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赫拉特(هرات),中亞古城,又稱哈烈、黑魯、海里、哈利,是阿富汗西部哈里河流域赫拉特省的一個城市。位於赫里河中游右岸。人口約35萬,居民以波斯人、塔吉克人為主。在11世紀—1220年之間,赫拉特發展成為中西亞的金屬品製造業的中心,尤以鑲金銀的銅器聞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現為赫拉特省首府。是中亞與西南亞、南亞交流的重要樞紐。
歷史
赫拉特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其前身是建立於前500年的波斯古城「阿塔考納」(Artacoana),因為古時赫拉特屬於阿利亞省,因此常被稱為「阿利亞」。
前329年在馬其頓帝國對波斯帝國戰爭中,亞歷山大大帝陷赫拉特城後建築堡壘。
300年左右,赫拉特成為薩珊王朝治下的基督教的中心,設有一名景教派主教。
484年赫拉特為嚈噠帝國的一部分。
644年之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786年-809年赫拉特是阿拔斯王朝的一部分,後先後被塔希爾王朝和薩法爾王朝統治
867年-869年納入薩曼王朝統治。
1040年前從屬於伽色尼王國,1040年始被塞爾柱帝國統治。
1175年被阿富汗中部的古爾王朝占領,後歸屬阿拉烏丁·摩訶末的花剌子模帝國。在這時期,赫拉特發展成為金屬品製造業的中心,尤以鑲金銀的銅器聞名。
1221年,成吉思汗四子拖雷攻破赫拉特,拖雷下令大屠殺,殺一萬餘人。
1221年赫拉特叛變,蒙古將軍宴只吉帶在進行了6個月的圍攻之後,於1222年6月14日再次攻占該城,赫拉特遭遇屠城浩劫,城中一百五十萬人,在蒙古人大屠殺之後,生還僅四十餘人;這場屠殺整整占用了一周的時間。此後赫拉特的人口,再也不能恢復當年盛況,時至七百八十多年後的今天,人口僅僅35萬。
1245年-1381年,此地成為卡爾提德王朝的一部分。
1381年赫拉特又再度遭遇大屠殺浩劫。帖木爾攻陷赫拉特後,採取了成吉思汗式的屠城方針。帖木兒令四子沙哈魯為赫拉特總督。
1405年帖木兒死,沙哈魯登上帖木兒帝國國王寶座,立赫拉特為國都。沙哈魯王悉心建設赫拉特,終於將它建設成為一個媲美撒馬兒罕的美麗城市。
1413年沙哈魯王遣使麼賚到中國朝貢[1];同年明太宗派遣中官李達、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等9人使團出使帖木爾帝國,訪問哈烈[2]。
15世紀末葉,高鶴紹德女王營建帶雙尖塔的穆塞拉回教寺院。高鶴紹德陵被認為是帖木兒帝國的代表性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