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賴際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賴際熙(1865—1937),字煥文,號荔坨,為廣東增城增江街光輝村湖塘埔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清廷的最後一次科舉試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後擔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纂修、總纂等職位,故被尊稱為「賴太史」。

移居香港後推動國學文化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移居香港,1913年任香港大學中文總教習兼教授, [1] 1921年客屬人士在香港創設崇正總會,賴氏獲推選為該會第一至六屆會長,歷時凡十三載。[2]

1923年(民國十二年),與一些清室舊臣, 為提倡國學,得香港及海外熱心人士捐款,設立學海書樓,藏書數十萬餘冊,又是講學場所。他講學文采風流,聽者頗眾。他尊崇孔孟之道,每逢孔子誕辰,都親自主持紀念大會,宣講孔孟理論;又常想念清室,對清室的滅亡寄以哀思。

1915年(民國四年)曾參與纂修《廣東通志》,後與陳念典、湛桂芬總纂斷限於宣統三年(1911)的《增城縣誌》,又編有《清史大臣傳》、《崇正同人系譜》、《赤溪縣誌》。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辭世,享年73歲。後人集其生平所作,編有《荔坨文存》行世。

軼事

  • 廣州郊外龍洞的一座小山坡,道光癸卯年(1853),一個增城客家人選擇這裏作為他的長眠之所,因為曾有相士斷言,葬此地六十年後必出貴人, 為了佐證此事,他在墓碑上刻寫了銘文。 十二年後,這家人的孫子賴際熙出生,六十年過去,光緒癸卯年,賴際熙中了二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成為增城縣在清代唯一的翰林,人稱賴太史。幾年後,清室傾覆,太史避居香港做起了寓公。
  • 賴太史的哲嗣賴恬昌教授說,由於當年香港還沒有「信貸評級」之類的機構,一般生意人或者銀號要放貸款給客戶,都請知名士紳作推介。當年只要賴太史口頭說一句:「渠都信得過吧!」商家立即開票放款。
  • 1925年精通中文的金文泰爵士任港督,上任之初,他拜太史做他的漢文老師,每周一天在山頂的別墅聽賴太史講經學。當時香港的中文教育只有私塾形式的學校,賴太史趁機提出要在香港大學開辦中文科,一班熱心的中國富商如馮平山等人熱心捐款, 1927年港大中文學院正式成立,賴際熙為首任系主任。
  • 賴太史住在港島,每日由轎夫抬着到山頂港大上課,下午必往石塘咀酒家流連。他好飲白蘭地酒,求他辦事寫字的人排着隊宴請,每夜必醉,醉後由轎夫抬回家,有時醉倒在轎子踏板上,路人側目見怪不怪。回家後僕人端上備好的雞湯和小碗米飯,吃後又元龍高臥。他的好酒,其實也有點借酒燒愁之意。
  • 1937年,賴太史病終香港, 臨終前他拉着探花朱汝珍的手,叮囑要辦好學海書樓藏書和繼續講學,並遺命要葬在祖父墓地旁。港府為了隆重其事,特批港九列車用三個車卡裝成靈車運送棺柩回廣州龍洞安葬。[3]

推動成立港大中文學院

在1841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 在香港大學在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後,接受了賴際熙等人的建議,決定在港大開辦中文課程。基於賴際熙曾擔任清室的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纂修、總纂等職位及在眾多南來學人中的名聲,賴際熙在1913年文學院(Faculty of Arts)成立時被聘在港大講授中國史學和經學。[4]

1925年11月,港督金文泰作為港大校監,及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決定在香港推動中文教育,更在港大設立中文系。已經在港大教授中文及中國歷史多年的賴際熙和區大典兩人, 以及他們兩人的港大舊生, 負責設計港大的各類中文課程,和訂立中文系入學試的標準。

1926年8月,賴際熙和港大校長韓和惠爵士, 一同前往南洋各地為港大中文系的設立進行籌款, 籌得四萬多元, 1929年,在賴際熙等人的努力下,中文組擴展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參考來源

  1. 賴際熙. 名人簡歷. [2021-01-17]. 
  2. 賴際熙與香港大學早期的中文教學. 灼見名家. [2021-01-17]. 
  3. 清代廣東翰林,賴際熙太史書法精賞. 每日頭條. 2018-06-03 [2021-01-17]. 
  4. <人物說>:賴際熙與港大中文學院.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