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秧歌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秧歌舞,又稱扭秧歌,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民間廣場中獨具一格的集體歌舞藝術,也因扭秧歌舞姿豐富多彩,深受農民歡迎以熱鬧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一般由舞隊十多人至百人組成,扮成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邊舞邊走,隨着鼓聲節奏,善於變換各種隊形,再加上舞姿豐富多彩,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秧歌舞表演起來,生動活潑,喧譁吵鬧。每逢重大節日,例如新年等,城鄉都組織隊,拜年問好,互相祝福、娛樂[1]。另外,不同的村鄰之間還會扭起秧歌互相訪拜,比歌賽舞,可見扭秧歌對古代農民來說是多麼重要。

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為大型群眾性娛樂,歡慶,宣傳的主要形式。因為秧歌內容形式多樣又富於變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動態豐富,面容扭曲浮誇,使看秧歌的人目瞪口呆,因而受中國人的歡迎。

歷史發展

秧歌舞起源於農業勞動,人們在田間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勞動,以敲鑼打鼓,用來助興,其實早在宋代就有農事中唱秧歌的記載。後來人們不斷豐富發展,將農民們勞動之餘自娛自樂的形式,歌舞都統稱為秧歌。現在廣義的秧歌大致有三種類型:

  1. 唱歌
  1. 舞蹈
  1. 小戲

狹義的秧歌只指秧歌舞。之後扭秧歌更發展成為一種唱腔和舞姿,但又因各地地理環境的差異,群眾感覺,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例如陝北秧歌健壯明朗,自由奔放,東北秧歌生動活潑、幽默俏麗,山東秧歌豪邁粗獷、舒展大度等。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在延安掀起了「延安新秧歌運動」,因此產生「新秧歌」舞[2]

現在的秧歌舞樣式除了保留了傳統的扭、高蹺腰鼓花棍旱船,又加進了現代的舞蹈、滑雪舞、扇子舞燈舞等。秧歌的音樂由原來傳統的中樂,如嗩吶鑼鼓等,發展到電子樂及不同的高科技樂器。音樂的旋律不僅僅有原來的秧歌調,還加入了民樂合奏、搖滾樂等。

視頻

秧歌舞 相關視頻

延安最大的廣場秧歌紀錄片
旱船表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