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海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上海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是国家设在上海口岸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监管经上海口岸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机构简介

上海海关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海关之一。1685年(清朝康熙24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江海关。1950年2月政务院发布命令,江海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现设有各类机构51个,其中含办公室、法规处、综合业务处等内设职能处室18个,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上海浦东海关等隶属海关[1]29个,政工办、监察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等其他机构3个,缉私局1个。上海口岸目前拥有货运类监管场所256个,非货运类监管场所24个,海、陆、空、邮监管门类齐全。

上海海关业务工作具有监管业务量大,海、陆、空、邮门类齐全,点多线长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口岸发展步伐的加快,上海海关监管的业务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口岸的年进出口货值和税收流量约占全国的1/4,各项主要业务指标位列全国海关首位。

建制沿革

上海海关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海关之一。自1685 年(清朝康熙24 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江海关开始计算,至今已有324年的历史。1950年2月政务院发布命令,江海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上海海关现设各类机构49个,包括办公室、法规处、监管通关处、审单处、行邮处、加贸处、关税处等20个内设职能处室(含缉私局),现场业务一处、二处、三处、驻邮局、车站办事处等8个派驻机构,浦东、机场、吴淞、浦江、外高桥港区、洋山、外高桥保税区等14个隶属海关,以及全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中心上海分中心、海关总署上海商品价格信息处、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等6个其他机构和驻上海世博会园区监管服务中心1个临时机构,设立监管点共计275个。

上海海关坚持“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16字方针和“政治坚强、业务过硬、值得信赖”的队伍建设12字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以提高把关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以基层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推进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勇于争当全国海关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历史沿革

古代沪关

(1113年--1842年)

1、上海海关起源及宋代市舶机构。

据《北宋要辑稿》记载,北宋政和三年(1113)在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设置了市舶务,这是上海地区的第一个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即上海海关的起源。市舶司是我国古代政府管理海上进出境事务,类似现今海关的专职机构,下设分支机构市舶务、市舶场。市舶司、市舶务、市舶场恰巧相当现今海关机构的关、处、科级。其主要职能是管理进出境船舶、货物、商旅、征收关税、处置舶货、执行禁令等任务。从1130--1132年,青龙镇港虽未设立市舶机构,但已开始有市舶人员在该港执行公务。南宋建炎四年(1130)提举两浙市舶司刘无极,提出关于外商船舶可以直接在青龙镇港靠泊并抽税博买,而不必再航入华亭镇。华亭港市舶务每月轮流派一名负责称量的人员前往青龙镇港,抽税则由青龙镇上的税务官负责,这样计量与抽税分头管理,钱物分离。可见当时的计量与抽税分头管理、钱物分离的办法,既有利于防止市舶人员舞弊,又有利于两个港口都能掌握外贸物资进出情况。在宋景定末至咸淳初年(1264--1265),上海已正式建镇,并在上海设置市舶提举分司(该市舶分司是从青龙镇港迁移至此),上海港镇,后来近代、现代上海港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位置相当于今上海市南市区濒临黄浦江一带。关于上海海关起源的年代与始设地址,学术界多种说法,另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上海最早设市舶年份为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

2.元代上海市舶司。

上海镇刚形成不久,南宋被元朝取代。元世祖忽必烈重视发展对外贸易,至元十四年(1277)先后在泉州、庆元(今宁波)、上海、澉浦(今海盐)、广州、温州、杭州设立了全国七大着名市舶司。所以古代上海港的发展,应该从元代起。元代上海市舶司第一任提举市舶官乃是费*,他于南宋末年曾任上海提举市舶官员。针对一些港口市舶官的不法行为,元政府制订了《市舶则例》二十二条,不许贪官污吏强买和拉索。上海古代市舶司对船舶和货物,建立了比较周密的登记管理制度。中国舶商经营海外贸易和沿海贸易,均须先向地方官和市舶司申报所载货物、人员的名称、数量及到达地点,请领"公据"或"公凭",如有违反,"刑二年,五百里编管"。中外海泊入港,先由地方官派兵"编栏"(即监视之意),以防偷漏。然后会同市舶司派员登船"封存兵器铜锣",检查登记货物(叫"阅实")。在市舶法令方面,现存最完整的我国古代市舶条例,即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颁布的《至元市舶则例》(又称《整治市舶司勾当》,"勾当"指公务、事情或规定之意)。该则例共22条,有关船舶管理的规定,除上述登记领证和检查各点外,并规定海舶不许擅自改航未经批准之处所。不许地方官占用海舶,禁止地方官和市舶官员令舶商代带货物,违者从重治罪。例如:《至元市舶则例》第七条规定"船商请给公验,依旧召保舶牙人保明,牙人招集到人伴,几名下船收买物货,往某处经纪。公验开具本船财主某人、纲首某人、直库某人、艄公某人、杂事等某人、部领等某人、人伴某人、船只力胜若干、樯高若干,船身长若干……"。此段意思是:船商在申请出国贸易许可证公验时,必须有保舶牙人作保;公验、公凭中必须填写本船船主(船只所有者,又叫板主、财主)、纲首(船长,一般由船主兼任,或由大商人充当)、直库(管理武器等设备之人)、艄公(舵手)、杂事(管理日常生活事务的后勤人员)、部领(船舶各部分的负责人)、人伴(散商即中小商人结伴同行者)等人的姓名……。还有第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九条等,对船舶和货物的申报、登记、检查等内容,都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至元市舶则例》22条,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海关法规,对类似现今的监管、征税、查私等海关的基本职责、具体程序乃至走私处罚尺度,都有明确规定。更令读者惊讶的是,此部古代海关法规,尽然是在整治腐败、舞弊的历史背景中产生。元年至元十七年(1280),上海市舶官王楠向政府提出"藩货双抽、土货单抽"税收政策,政府批准实施。这项"奖出限入"差别关税政策对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起了积极作用。

3.明代上海市舶司。

明永乐元年(1403),夏元吉受明成祖委任,疏浚吴淞江,开掘范家浜,形成一条宽阔的新河道--黄浦江,此后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却下降。明洪武元年,在江苏太仓黄渡(今上海)设立市舶司,对外贸易船只主要在刘家港靠泊,但只设了三年就撤除,改在宁波、泉州、广州三处设市舶司。

4.清代江海关。

近代沪关

(1843年-1949年)

1.海关自主权丧失鸦片战争爆发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起,清政府先后在英、美、法等国列强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海关税则》,丧失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开始形成。清咸丰四年(1854),上海道台吴健彰与英、美、法三国领事达成《江海关组织协定》并组成"江海关关税管理委员会"。江海关行政管理权丧失,建立了洋关制度,加深了半殖民地海关性质。1911年12月6日,关税收支保管权落于总税务司英国人安格联手中,半殖民地性质海关完全形成。

2.上海成为全国重要通商口岸清道光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843年11月17日),江海关设盘验所于洋泾浜北岸(今延安东路外滩),标志着上海正式对外开埠。马克思、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曾经指出:"在南京条约订立以前,世界各国已经设法弄到了茶叶和丝。而这个条约设立以后,由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2],使广州的一部分贸易转移到上海。其他的口岸差不多都没有进行什么贸易。而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又不属于那五个开放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3页)。从1853年起,江海关监管的进出口货值、进出境船舶,均占全国首位,上海成为全国重要通商口岸。根据《海关贸易统计》资料,从1866--1869的4年中,全国进出口货物总值为289937829关平银两,上海为190595657关平银两,占全国的66%。同期,全国海关共征收税款36973996关平银两,江海关为9649451关平银两,占全国的26%。

3.洋关制度形成经过根据《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外国商船应纳各项税饷,改由五口外国领事馆担保,建立“领事报关制”。1853年秋,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江海关监督吴健彰逃入租界,为征收关税,他先后曾在浦东陆家嘴、苏州河北岸和闵行镇、白鹤渚设立临时海关,终因外国官商抵制和刁难,形同虚设,海关工作陷于停顿。外国侵略者逼得吴健彰走投无路,并策划了一个“海关引用外人负责办税务”的阴谋。1854年6月29日,吴健彰与英、美、法三国领事达成协议,由英国人威妥玛、美国人贾流意、法国人史亚实为司税,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从此江海关行政管理权落入了外国侵略者手中。1859年5月,南洋通商大臣何桂清任命李泰国为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设总税务司署于上海。同年7月,李泰国指派英国人德都德为江海关税务司。至此,三国关税管理委员会自然消亡,英国独霸海关实权,外籍税务司制度正式在上海建立。随后,这一套制度逐步推行到全国各口岸海关。1863年9月12日,英国人赫德受总理衙门任命为江海关税务司,兼管汉口、九江、镇江、宁波海关。同年11月15日,因李泰国擅自与英国海军大佐阿思本签订“李阿合同”,被清政府总理衙门免去其总税务司职务,由赫德继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