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司令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有称谓,等同于西方军制中的司令,通常为多个师联合成的方面军最高主官。
1930年代初,刘伯承从苏联回国,组织左权、叶剑英等人一起翻译带回的各种军事文件,同时为中国红军确定军衔称呼。他在旧军队中多年,一向痛恨等级森严和对低阶人员的歧视。于是他确定红军中的“司令”后面要加一个“员”,当兵的称为“战斗员”,伙夫就称为“炊事员”,马夫、猪倌称为“饲养员”,还有“警卫员”、“卫生员”等,号称八大员,表现出解放军军人人平等,都是革命军队的普通一“员”,只是分工不同。
相似的还有战场任命的战役指挥官被称为“指挥员”。
简介
在我军,司令和司令员没什么区别,不过司令员是正式称谓。军、兵种、武警总部、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卫戍区、警备区、海军舰队、军区空军和各基地的军事主官称作司令员。
2012年(壬辰年)10月28日各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统一改称为:司令员[1]。
其它国家军队没有司令员的叫法,一般都称呼司令。
司令员是规范的称呼;司令是口语,不规范,特别是在行文或著书时不应使用“司令”。但两种叫法的都是指某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历史缘起
说起“司令员”称谓的由来,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我们的许多军衔制度和部队建制都是从“老大哥”苏联那里学来的,很多开国元帅和将军们也是在苏联的军事学校接受训练来的。其中,刘伯承元帅便是其中之一。 30年代初,刘伯承从苏联回国,组织左权、叶剑英等人一起翻译带回的各种条令,同时为中国红军确定内部的称呼。他在旧军队中多年,一向痛恨等级森严和对勤务人员的歧视。于是,他确定红军中的“司令”后面要加一个“员”,将旧称呼“护兵”、“勤务兵”改称“警卫员”、“公务员”,将“伙夫”改称“炊事员”……体现了革命军队人人平等,都是革命军队的普通一“员”,只是分工不同。
这种称谓沿用到今天,就是“司令员”这一称谓的来历,因此以上也都说“司令员”是正式的职务名称和称谓,因为这是自红军以来解放军各种条令中的正式称呼。
事实上,“司令员”这个称呼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在不同的兵种中,最高的军事指挥官被称为“司令员”,比如空军司令员,陆军司令员,海军司令员等;如今随着国情的需要现在军队改后的战区的最高长官,司令员仍旧是最高的长官,比如北部战区司令员,西部战区司令员,还有些海军舰队,比如南海舰队[2],其领导人也被称为“南海舰队司令员”。
那么“司令”与“司令员”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司令”这个叫法就是“司令员”的简称,两种不同叫法其实是相同的职务。如果非要说他们有什么区别,那就体现在规范性上面,“司令员”是规范的名称,在官方文件和作品中,必须使用“司令员”的名称,不能称为“司令”,因此司令是我们平常口语的叫法,并不是规范。但是在国外一般叫成司令而不是司令员。
视频
司令员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司令”和“司令员”仅一字之差,有何区别,新浪网,2019-03-06
- ↑ 南海舰队:三大舰队中实力最强的舰队,有先进战舰会优先分配,搜狐,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