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成立于1992年11月,首届主任委员为王宝恩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一任主任委员,王宝恩教授高瞻远瞩,为肝病[1]学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病学分会成立以来,曾单独或与兄弟学会合作,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和全国性肝病学术会议,大大推动了我国肝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扩大了国际影响。

学会发展历程

成立背景

作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一任主任委员,王宝恩教授高瞻远瞩,为肝病学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放眼国外,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成立于1949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成立于1966年,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成立于1978年。再看国内,与肝脏病学密切相关的中华消化病学会和中华感染病学会均成立于1980年。同以上学会的历史相比,成立于1992年的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尚显年轻,但不到20年的发展,中华肝脏病学分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肝病学会在最初成立时,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曾有人说,我们国家已经有感染病学会和消化病学会了,为什么还要成立肝病学会?这是不是一种重复?

王宝恩教授则不这样认为。首先,他看到美国、欧洲和亚太国家都有自己的肝病学会,而且这些学会均具有重要影响力,是成功的例子。其次,王教授也很有远见地认识到,我国是乙肝大国,众多的乙肝[2]患者需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此外,从长远看,肝脏疾病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中国必须有一批素质高、专业强的肝病医师,而肝病医师必须有自己的学会!而且,这个学会绝不是传染病学会或消化学会的翻版。

带着满腔热情,王宝恩教授联合田庚善、庄辉、叶应妩、张定凤等教授积极筹备学会的成立。1992年11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正式成立,学会首任主任委员为王宝恩教授。

学组建设背景

谈起肝病学会最初的创办,已84岁高龄的王宝恩教授仍思路清晰,记忆犹新。

肝脏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及中毒性肝损害等,近年来,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以及肝移植的内科学问题等也成为肝病学的重要范畴,引起肝病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肝病学的内容广泛,多学科交叉,涉及病毒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小儿科学、感染病学、寄生虫病学、诊断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及生物制品学等。

王宝恩教授认为,肝病学会应吸纳多个学科的医生,因此在第一届学会委员中就包括了基础、流行病学、诊断、消化科、传染科、中医科、外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还聘请了汤钊猷和吴孟超教授作顾问。当时学会下设3个学组,分别为病毒性肝炎学组、肝癌学组和肝纤维化学组。

与国际接轨

王宝恩教授借鉴国外学会的经验,认为肝病学会必须要有自己的杂志。199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创办了《肝脏病杂志》,张定凤教授担任杂志主编。

对于王宝恩教授开展学会工作的理念,中华肝病学会第二任主任委员庄辉院士概括为两点。

一是“有远见”。庄院士说,王宝恩教授构建肝病学会框架时充分考虑到多方需求,吸收了多学科专家,为肝病学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肝病学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二是“注重学术交流”。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医师能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了解学科前沿进展的机会少之又少。肝病学分会自成立以来,曾单独或与兄弟学会合作,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和全国性肝病学术会议,如1994年9月在黄山举办的世界华人肝病学术研讨会,1997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肝病会议。1997年10月,肝病学会联合消化学会和消化内镜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周,这些会议大大推动了我国肝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扩大了国际影响。

学会期刊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于1993年创办了肝脏病杂志(季刊),1996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批准并定名为中华肝脏病杂志(季刊),2000年后改为双月刊,2003年改为月刊。

学会建树及宗旨

举办学术会议

肝病学分会成立以来,曾单独或与兄弟学会合作,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和全国性肝病学术会议,如世界华人肝病学术研讨会(1994年9月,黄山)、酒精性肝病及肝纤维化学术会议(1995年7月,南京)、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1996年武汉;2000年西安;2002年南京;2005年北京)、97国际肝病会议(1997年8月,北京)、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周(1997年10月,北京)、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治疗学术研讨会(2003年1月,广州)、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消化内镜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04年亚太消化系疾病周大会(2004年10月,北京)等,大大推动了我国肝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扩大了国际影响。

指南制订推广之路

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预防和诊治水平,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规范和指导我国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经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批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组织我国着名的感染病学、肝病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订了《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于2004年3月26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丙型肝炎防治的指导性技术文件。该指南对加强中国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规范诊治和提高治疗水平,意义非凡。

之后,两个分会又组织专家制订了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发布。在乙肝指南的制订过程中,庄辉院士表现出协调各方的卓越能力,他对来自各方的意见既能虚心听取,又能作出正确的学术引导。

肝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认为,从乙肝指南制订伊始及制订过程中的各方意见不一致,到最终达成一致的共识,这个过程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学术本身,引领了整个中国乙肝治疗理念的转变,即从过去单纯强调的保肝、降转氨酶治疗转为以后的抗病毒治疗,吸收了包括疾病的分类、诊断等方面的国际上新的理念。

以庄辉教授为领导的肝病学分会,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充分吸收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和亚太肝病学会共识的有关内容,既不照搬,也不囿于国外指南,而是结合中国实际,使得这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经得起推敲。

指南出台后还要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正确理解和应用指南,为此,两个分会组织实施了“中国丙型肝炎指南万里行”继续教育项目,对全国22个城市的近万名感染病科和肝病的临床医生展开一系列丙型肝炎诊治方面的教育活动。

2006年和2007年,两个分会联合开展《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巡回继续教育活动,先后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60次讲座,约8000余名感染科、肝病科临床医生接受了继续教育,为提高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申办APASL年会之路

2010年3月25日APASL年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万众瞩目,但APASL年会的申办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4年在印度召开第14届APASL会议期间,我国肝病专家提出,希望能在中国内地召开APASL年会,当时APASL学会一位资深的专家提出反对意见,他断言:“中国要想办APASL年会,10年以后再说!”这句话激起了一向平和的庄辉教授的斗志。庄教授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让APASL看到中国肝病专家的实力。此后连续3年,肝病学会倡导和组织国内医生向APASL年会投稿,无论从稿件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逐年提升,赢得了APASL组委会的认可。

中国肝病专家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增多了,但在欧美学会年会上发言和主持的机会并不多。为增强中国肝病专家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在庄辉教授领导下,2005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印度尼西亚肝病学会签署合作协议,并筹办两国肝病学术会议。

随着两届中印肝病峰会的顺利召开,我国肝病专家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或主持会议的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200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APASL年会上,中国肝病专家大放异彩。大会发言、会议主持,中国专家身影越来越多。中国肝病学分会连续2年与APASL联合组织了“中国日”研讨会。曾经强烈反对中国举办APASL年会的那位专家也频频向中国专家示好。经过3年努力,中国举办APASL年会的时机已经成熟。2008年APASL常务理事会决定,第20届APASL年会于2010年3月在中国内地召开。这是自1978年APASL学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召开APASL年会。

贾继东教授说到庄辉教授时,言语中充满了敬意,“庄辉院士是一位知识渊博、学术态度十分严谨的专家,他平易近人,愿意提携后人,凝聚力强,受到肝病学界及传染病学界的广泛尊重。庄教授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肝病学分会人才梯队合理,后继有人,这主要与庄辉院士能够放心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年轻人密不可分。”

指南的更新和学术推广

首先,要做好乙肝指南的进一步更新,这是贾继东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的这届肝病学分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乙肝指南更新的初稿已经形成,统稿也已经完成。2010年在APASL年会以后,再将带有参考文献的全稿征求专家意见、修改。贾教授表示,该任务一定要尽快完成。学会还将计划对丙肝指南进行更新。

其次,肝病学分会将继续配合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工作,并希望在“十二五”科技计划的立项中能够做更多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庄辉院士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肝病学分会还在消除社会对乙肝的歧视方面,积极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咨询与参考意见。

另外,各个省都有肝病学分会的委员,学会希望依托肝病学分会各地的委员更多地开展工作,通过委员们的辐射和凝聚力,带动各地的肝病学术发展。

学术独立性和公正性

在2008年5月的第六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大会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推出《关于保持学术独立和学术公正的倡议》。

该倡议要求广大肝病学界各级医生和学者在学术交流和医疗工作中做到独立、公正,强调学术要严谨,学风要正派,传播知识要科学,特别是在参与制药公司的新药宣传推广活动中,一定要坚持立场公正,讲话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商业偏见。

贾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美国、欧洲等许多医学会对医药活动都有明确的、严格的规定,如在美国肝病学年会上,每位讲者首先要讲明自己与医药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存在怎样的关系。医药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资助了医学研究,这是不可否认的,但这种事实要讲明,要透明。肝病学学会的《倡议》,就借鉴了这些关于医学和医药企业之间关系的准则。

贾教授希望该倡议的出台有助于维护一个专业甚至行业的学术公正和维护每一个医生的学术独立。

此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在历届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培养了大批肝病领域的青年专家,并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使中国肝病学者走向世界。为扶植中青年肝病工作者,于1997年肝病分会学与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共同设立了“中青年科技奖”,先后已颁奖7次,大大推动了我国中青年肝病工作者的临床和科研水平。

学会发展

目前肝病学分会已有5个学组,即肝纤维化学组、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肝癌学组、肝炎学组及重肝与人工肝学组。学组发展体现了多学科组合的优势,利于促进肝病学分会的发展。

视频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 相关视频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成立十周年纪念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七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