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白瓷婴儿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北宋白瓷婴儿枕以男童为造型,釉色牙白而略灰,依此胎釉特性将之鉴定为北宋定窑白瓷作品。婴儿枕以头、身体两部份分别压模完成,接合后再以刀具剔刻面部表情与衣著纹饰等。此男童曲肱双脚弯曲交叠伏卧于卧榻上,臀部微翘,使男童后背呈现利于躺卧的圆弧曲线。头部侧伏于交叉抱拢的双臂上而略为上扬,双眼圆睁、口齿微张,神情天真可爱。右手执丝绦璎珞绣球,其上绳结、花纹精巧细致。男童著长衫长裤,外罩锦缎背心,长袍下裳与背心前襟,分别模印有朵花锦以及球纹锦,背心背部刻画有缠枝牡丹纹,衣袖长裤则平素没有纹饰。卧榻周围以模印有云纹及螭龙,器底周围可见数处流釉情形,底平无足且未上釉显出灰白细胎,刻有乾隆皇帝御制诗铭;此外,可见左右两小圆孔于榻尾和底,内部中空,此构造可避免器物于烧造时爆裂。
作品中,长衫下摆的朵花纹、背心前襟的球形纹、榻座云螭纹饰、背心背部的缠枝牡丹纹等,与白中带黄的温润釉色,无一不显露出宋代定窑的高超技艺。[1]
尺寸
- 全高:18.8 公分
- 底:31.0 x 13.2公分
乾隆皇与婴儿枕
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间,收集了十一个定瓷娃娃枕,其中便包含了本作与另外两相似作品。乾隆皇帝得到这些娃娃枕后,为它们特别订制锦垫与“紫檀木罗汉床”,由乾隆丙申(乾隆四十一年)一首〈咏定窑娃娃枕〉中:“檀材新与卧为床”足见此娃娃枕伏卧于罗汉床上之景象,然后来本作品台座遗失而未留存下来。[1]
此外,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的五年间,创作了十来首定瓷娃娃枕的吟咏诗句,其中,本作品更是同类型三个婴儿枕中,唯一底部刻有御制诗铭者,于乾隆癸巳(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时的题诗一首:“北宋出精陶,曲肱代枕高,锦綳围处妥,绣榻卧还牢。彼此同一梦,蝶庄且自豪,警眠常送响,底用掷签劳。”。并有“会心不远”、“德充符”二钤印。其中诗作中,点出时代、特色以及功能等,最后两句分别藉吴越国武肃王钱镠和魏晋南北朝陈武帝,隐喻婴儿枕为钱潮君主的颈枕,期勉自己兢兢业业、珍惜光阴。
我们从乾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就可以猜的出来他喜欢这个瓷枕的原因:他把娃娃枕投射到了“居安思危、梦回治世”,甚至是欲得能臣使国家长治久安这类理想上,收藏在清宫中。此外,因为这是瓷枕,枕是供睡觉时之用,当然就有生养之寓意,而以男童为造型,想当然尔,就是想要生男孩啰。但是到今天,这类婴儿瓷枕只有在台北故宫有收藏两个,北京故宫一个,而且原来乾隆为所收藏的11个瓷枕所制作的座架都已不见,可见其珍贵性。从其他的资料中得知,乾隆在得到这件器物后非常高兴,立马就试,然后写下这么一首诗:“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忘机堪画寝,一枕最幽宜。”可见还真的能睡哦![2]
功用
此婴儿枕应为日常生活所用的瓷枕。 瓷枕的出现可追溯到隋唐时代,起初作为冥器之用,后渐渐走入日常生活中,作为夏季使用寝具或中医所用的脉枕。到了唐代,瓷枕逐渐流行,常见有三彩、褐釉、黑釉、长沙铜官窑等釉色。到了宋代,瓷枕流行到达繁盛期,且走入民间百姓的生活中,举凡:造型、器型、装饰技法等,皆比前朝来的多样丰富。以造型而言,宋代瓷枕种类繁多,包括常见的几何型,到后来的兽型枕、人物枕等。以纹饰而言,宋代瓷枕花纹多彩细致,大量运用:刻、划、剔、印、雕塑等技法,无一不显露出表现力与艺术性,而其装饰与造型,几乎都已含有寓意者为取,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流行等面向。以白瓷婴儿枕为例:其男童造型,取多子多孙或宜男丁的吉祥意涵,同时将模印、刻画等技巧,自然的融合于一体,形成这一细致又不失情趣的作品,实为宋代瓷器之佳作。
参考文献
- ↑ 1.0 1.1 黄兰茵,〈彼此同一梦- 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故宫文物月刊》,第345号,页114-119
- ↑ 北宋 定窑 白瓷婴儿枕,踩宝集,20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