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忍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HLY讨论 | 贡献2021年2月19日 (五) 11:4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不忍池'''<br><img src="https://d2ahiw9kb7is19.cloudfront.net/-/…”)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忍池
圖片來自mystays

不忍池(しのばずのいけ)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台東區上野恩賜公園內的天然池塘。[1]

名字的由来

根据弁天岛上建造的石碑,不忍池的名字来源于上野台地本乡台地(向岡)之间的地名「忍丘」。

15世紀左右,此地已定名為「不忍池」。

变迁

不忍池是古石神井川切開武藏野台地東端流入沿海低地的開口處,河流東岸為上野台地(也稱「上野之山」),西岸為本鄉台地(東京大學所在的台地。南連神田山)。

繩文時代,此地是東京湾的海灣。之後海岸線逐漸後退,逐漸變成湖。

1625年,江戶幕府對應西方的比叡山延曆寺,在此地建立寛永寺。開祖的慈眼大師天海將不忍池比為琵琶湖,在湖中打造如竹生島的弁天島(中之島),並設立弁天堂。最初弁天島是只能透過船隻往來的島,但在1672年增建往東的石橋後,行人可步行前往。

1868年(慶應4年),此地爆發彰義隊之戰(上野戰爭),是戊辰戰爭中唯一在江戶的戰爭。

明治時代初期以前,當時的不忍池與現在形狀不同。當時北側有藍染川(谷田川)注入。往弁天島的兩側皆為住家。1872年(明治5年)4月,此地設立不忍天龍町。[2]上野之山被指定為公園後,1875年不忍池也劃入公園。此時不忍池面積約18公頃,是1989年的1.7倍。1884年,共同競馬會社因在此地建設競馬場進行填池,不忍池變為現在的形狀。

1907年,因應東京勸業博覧會,於不忍池建設觀月橋。

1929年,築堤工程將池分為4塊。1931年,開始提供租船服務。現在的鵜池在當時被分為兩座池。戰後曾有一段期間,不忍池部分被用來作為水田(不忍田圃),之後曾有改建棒球場的提案,但在1949年決議保留不忍池後維持至今。1967年9月,地下鐵千代田線建設工程意外造成約3萬噸不忍池水流入隧道。1990年至1994年,東京都建設局在此設置層流多循環系統、曝氣噴水幫浦、生物氧化處理膜等以改善水質。

參考文獻

  1. 不忍池,mystays
  2. 田中正大, 上野公園の成立. 造園雑誌 27(1), 24-31, 1963-10-3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