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甬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甬剧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浙江宁波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甬剧是用浙江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音乐声腔属于滩簧[1]。1938年后,这一戏曲剧种正式被人称为“甬剧”或“改良甬剧”。 甬剧表演风格夸张幽默,善于表达真实、含蓄的情感。甬剧经历了演清装戏、西装旗袍戏的过程,擅长演现代戏,直接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生活化的表演为主。

甬剧曲调包含基本调、快二簧、慢二簧等。

甬剧剧目有《田螺姑娘》、《两兄弟》、《王鲲》、《亮眼哥》、《典妻》等。

目前甬剧专业表演团体仅有宁波市甬剧团

文化特征

化妆

历史上,并无脸谱的记载。一般“丑角”都是安颗痣或抹上一些白粉,有的则“包帽”后“羊角髻”。一些年老的“生角”则在化妆上多以描绘、舔贴(如皱纹、胡须)来代替髯口。有的“男旦”在上海茶楼娱乐场所演出,为了弥补体型上的不足,特别注重化妆和服饰艺术效果。20世纪20年代,由于女演员登台演出,代替了“男旦”,加上上演的剧目又主要表现城镇生活,有些女演员常常忽视登台化妆的重要性。

服装

早期宁波“串客”在一些“草花戏”中一般市民穿斜襟或对襟衫,下围竹布裙,有的则戴毡帽,穿蒲草鞋。而在一些“清客戏”中,文人多着长衫,戴红顶子的丘帽,穿“双根梁”鞋。

道具

在“串客”时期演员表演“对子戏”时大都只有随身道具舞台上最多是一,或一桌一椅。20世纪40年代的“改良”,大都是上演时装大戏,舞台上开始用实物作道具,男角用折扇,女角拿一块手帕,或用其他一些十分简单的生活用品。解放以后,主要以上演现代戏为主。由于剧情的需要,有的道具的功能已不仅是起装饰和衬托作用,而且成为戏剧矛盾展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布景

在“宁波滩簧”阶段,演员在茶楼、酒馆演出一般不用布景。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曾上演过《济公活佛》、《田螺姑娘》等机关布景戏,有过“水缸出人”、“螺壳爆炸”、“油煎济公”、“开橱失踪”、“飞刀弹回”等场面。当时“最负时誉的民间画师是王云林,所绘景物,追求透视立体,尤其是一些器皿杂物,四米以外,几可乱真[2]。”(许滔《舞台美术》)

曲调

甬剧的音乐曲调丰富,其中包括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基本调”、“四明南词”,从乱弹班带来的“快二簧”、“慢二簧”曲调及一些地方小调等。“基本调”主要用来叙述故事情节,“四明南词”主要用来抒发人物感情,“二簧”主要用来表现高亢激昂的情绪小调则用来表达一些特殊的情感。

视频

甬剧 相关视频

甬剧雷雨选段
甬剧田螺姑娘·中

参考文献

  1. (非遗)甬剧,搜狐,2018-09-29  
  2. 甬剧,360个人图书馆,2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