用到唱戏上就好了! ”而丁俊美老师也非常欣赏小源源,夸她条件全面,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材有身材,要嗓子有嗓子,是个唱黄梅戏的好坯子。甚至还在源源四五岁时,当时已调至安徽省艺术学校任教的丁俊美就预测到她未来的身高应该在1.65 米,结果竟然一丝不差,长大后源源的身高就是1.65 米。也难怪担任省艺校唱腔及表演课老师的丁俊美有这么“毒”的眼光,当年因为培养黄梅戏新苗的需要,她和同事们经常深入中小学校去“相”学生,对符合唱戏“条件”的男孩女孩格外关注,马兰、吴琼、吴亚玲、杨俊、袁玫这黄梅戏“五朵金花”以及她们所在的那一整个班的学员,就是丁老师她们按照近乎苛刻的标准,亲自到全省各个学校去挑选来的。
正如长辈们所期待的,从小就漂亮高挑的源源是一只爱唱爱跳的百灵鸟,她在8 岁时考 入了“合肥市小百灵合唱团”并担任合唱团领唱。在学校,源源更是文艺尖子,每有演出舞台上总少不了她的身影。而更离奇的是,有一次她还差点被杂技团挑了去。源源就读的合肥市屯溪路小学与安徽省杂技团相距不远,有一段时间,她发现每逢上学、放学,自己的身后总是不远不近地跟着一个苗条女人的身影,出于害怕她把被人跟踪的事告诉了父母。于是有一天她的父母拦住了那人寻问究竟。原来这是一位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因为摔伤了腿,估计很难再上舞台,正在为自己苦练多年的技艺没有传承人苦恼。当她在路上看到源源后眼睛一亮,经过多日观察,觉得这个孩子的条件非常理想,就希望人家能够跟着自己学艺。这个小插曲在家中引起了波澜,在去了一趟省杂技团考察之后,父母倒是很开明,同意让女儿去试试,可是外婆却无论如何不同意,说真喜欢文艺,要不今后就去学黄梅戏吧,老人家受不了心爱的小孙女每天在钢丝绳上晃晃悠悠的生涯。外婆的意见被采纳,于是源源在11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省黄梅戏学校。5 年后从戏校毕业,1989 年,周源源进了省黄梅戏剧院。经过舞台上近20 年的摸抓滚打,如今的源源早挑起大梁,成为人才荟萃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里数位当家花旦之一。
行家都知道,演好七仙女,需要演员调动唱、念、做、舞及表演上的所有功夫,既要有非常好的体力,又要有细腻严谨的表演,还需具备掌控整个舞台的技巧,对唱功的要求尤其高。不巧的是,这段时间里,周源源健康状况不太好,老是身体发虚,没有力气。源源不愿意后退,她凭着一股心劲,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早上还到户外边跑步边唱练习气力。为了把角色琢磨透彻,她把自己关在屋里研究影像资料,听磁带,边看边模仿,边听边练习,从咬字、气息上把握韵味和感觉。为了不至于太吵着邻居,在炎热的大夏天,她独个儿呆在没有空调的屋子里,紧闭门窗从早到晚地不停练唱、练念白。仿佛走火入魔似的,有时一个“董郎”能喊上百遍也不嫌烦,反倒觉得内心充满了快乐。最终,她的七仙女在天津受到了极大好评。
1998 年与观众见面的《风雨丽人行》是周源源舞台生涯中的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角色,她扮演剧中的女一号吴芝瑛,这是她首次在真正意义上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风格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黄梅戏舞台形象。演《风》剧时周源源才二十五六岁,而剧中吴芝瑛却是清末一个40 岁上下的知识女性,演员与角色之间,既隔着遥远的时代又有十多岁的年龄差距。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青春活泼的周源源只好天天观察母亲的言谈举止,并留意身边所有中年女性的坐姿、步态、神情,一时间感觉把自己搞得老气横秋的。即使这样,一上台她还是犯困惑,该出什么表情? 做什么动作? 对白用什么语气? 经常找不到感觉。而且这是一出新编剧目,又不能拿传统戏既有的舞台程式来套人物,真是很磨人。
导演要求她不要光想着外在的表演,而要注意体验人物的内在情感,分析这个角色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学识、思想及性格。吴芝瑛身上,既有着传统知识女性含蓄细腻的一面,又有着在那种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内心正直、性格刚毅的女子风骨高洁的一面,在大是大非的人生关头,她爱憎分明,为救义妹秋谨,不顾个人艰难处境。秋谨被害后,她又挺身而出,冒着被抓的危险,哭姐妹,葬尸骨,慰忠魂。把握好了这些特点的同时,周源源还向安徽省话剧团的一位老演员请教戏曲之外的表演技巧,开始时采用笨办法,一点一滴“抠戏”,从表情、声腔和动作上一处一处落实,再结合戏曲身段,努力将所有的人物内涵外化为观众看得见、感受得着的表演形式。最后,她终于跨过了这一道难度极大的高坎,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这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吴芝瑛既不同于《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也不同于《女驸马》中的冯素珍、《牛郎织女》中的织女、《梁祝》中的祝英台、《罗帕记》中的陈赛金等女主角,甚至她也并不是一个自觉的革命者,不能用任何现成的符号往这个人物身上贴,她既是朝廷官员的内眷、一个普通的良家妇女,更是一个有理想有正义感的侠肝义胆的知识女性,在非常的环境中能做出一般人做不到的壮举。心血没有白费,《风雨丽人行》捧回了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程”奖。
之后,周源源又相继在黄梅戏大型舞台剧《红丝错》中扮演女主角之一章榴月,并在《喜荣归》、《小辞店》、《夫妻观灯》、《梁祝·十八里相送》等一系列传统小戏折子戏中担任主演。舞台剧之外,周源源的触电频率也很高,先后参与了电视剧《金色山脉》、《心泪》、《巡警》,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平湖秋月》、《家》、《秋》、《朝霞满天》、《诗仙李白》等剧的演出,应该说,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荧屏中,她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各有不同,从大家闺秀到乡村妇女,从革命烈士到贴身丫环,甚至还演过一个妓女,反差很大。周源源把每一次演出经历都当作练兵,这些都为她挑战难度更大的角色作好了艺术上的铺垫。获奖在每个演员的艺术经历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分量,获什么奖往往对演员的艺术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周源源也不例外,她的获奖情况简单罗列如下:1996 年,“全国黄梅戏大奖赛”十佳演员称号; 1998 年,“首届严凤英金奖大赛”银奖头一名; 1999 年,她主演的《风雨丽人行》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0 年4 月,“全国第二届戏歌电视邀请赛”优秀演唱奖; 2000 年12 月,安徽省第六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2001 年,全国“爱心大使”称号; 2002 年“第二届严凤英金奖大赛”金奖第一名和最佳人气奖; 2003 年,全国“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红梅大奖; 2007 年获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称号。虽然频频获奖,但在所有奖项中,对周源源影响最大的却是那个“首届严凤英金奖大赛”的银奖。虽然被排在银奖的第一名,与金奖的分数只差了0.001 分,但在当时周源源却颇感遗憾。那是1998 年的12 月,大赛的初赛、复赛已经结束,
而决赛开始的时候,恰恰是《风雨丽人行》排练到最关键的时刻,再有两天就要汇报演出了。
劳累加紧张,源源的嗓子里布满了水泡。她在决赛时唱的是《孟姜女》中的《哭城》,这是一段极见功力的唱腔,既需要过硬的嗓音基础,又必须具备很高的演唱技巧。又是凭着一股心劲儿,上场时,源源卯足了力气唱,把声音“炫”得非常完美,她希望在场的观众和评委都能充分感受到她嗓音的明亮。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她与金奖擦肩而过。来不及沮丧,比赛一结束她就赶回了剧组,去忙着准备《风雨丽人行》的汇报演出了。
不过这个银奖激将了周源源要强的心性,她比过去更痴迷地投入练唱,反复琢磨如何唱得更好,更贴切,更符合规定情境中的人物情绪。她回忆起有一年在南京录《梦会》专辑时,现场一位录音师提示她,“唱,要留有余地”。当时她不完全明白这话的意义,年头长了,登台的次数越来越多,她从自身体验和演出效果中慢慢体会到演唱的艺术,哪个字要放,哪个音符要收,用什么气息,强弱如何处理,这些都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而直接体现了一个演员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这是靠悟性琢磨出来的功夫。2002 年,“第二届严凤英金奖大”举行,周源源的进步终于得到了肯定,她毫无悬念地一举夺金,并同时捧回了人气奖。从银奖到金奖,周源源收获的不止是奖牌,她真正得到了艺术上的升华。
好戏要靠磨,《逆火》这台新戏真正让周源源尝到了“磨”的滋味。2005 年初,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启动了《逆火》的排练。这部根据《天云山传奇》的作者、著名作家鲁彦周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再一次激发了周源源的创作热情。与以往演过的戏相比,《逆火》中的小奶奶是一位具有更大挑战性的人物———一位叫韵竹的传奇女子,大胆追求爱情,却在封建宗法制面前失去爱情、 失去自由、最终失去了孩子,于是她在一把熊熊燃烧的怒火中与代表黑暗精神枷锁的祠堂同归于尽。原著赋予了人物曲折的经历和丰富的内涵,可是一出戏却只能在有限的两小时内完成讲述故事和诠释人物的任务。
那么,该把黄梅戏《逆火》中的韵竹塑造成怎样的舞台形象呢?这个“她”既不是五四青年或自觉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女英雄,也不是七仙女、冯素珍或孟姜女,与《风雨丽人行》中的吴芝瑛也有天壤之别,“她”只是来到柴庄寻找爱情归宿的“小奶奶”———年轻、美丽、善良,敢爱敢恨,既柔情似水,又有一股火爆的辣劲儿。为了找准故事发展的方向和人物性格、人物之间关系的定位,《逆火》在听取多方意见的情况下数易其稿,主创人员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修改。而每一次修改,主演周源源都需要重新经历一次适应,她老是为拿捏好女主人公身上既善良又叛逆的特点而犯难———往往一个眼风,一句念白,一个手势,有一点不到位就会让人物变味。既不能“浪”过火,也不能演得太“温”,还要体现出人物的美。周源源决定还是发挥自己的强项,在唱腔的韵味和节奏上苦下功夫,用风格独到的声腔表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小奶奶”。
随着剧情的进展,她的演唱或婉转,或爆发,无论是慢板咬字的“头腹尾”,还是快板中急速的“唇齿喉舌”的配合,都字正腔圆,收放自如,十分有张力,较为细腻地表达了她对柴梦轩的失望,对柴水真情的感念,对封建宗法的痛恨,表现了小奶奶既温情又果敢、却无论怎样抗争也挣不脱大起大落命运摆布的悲情。在反复修改的日子里,周源源努力做到从善如流,把每一次重新修改后的排练当成是练兵的机会。她的体会是多听、多想、多做,说服自己把不适应的苦恼变成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对各种意见尤其是批评的意 见,甚至是尖锐刺耳的意见照单全收,慢慢消化。
有一天在排练中,导演没有任何铺垫地冲着她大吼:“你是 生活太优越了,根本感受不到韵竹所受的折磨,你离角色差得太远了! ”当着那么多人,真是一点面子也不 给。本来磨来磨去磨了那么久,压力已经够大了,一瞬间,周源源心里堆积的委屈和无奈喷发而出,眼泪是挡 也挡不住,她放声大哭一场。哭完了,心里舒畅了,再冷静下来细细想,明白了导演的苦心——《逆火》中的 韵竹不就是这样,必须一直有东西堵着堵着,一直压抑到无法再压抑,最后终于在一场大火中喷发毁灭!
从那以后,她在排练中更加努力,更加认真,更加追求严谨,愈发刻苦地练唱腔,练身段,更积极地向专家请教。在人们的期待中,《逆火》首演,再演,奔赴武汉、北京等各地演出。而他们还没来得及请鲁彦周先生来观看一场演出,哪怕是一次完整的排练,78 岁高龄的老人家却因病溘然长逝了。这件事成了周源源、也成了全剧组演职人员永远遗憾的一件事。为此,周源源暗自发誓,一定要演好这个戏,让鲁彦周先生放心,让舞台上的《逆火》长久地点燃自己的艺术生命之路。
人物评价
周源源的扮相俏丽、嗓音清亮、唱腔优美动听。
视频
周源源 演唱黄梅戏《窦娥冤》冤魂诉冤
参考文献
- ↑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周源源 新浪博客,2008-07-03
- ↑ 黄梅戏《窦娥冤》(周源源) 土豆网,2018-07-03
- ↑ 周源源 豆瓣电影,2018-07-03
- ↑ 黄梅戏《黄山云》周源源 爱奇艺, 2018-01-20
- ↑ 周源源 .人民网 [2015-8-5]
- ↑ 黄梅戏《诗仙李白》戏曲频道6月6日首播 . 新浪博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