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隶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是1992年3月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
研究方向
(1)基因图谱研究;(2)重要基因分离克隆研究;(3)功能基因组研究;(4)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研究;(5)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多样性研究;(6)分子技术育种研究;(7)新品种选育。近5年进展:实验室面向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作物遗传改良研究为方向,方向明确,特色鲜明,长期坚持不懈;以主要作物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基因组研究到品种培育、示范推广,形成了上中下游一体“顶天立地”的研究格局。
简要概述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以及2011年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组第一名。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实验室覆盖作物学、生物学、园艺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
总体目标
实验室围绕农作物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2]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行为,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培育新品种。
视频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25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哪些高校?不都是双一流! ,搜狐,2018-11-02
- ↑ 带你认识身体里的免疫细胞 ,搜狐,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