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寔 (三國群將) | |
---|---|
劉寔(shí)(220年-310年),字子真。平原郡高唐縣(今山東高唐)人。三國至西晉時期重臣、學者,漢章帝劉炟第五子濟北惠王劉壽之後。
劉寔出身寒苦,但他品德清潔,好學不倦,最終通曉古今。初以計吏身份進洛陽,調任河南尹丞,後遷任尚書郎、廷尉正、吏部郎,封爵循陽子。西晉建立後,歷官少府、太常、尚書等職,進爵為伯。杜預伐吳時,以本官兼鎮南軍司。因子劉夏受賄獲罪,而被免官。後被起用為國子祭酒、散騎常侍。元康初年,進爵為侯,漸升太子太保,加侍中、特進、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兼冀州都督。元康九年(299年),拜司空,遷任太保。其後轉任太傅。
永嘉四年(310年),劉寔去世,年九十一。諡號「元」。著有《左氏牒例》、《春秋條例》、《春秋公羊達義》等,今已佚。
目錄
人物生平
先見之明
劉寔的父親劉廣,曾任斥丘縣令。劉寔少年時貧苦,靠賣牛衣(供牛禦寒用的披蓋物)來養活自己。然而他好學,手裡纏着繩子,口中還誦讀着詩書,劉寔為人知識廣博、通曉古今,自身品德清潔,行為沒有瑕玷。郡中訪察孝廉,州里推舉秀才,他都不去。以計吏身份進洛陽,調任河南尹丞,遷任尚書郎、廷尉正。後來歷任吏部郎、參相國(司馬昭)軍事,被封為循陽子。
景元四年(263年),鍾會、鄧艾討伐蜀國時,有客人問劉寔說:「兩位將領能平定蜀國嗎?」劉寔說:「必定能擊破蜀國,然而都回不來了。」客人問其中的緣故,他笑着不說,結局正如劉寔所說的那樣。劉寔的先見之明,大都類此。
因子免官
泰始(265年―274年)初年,進升爵位為伯,漸次遷升為少府。咸寧年間(275年―280年)任太常,轉任尚書。杜預討伐吳國時,劉寔以本官兼任鎮南將軍軍司。
當初,劉寔的妻子盧氏生下兒子劉躋就去世了,華氏將要把女兒嫁給劉寔。劉寔的弟弟劉智勸他說:「華家大都貪婪,必定會破敗家門。」劉寔推辭不了,最終婚娶華氏並生下兒子劉夏。劉寔終於因兒子劉夏受賄獲罪,而被免官。不久又任大司農,又因為劉夏犯罪再被免官。
復職遭掠
後來,劉寔被起用為國子祭酒、散騎常侍。愍懷太子司馬遹剛被封為廣陵王時,大選師友,以劉寔為師。元康(291年―299年)初年,進升爵位為侯,逐漸遷任太子太保,加任侍中、特進、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兼任冀州都督。元康九年(299年),策封為司空,遷任太保,轉任太傅。
太安(302年―303年)初年,劉寔因為年老多病辭官,朝廷賜他安車駟馬、錢百萬,以侯爵身份回府第。等到長沙王司馬乂與成都王司馬穎相攻打時,劉寔被軍人劫掠,偷偷回到家鄉。
高壽而終
光熙元年(307年),晉惠帝司馬衷去世,劉寔到了陵地。晉懷帝司馬熾即位,又授劉寔為太尉。劉寔自稱年老堅決推辭,不被允許。左丞劉坦進言說:「廳堂高則台階遠,君主尊崇則宰相尊貴。因此古代的聖明帝王沒有不以元老大臣為師的,從而崇大養老的教化,訓示四海,使得少長有禮。七十辭官,也是對以往德行的特殊待遇,是勉勵廉潔高尚的作風。太尉劉寔憑着清廉純樸的節操,持有不變的高潔,收車告老,已有二十多年,正大的志向,越老越堅定。可以說是國家的年高望重之人,是國家的楷模。我聽說老年人不用氣力符合禮,劉寔年逾九十,壽命受時日制約,於是自己帶病乘車,冒險出行,在帝陵展示悲哀,向朝廷致敬,大臣的節操已經完備了。聖上詔書誠懇,必定使劉寔登上台省正位,輔助帝業,斷章摘句敦促曉諭,效力兩年。然而劉寔多次公開上書,言辭誠懇。我認為古人養老,以不事君做官為優,把不向老人授官當作尊重,應該聽從劉寔的意見。」
永嘉三年(309年),詔書說:「過去虞舜任用五臣,達到了無為而治的教化,漢朝以蕭何為相,得到了安定統一的美譽,因而能在當時興盛,流傳功業給後代。我繼承天命,統治萬邦,若要崇大顯赫的政治道德,也依賴於元老重臣百官之長,盡力輔佐,來符合我最大的願望。然而君年高告老,實在難於違背。如今聽任君以侯爵身份回宅第,地位在三司之上,俸祿依舊,賜几案手杖不必上朝及宅第一所。國家大的政務,將上門向君諮詢,以稱我的心意。」
永嘉四年(310年),劉寔去世,時年九十一歲,諡號元。
人物評價
總評
劉寔年少時貧窮,拄着棍子徒步行走,每逢到了休息的地方,不打擾主人,柴水一類事情都自己料理。等到地位名望通達顯赫,常崇尚儉約樸素,不追求華麗。雖然處於榮耀受寵的地位,但在居住上沒有府第宅院,所得到的俸祿,用於贍養幫助親屬故舊。雖然禮教衰微,而他自己按正道行事。妻子去世,按苴杖居廬的制度辦喪事,到喪事完畢都不與女子同床。輕薄的人笑話他,劉寔也不介意。
歷代評價
管輅:與此五君(指裴徽、何晏、鄧颺、劉寔、劉智五人)共語使人精神清發,昏不暇寐。自此以下,殆白日欲寢矣。
劉坦:太尉寔體清素之操,執不渝之潔,懸車告老,二十餘年,浩然之志,老而彌篤。可謂國之碩老,邦之宗模。臣聞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寔年逾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輿,冒險而至,展哀山陵,致敬闕庭,大臣之節備矣。聖詔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光飪鼎實,斷章敦喻,經涉二年。而寔頻上露板,辭旨懇誠。臣以為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謂宜聽寔所守。[1]
閻纘:光祿大夫劉寔,寒苦自立,終始不衰,年同呂望,經籍不廢,以為之保。[2]
房玄齡等《晉書》:①下士競而文,中庸靜而質,不若進不足而退有餘也。魏舒、劉寔發慮精華,結綬登槐,覽止成務。季和切問近對,當官正色。詩云『貪人敗類』,豈劉夏之謂歟!②舒言不矜,憙對千乘。子真、宣茂,雅志難陵。進忠能舉,退讓攸興。皎皎瑚器,來光玉繩。③寔少貧苦,賣牛衣以自給。然好學,手約繩,口誦書,博通古今。清身潔己,行無瑕玷。
個人作品
劉寔自幼及老,好學不倦,雖然做官,書卷也不離手。尤其精通《三傳》,辨正《公羊傳》,認為衛輒不應因祖父之命而不服從,祭仲有失做臣的節操,舉這兩件事來說明做臣之禮,於是他的看法在世上流行。在三國曹魏時期,因世上進取競爭過盛,廉潔謙遜的品德缺損,於是著《崇讓論》來矯正世風。
劉寔又撰有《春秋條例》二十卷、《左氏牒例》二十卷,《春秋公羊達義》三卷、《集解春秋序》一卷及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晉文》錄有其文。[3]
軼事典故
教誨所得
劉寔為官時每次回到家鄉,鄉人都用車拉着酒肉等候着他。劉寔難於違背眾人心意,就與大家一同吃喝然後退回剩餘的食物。有人對劉寔說:「您品行高潔一世,而幾個兒子不能遵循。為什麼不每天教誨,使他們知道過錯而自行改正呢!」劉寔說:「我所做的,是我所聽到看到的,而不是世代傳下來的,難道是反覆教誨就能得到的嗎!」世人認為劉寔的話有道理。
貧士未嘗得此
劉寔曾去石崇家,上廁所,看到有深紅色花紋帳幕,墊褥很是華麗,兩個奴婢手持香囊。劉寔於是退出,笑着對石崇說:「我誤入你的內室。」石崇說:「那是廁所。」劉寔說:「我清貧之人未曾享用過。」於是去了別的廁所。
親屬成員
父親:劉廣,曾任斥丘縣令。
弟弟:劉智,字子房,歷任潁川太守、散騎常侍、侍中、尚書、太常等。
長子:劉躋,字景雲,官至散騎常侍。
次子:劉夏,因受賄而被流放。
史料記載
《晉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十一》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寔形象與正史相似。為魏相國參軍。鄧艾、鍾會伐蜀出師之時,百官送出城外,旌旗蔽日,鎧甲凝霜,人強馬壯,威風凜然。眾人都為之稱美,只有劉寔微笑不語。太尉王祥見其冷笑,就馬上握其手而問曰:「鍾會、鄧艾二人這次去,可以平定蜀嗎?」劉寔回答:「肯定能破蜀。但恐怕二人都無法回來了。」王祥問原因,劉寔只笑而不答。王祥於是不再問。[4]
參考文獻
- ↑ 《晉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十一》. [2013-03-20].
- ↑ 《全晉文·卷一百五》. [2014-08-27].
- ↑ 全晉文 卷三十九. [2013-11-11].
- ↑ 第一百十六回 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