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线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线谱是一种由欧洲在17世纪左右完善,并为当今世界广泛采用的记谱法。其本质是利用横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间隙,通过各种乐谱符号来记录音乐。阅读及书写五线谱时,遵循从左往右的顺序。

近现代音乐中,会出现固有符号不能满足作曲家所想表达的演奏方法的情况,故五线谱也可以由作曲家自定义并进行解释。

历史

在西方中世纪早期人们使用纽姆符(neumes)来记录乐谱[1]。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只能通过符号表示音调高低,但不能准确表示音值的长短。当时只能通过这些助记符记录音乐。

9世纪到11世纪,许多乐谱大量使用更精确的音符间距,用纽姆符在页面表示绝对音高,例如1000年意大利的Longobardian和Beneventan纽姆谱手稿,该谱是用类似现代音名字母与纽姆符结合方式,做成的简短纽姆谱手稿。此外,许多早期乐谱手稿使用一条或多条平行线,表示特定的音高

现代五线谱源自于12世纪左右的葛雷果圣歌。在那个年代主要仍以文字结合符号来代表音高。然而有人却在当时开始尝试以线条来记录葛利果圣歌。并且随着时间从一开始只有一条线逐渐发展到四条线,并且只使用点代表音符。在当时因为乐器的调性音域不同,乐谱用几条线并没有一个标准。

现存最早的羊皮纸乐谱是在1342年制造,含有4线3间。5线4间的乐谱则是意大利人Ugolino of Forlì制作的。从乐谱的意大利文pentagramma可看出乐谱是5条线。16世纪法国率先将他们的音乐整合成五线谱系统,并很快的在欧洲广为流传。

常规五线谱的组成

  • 线与间
  • 谱号
  • 其他记号

五线谱结构

记谱时,音符都会刻画在1条线上或者2条线中间的空间上。而这些线及间由下而上命名的,最下面的是第1线,最上面的是第5线;第1、2线之间为第1间,4、5线之间为第4间。在这5条线之间,可以记下11个音。

谱号将标示某个特定音所在的线,并将其他音依序排列[2]。例如G谱号就将中央C对上的G音定在第2线上,第1间是F音,第2间就是A音,如此类推。而不同的谱号标示在谱上不同的线上,会改变五线谱所代表的音高。音调及其调号都会影响写在谱上的音高

视频

五线谱 相关视频

10分钟学会五线谱?美国专业作曲家,告诉你好方法!
一次搞懂所有你该知道的五线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