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鵑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斑尾鵑鳩 |
---|
學名 Macropygia unchall 目/科/屬 鴿形/鳩鴿/鵑鳩 遷徏狀態 迷鳥 普遍性 體長/體重 37-41cm/13-182g |
斑尾鵑鳩,雌雄相似。虹膜藍白色,粉紅色眼圈。嘴黑色。
華南亞種minor
- 雄鳥
- 腳紫紅色。體背巧克力色,有栗紅色羽緣。
- 頭及體下為粉灰色,後枕至頸側有銅綠光澤。
- 頸側至胸有黑色細鱗斑紋。
- 黑褐色尾羽甚長,有紅褐色細橫紋,頸至胸、脇密佈黑色鱗斑。
- 雌鳥似雄鳥,但腳暗紫色,羽色較暗,頭頂有黑細橫紋,頸至胸、脇密佈黑色鱗斑。
棲地&習性
棲息低海拔丘陵的樹林。居住在喜馬拉雅山450-2750 m的茂密常綠森林和次生叢林中。
單獨或成對活動,極少成群。行動緩慢,不甚怕人。見人會對視片刻後才飛離。
以種子,穀物,芽,橡子,漿果和小核果構成其飲食。偶爾在森林中的空地中以地面為食。
繁殖
在印度和尼泊爾,繁殖3月至7月。在馬來西亞的12月至3月發現巢穴。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越南和泰國被認為是常見的,亦在蘇門答臘,爪哇和巴厘島等。
鳴聲
常發出低沉似組合音,"哇嗚-、哇嗚-"聲。
外觀相似性
長尾鳩羽色較暗,後枕至頸頸部無銅綠光澤。體背及尾羽無紅褐色橫斑,體下栗紫色。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M. u. tusalia (Blyth, 1843) – 喜馬拉雅山,從克什米爾和加爾瓦爾(Kashmir)和加爾瓦爾(Garhwal)E到阿薩姆邦(Assam),四川和雲南西南(SW雲南),從S的緬甸山丘到to邦(Shan States)。
- M. u. minor Swinhoe, 1870 – 中國東南部(福建,廣東,海南)的山脈,南至C越南(安南),老撾和泰國。
- M. u. unchall (Wagler, 1827) –馬來半島的山區,從蘇門答臘和爪哇到巴厘島,龍目島和弗洛雷斯。[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barred cuckoo-dove,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