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鏐
錢鏐( 852年3月10日-932年5月6日),字具美(一作巨美),浙江杭州臨安人。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創立人。[1]
吳越太祖武肅王 | |
---|---|
概要 | |
姓名 | 錢鏐 |
廟號 | 太祖 |
諡號 | 武肅王 |
政權 | 吳越 |
在世 | 852年-932年 |
在位 | 907年-932年 |
年號 |
天祐:907年五月 |
唐末跟從石鏡鎮將軍董昌鎮壓農民反抗軍,任鎮海節度使,乾寧年間,擊敗董昌,占有兩浙十三州,後梁開平初年被封為吳越王。在位期間,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有利於這一地區的農業經濟。錢鏐也被兩浙百姓稱為「海龍王」。
由於吳越國小力弱,又同鄰近的吳、閩政權不和,投靠中原王朝,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先臣服後梁,又臣服後唐。後唐明宗時因惹怒樞密使安重誨,被削去官職,安重誨死後又恢復。長興三年(932年)病死,葬安國縣衣錦鄉茅山。廟號太祖,諡號武肅王。
目錄
生平
出身貧寒
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錢鏐生於臨安縣石鏡鄉大官山下的臨水裡錢塢壠[2]。父親錢寬,母親水丘氏。一家以農耕打漁為生。傳說錢鏐出生時突現紅光,且相貌奇醜,父親本欲棄之,但因其祖母憐惜,最後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錢鏐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義)。[3]
錢鏐自幼不喜詩文,偏好習武,常與鄰里諸小兒戲於里中大木之下,指揮群兒為隊伍,號令頗有法(錢鏐即位後將此樹封為「將軍木」。錢鏐15歲時祖父、祖母相繼去世,家道漸貧, 第二年錢鏐就棄學販鹽。當時私販鹽料是官府嚴厲禁止的,但由於利潤極高,因此錢鏐鋌而走險,在杭州、越州(今紹興)、宣州等地販賣私鹽和糧食。這段販賣私鹽的經歷,練就了錢鏐體魄和膽略,也為他日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經濟基礎。[4]
跟隨董昌
17歲開始,錢鏐苦練硬弓長矛,並讀些《孫子兵法》,史書稱其「善射與槊,稍通圖緯諸書」。到21歲時,他在石鏡鎮充當「義兵」,並將小名「錢婆留」改為大名「錢鏐」(其為金字輩,並取「留」字音,故改「鏐」)。由於錢鏐武藝高強,受到石鏡鎮指揮使董昌重用,經過平定王郢、朱直管、曹師雄、王知新等叛亂之後,逐漸提拔為偏將、副指揮使、兵馬使、鎮海軍右副使等職。
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七月,黃巢起義軍進犯臨安。錢鏐以少敵多,巧妙運用伏擊和虛張聲勢等戰術,阻嚇了黃巢軍的進攻。880年,唐朝內亂四起,為保護地方安定,董昌、錢鏐聯合各縣民團,建立「八都軍」(臨安縣「石鏡都」、餘杭縣「清平都」、於潛縣「於潛都」、鹽官縣「鹽官都」、新城縣「武安都」、唐山縣「唐山都」、富陽縣「富春都」和龍泉縣「龍泉都」),次年,錢鏐授「都知兵馬使」,並注意團結各都力量和下層頭目,還將其弟錢銶、錢鎰、錢鏵、錢鏢,以及兒子錢元璙、錢元瓘等人安插到部隊中擔任將領,從而將八都軍逐漸培養成堅強的嫡系部隊。
平定兩浙
唐末、五代時期所稱「兩浙十四州」,包括現在浙江全境和江蘇長江以南部分地區。七五八年,江南東道下屬的浙江東道[5] 和浙江西道[6] 共有十四州,其中除去潤州和常州,再加上福建的福州和臨安縣的安國衣錦軍,共為一軍十三州,號稱「十四州」,便是錢鏐創立的吳越國的大致範圍。
開疆拓土(875年-896年)
自討伐王郢起,錢鏐身經百戰,先後與劉漢宏、董昌等地方主要軍閥作戰,最終平定了兩浙範圍內的敵對勢力,建立了鞏固的地方割據政權。
882年7月起,占據浙東的義勝軍節度使劉漢宏發兵西進,欲併吞浙西。董昌、錢鏐率八都軍在錢塘江邊禦敵。由於出奇制勝,加上利用江上夜霧遮掩,錢鏐突襲敵營,獲得首勝。之後,又在江干、富陽、諸暨、蕭山西陵等地屢敗劉軍。最後,劉漢宏親自督戰,率十萬大軍與錢鏐在蕭山西陵一帶決戰,結果被錢鏐擊潰,劉漢宏本人易裝成屠戶逃跑。這一次西陵大捷,是錢鏐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據說,從此錢鏐將西陵改名為西興至今(現錢江三橋又名「西興大橋」)。
此後,劉漢宏仍不斷騷擾浙西,導致董昌和錢鏐決心徹底平定浙東之患。886年10起,錢鏐僅用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就率軍攻克越州,並將潛逃被捕的劉漢宏斬於會稽街市。此後,錢鏐為杭州刺史,董昌升任浙東觀察使、檢校太尉、隴西郡王等職。
董昌其人昏庸殘暴,野心日增,隨後就即位稱帝,國號大越羅平,改元順天。895年2月,唐朝封錢鏐為浙東招討使,令其討伐董昌。但錢鏐起初感念董昌提攜之恩,猶豫不決,但董昌卻聯合淮南楊行密偷襲蘇州、杭州,最終使得錢鏐下定決心,攻克越州。董昌在被押付杭州途中,心存慚愧,投江自殺。從此,錢鏐基本控制兩浙,並於896年10月,被授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897年8月,鑑於錢鏐招討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賜金書鐵券於他,免其本人九死或子孫三死。這件錢鏐鐵券後經宋代陸游、明代劉基等人為其寫跋,還呈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和清高宗等七位帝王御覽。900年,為了表彰錢王的功績,唐王朝派人取錢鏐畫像,懸於凌煙閣
保衛鞏固(896年-919年)
錢鏐在平定了兩浙內部的敵對勢力後,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征討。但由於三面受敵,仍經歷了多次邊境保衛戰,有時還將戰鬥延伸至江西的信州(今上饒)和虔州(今贛州)等地。其主要對手就是淮南軍閥楊行密和內部的「徐許之亂」。
錢鏐和楊行密的關係時而友好,時而敵對,體現出五代十國亂世的特點。雙方的衝突共持續了三十年,其間錢曾出兵援助楊擒斬孫儒、安仁義等叛逆,並正式通婚,但也因董昌之戰等發生過激烈的戰鬥。最後通過兩次衣錦軍保衛戰和一次浪山江水戰,才結束了雙方的敵對狀態。從此兩浙地區進入休養生息的安定建設階段。
902年,錢鏐剛被封為越王不久,其部下的徐綰和許再思[7]起兵叛變,使錢鏐大傷元氣。最後錢鏐支付了二十萬緡犒軍錢,並派兩個兒子作為人質,才使得叛軍撤兵。這次內亂後,錢鏐吸取了教訓,治國更為謹慎。
904年被封為吳王;907年,後梁封錢鏐為吳越王,吳越國自此創建。
龍德三年(923年),錢鏐被冊封為吳越國王,吳越建立王國體制。他改府署為朝廷,設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禮制皆按照君主的規格。
932年(長興三年),錢鏐病重,於是立錢元瓘為繼承人。不久,錢鏐去世,終年八十一歲。
公元934年(應順元年),錢鏐被葬於安國縣衣錦鄉茅山之原。
參考來源
- ↑ 正眼看歷史. 吳越王錢鏐有什麼功績?他竟創造了一個史上第一!. 每日頭條. 2017-11-28 [2019-11-15].
- ↑ 錢鏐後改臨安縣為安國縣,石鏡鄉改名廣義鄉,又改名為衣錦鄉,臨水裡改為勛貴里,舊居安眾營改為衣錦營。大官山改名功臣山
- ↑ 錢鏐. 歷史上的今天. [2019-11-15].
- ↑ 歷史故事—吳越國的建立者錢鏐. 搜狐. 2019-05-06 [2019-11-15].
- ↑ 共轄潤(今鎮江)、常、蘇、杭、湖、秀(今嘉興)等六州。
- ↑ 共轄越(今紹興)、明(今寧波)、婺(今金華)、衢、睦(今建德)、溫、處(今麗水)、台等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