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扇子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扇子舞

扇子舞泛指以扇子為主要道具的舞蹈。它是中國民間傳統舞蹈形式之一,漢族、哈尼族、朝鮮族等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都形成了各自風格不同扇子舞。

基本內容

中文名:扇子舞

其他民族:哈尼族朝鮮族

同名歌曲演唱:伍佰

簡介:漢族傳統民間舞蹈之一

代表作:《扇舞丹青》

同名歌曲:扇子舞

內容介紹

漢族

扇舞作為我國古老的樂舞形式,古代的宮廷扇舞多為女性所演,動作輕緩柔和,典雅流暢,表現女子輕盈飄逸,抒情婉轉之美,或舞者以巫師形象持扇起舞出現,則作為一種宗教儀式性的「巫舞」表現有強烈的神話鬼魅色彩。

中國的民間樂舞中也喜愛用扇子作道具。在北方流行的漢族民間樂舞秧歌,就是使用扇子或手帕、彩綢進行表演,不同的角色手執不同的扇子,伴隨着音樂的節奏而揮舞成趣。

「雲南花燈」舞演出時,舞者男執彩燈,女執花扇、花燈,在舞動中燈扇交錯,飄然律動,純樸自然而又優雅灑脫,人們將其比喻為秀美.別致的「山茶花」。其他如南方的「採茶燈」樂舞,舞者左手提茶籃,右手執彩扇,載歌載舞。江西「贛南採茶舞」,舞者動作有扇子花,又分為男女通用的單扇花和多用於女性的雙扇花,並形成了舞扇花的基本要領:「扇花變花在於手,力在手腕不在肘,左甩水袖右擺扇,十指牽着兩臂走。」

中國的扇舞也在不斷發展創新,融合了許多戲曲元素,如長綢扇舞,便是根據戲曲中的水袖改良的扇子而形成的舞蹈,女子舞動飄逸輕盈,男子舞動清雅俊秀。

哈尼族扇子舞

分為棕扇舞和紙扇舞。主要流行於紅河、元江、新平、元陽等縣的梭比、白宏等支系中。棕扇舞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多屬對母性的崇拜。哈尼族人民視白鷳鳥為善良吉祥的象徵。相傳一隻美麗的白鳥銜藥草救了一位貧病交加的老人,為感激和懷念善良的白鷳鳥則跳起此舞蹈。舞多為女性,用芭蕉葉或棕葉的扇子模擬白鷳鳥的生活、資態、動作起舞,舞姿柔美,氣氛莊重、充滿對寨神祖母的崇拜,寄託了哈尼人民的美好願望和理想。紙扇舞是由棕扇舞發展演變而來,主要是在送葬時,由男性跳。舞蹈有雙人、四人或多人對跳,節奏緩慢,多模擬鳥類動作。舞蹈語彙豐富,且有一套簡單的程式,有一定的技巧性,有一些優美的舞姿造型,成為哈尼族舞路中比較成熟和完整的一種表演性舞蹈。20世紀 50年代,專業舞蹈工作者,對扇子舞作了多次加工創作,1959年創作的白鷳舞風格更加濃郁,內涵更加豐富,棕扇舞也有發展,用來表現背肥、送肥等勞動生產,還有表現仙人到人間祝賀婚禮等情節。

朝鮮族扇子舞

扇子舞一般由女子表演,通過舞動扇子抒發內心的喜悅之情。朝鮮族扇子舞表現了朝鮮族特有的節奏、含而不露的內在情緒、曲線性的律動和自由自在的表演。舞者利用手中的扇具,隨着隊形的不斷變化組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和造型,賦予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3]

代表作品

《扇舞丹青》

《甜》

讀梁祝

一片綠葉

千紅

生與死以前

扇妞

大蘭花小蘭花

翠狐

雪中梅

《美麗時光》

《詠荷》

《映山紅》

《說蘭花》

《臨水》[1]

參考文獻

  1. 扇子舞中國曲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