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寔 (三国群将) | |
---|---|
刘寔(shí)(220年-310年),字子真。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高唐)人。三国至西晋时期重臣、学者,汉章帝刘炟第五子济北惠王刘寿之后。
刘寔出身寒苦,但他品德清洁,好学不倦,最终通晓古今。初以计吏身份进洛阳,调任河南尹丞,后迁任尚书郎、廷尉正、吏部郎,封爵循阳子。西晋建立后,历官少府、太常、尚书等职,进爵为伯。杜预伐吴时,以本官兼镇南军司。因子刘夏受贿获罪,而被免官。后被起用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元康初年,进爵为侯,渐升太子太保,加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冀州都督。元康九年(299年),拜司空,迁任太保。其后转任太傅。
永嘉四年(310年),刘寔去世,年九十一。谥号“元”。著有《左氏牒例》、《春秋条例》、《春秋公羊达义》等,今已佚。
目录
人物生平
先见之明
刘寔的父亲刘广,曾任斥丘县令。刘寔少年时贫苦,靠卖牛衣(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来养活自己。然而他好学,手里缠着绳子,口中还诵读着诗书,刘寔为人知识广博、通晓古今,自身品德清洁,行为没有瑕玷。郡中访察孝廉,州里推举秀才,他都不去。以计吏身份进洛阳,调任河南尹丞,迁任尚书郎、廷尉正。后来历任吏部郎、参相国(司马昭)军事,被封为循阳子。
景元四年(263年),钟会、邓艾讨伐蜀国时,有客人问刘寔说:“两位将领能平定蜀国吗?”刘寔说:“必定能击破蜀国,然而都回不来了。”客人问其中的缘故,他笑着不说,结局正如刘寔所说的那样。刘寔的先见之明,大都类此。
因子免官
泰始(265年―274年)初年,进升爵位为伯,渐次迁升为少府。咸宁年间(275年―280年)任太常,转任尚书。杜预讨伐吴国时,刘寔以本官兼任镇南将军军司。
当初,刘寔的妻子卢氏生下儿子刘跻就去世了,华氏将要把女儿嫁给刘寔。刘寔的弟弟刘智劝他说:“华家大都贪婪,必定会破败家门。”刘寔推辞不了,最终婚娶华氏并生下儿子刘夏。刘寔终于因儿子刘夏受贿获罪,而被免官。不久又任大司农,又因为刘夏犯罪再被免官。
复职遭掠
后来,刘寔被起用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愍怀太子司马遹刚被封为广陵王时,大选师友,以刘寔为师。元康(291年―299年)初年,进升爵位为侯,逐渐迁任太子太保,加任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冀州都督。元康九年(299年),策封为司空,迁任太保,转任太傅。
太安(302年―303年)初年,刘寔因为年老多病辞官,朝廷赐他安车驷马、钱百万,以侯爵身份回府第。等到长沙王司马乂与成都王司马颖相攻打时,刘寔被军人劫掠,偷偷回到家乡。
高寿而终
光熙元年(307年),晋惠帝司马衷去世,刘寔到了陵地。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又授刘寔为太尉。刘寔自称年老坚决推辞,不被允许。左丞刘坦进言说:“厅堂高则台阶远,君主尊崇则宰相尊贵。因此古代的圣明帝王没有不以元老大臣为师的,从而崇大养老的教化,训示四海,使得少长有礼。七十辞官,也是对以往德行的特殊待遇,是勉励廉洁高尚的作风。太尉刘寔凭着清廉纯朴的节操,持有不变的高洁,收车告老,已有二十多年,正大的志向,越老越坚定。可以说是国家的年高望重之人,是国家的楷模。我听说老年人不用气力符合礼,刘寔年逾九十,寿命受时日制约,于是自己带病乘车,冒险出行,在帝陵展示悲哀,向朝廷致敬,大臣的节操已经完备了。圣上诏书诚恳,必定使刘寔登上台省正位,辅助帝业,断章摘句敦促晓谕,效力两年。然而刘寔多次公开上书,言辞诚恳。我认为古人养老,以不事君做官为优,把不向老人授官当作尊重,应该听从刘寔的意见。”
永嘉三年(309年),诏书说:“过去虞舜任用五臣,达到了无为而治的教化,汉朝以萧何为相,得到了安定统一的美誉,因而能在当时兴盛,流传功业给后代。我继承天命,统治万邦,若要崇大显赫的政治道德,也依赖于元老重臣百官之长,尽力辅佐,来符合我最大的愿望。然而君年高告老,实在难于违背。如今听任君以侯爵身份回宅第,地位在三司之上,俸禄依旧,赐几案手杖不必上朝及宅第一所。国家大的政务,将上门向君咨询,以称我的心意。”
永嘉四年(310年),刘寔去世,时年九十一岁,谥号元。
人物评价
总评
刘寔年少时贫穷,拄着棍子徒步行走,每逢到了休息的地方,不打扰主人,柴水一类事情都自己料理。等到地位名望通达显赫,常崇尚俭约朴素,不追求华丽。虽然处于荣耀受宠的地位,但在居住上没有府第宅院,所得到的俸禄,用于赡养帮助亲属故旧。虽然礼教衰微,而他自己按正道行事。妻子去世,按苴杖居庐的制度办丧事,到丧事完毕都不与女子同床。轻薄的人笑话他,刘寔也不介意。
历代评价
管辂:与此五君(指裴徽、何晏、邓飏、刘寔、刘智五人)共语使人精神清发,昏不暇寐。自此以下,殆白日欲寝矣。
刘坦:太尉寔体清素之操,执不渝之洁,悬车告老,二十余年,浩然之志,老而弥笃。可谓国之硕老,邦之宗模。臣闻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寔年逾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舆,冒险而至,展哀山陵,致敬阙庭,大臣之节备矣。圣诏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光饪鼎实,断章敦喻,经涉二年。而寔频上露板,辞旨恳诚。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谓宜听寔所守。[1]
阎缵:光禄大夫刘寔,寒苦自立,终始不衰,年同吕望,经籍不废,以为之保。[2]
房玄龄等《晋书》:①下士竞而文,中庸静而质,不若进不足而退有余也。魏舒、刘寔发虑精华,结绶登槐,览止成务。季和切问近对,当官正色。诗云‘贪人败类’,岂刘夏之谓欤!②舒言不矜,憙对千乘。子真、宣茂,雅志难陵。进忠能举,退让攸兴。皎皎瑚器,来光玉绳。③寔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然好学,手约绳,口诵书,博通古今。清身洁己,行无瑕玷。
个人作品
刘寔自幼及老,好学不倦,虽然做官,书卷也不离手。尤其精通《三传》,辨正《公羊传》,认为卫辄不应因祖父之命而不服从,祭仲有失做臣的节操,举这两件事来说明做臣之礼,于是他的看法在世上流行。在三国曹魏时期,因世上进取竞争过盛,廉洁谦逊的品德缺损,于是著《崇让论》来矫正世风。
刘寔又撰有《春秋条例》二十卷、《左氏牒例》二十卷,《春秋公羊达义》三卷、《集解春秋序》一卷及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3]
轶事典故
教诲所得
刘寔为官时每次回到家乡,乡人都用车拉着酒肉等候着他。刘寔难于违背众人心意,就与大家一同吃喝然后退回剩余的食物。有人对刘寔说:“您品行高洁一世,而几个儿子不能遵循。为什么不每天教诲,使他们知道过错而自行改正呢!”刘寔说:“我所做的,是我所听到看到的,而不是世代传下来的,难道是反复教诲就能得到的吗!”世人认为刘寔的话有道理。
贫士未尝得此
刘寔曾去石崇家,上厕所,看到有深红色花纹帐幕,垫褥很是华丽,两个奴婢手持香囊。刘寔于是退出,笑着对石崇说:“我误入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寔说:“我清贫之人未曾享用过。”于是去了别的厕所。
亲属成员
父亲:刘广,曾任斥丘县令。
弟弟:刘智,字子房,历任颍川太守、散骑常侍、侍中、尚书、太常等。
长子:刘跻,字景云,官至散骑常侍。
次子:刘夏,因受贿而被流放。
史料记载
《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寔形象与正史相似。为魏相国参军。邓艾、钟会伐蜀出师之时,百官送出城外,旌旗蔽日,铠甲凝霜,人强马壮,威风凛然。众人都为之称美,只有刘寔微笑不语。太尉王祥见其冷笑,就马上握其手而问曰:“钟会、邓艾二人这次去,可以平定蜀吗?”刘寔回答:“肯定能破蜀。但恐怕二人都无法回来了。”王祥问原因,刘寔只笑而不答。王祥于是不再问。[4]
参考文献
- ↑ 《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 [2013-03-20].
- ↑ 《全晋文·卷一百五》. [2014-08-27].
- ↑ 全晋文 卷三十九. [2013-11-11].
- ↑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