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馬克思主義關於戰略策略問題著作。列寧(見「列寧全集」)著。1905年7月底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在日內瓦第1次用單行本刊印,秘密傳播全俄各地。此後,列寧對本書作了一些腳註。1947年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局譯為中文,載於《列寧文選》(兩卷集)第1卷。1950年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重新譯校出版中文單行本,編入人民出版社1960年4月出版的《列寧選集》第1卷和1959年7月第1版的《列寧全集》第9卷。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由序言、正文13章和後記組成。中譯本約8萬字。全面論述了布爾什維克在民主革命中的正確策略,批判了孟什維克的機會主義策略,完整地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思想,工農聯盟、工農民主專政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序言簡述本書寫作目的。內容分為5個部分。
第1部分論述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分析了俄國社會各階級關係的變化及無產階級的階級地位,指出無產階級是先進的唯一徹底革命的階級,必須由無產階級掌握革命的領導權;論述無產階級掌握民主革命領導權的重要性,指出領導權掌握在那個階級手中,直接關係到俄國革命的性質和前途;闡述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條件和途徑,要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爭取農民成為無產階級的同盟軍,孤立資產階級。第2部分論述無產階級掌握民主革命領導權的最根本問題是把農民爭取到無產階級方面來,建立工農聯盟。指出無產階級實現對農民的領導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農民深受農奴制殘餘、地主和沙皇專制制度殘酷剝削和壓迫,迫切要求實行徹底的民主革命。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制定出正確的策略方針,才能把農民團結過來,以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第3部分論述人民武裝起義是推翻沙皇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重要手段。指出俄國專制政府從來就是以暴力對待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因之實行武裝起義,建立革命軍隊是人民推翻沙皇制度的唯一道路;而要保證武裝起義的勝利,就必須丟掉「立憲幻想」,徹底進行革命,還必須制定出發揚群眾革命主動精神和瓦解專制制度的有力措施。第4部分論述民主革命勝利後必須建立工農民主專政的新思想。闡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勝利後成立臨時政府和實現工農專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還指出無產階級政黨應積極參加臨時革命政府,鞏固擴大革命成果。第5部分提出堅持不斷革命,把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闡述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聯繫與區別,提出無產階級領導的這兩種革命是一個鏈條上的兩個環節,是整個革命過程中的兩個階段;堅持革命發展階段論和不斷革命論的辯證統一,實現革命轉變的條件主要取決於主客觀條件的成熟。
本書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理論原理和策略原理,為俄國布爾什維克制定具體鬥爭策略奠定了基礎,是科學社會主義關於戰略與策略問題的重要著作。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 ↑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