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山慈姑(学名:Asarum sagittarioides)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是马兜铃科细辛属的植物。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别名还有金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等。[1]
形态
鳞茎卵圆形,有褐色膜质外皮和棕色长绒,内部为白色肉质鳞片。基生叶2枚,线形,霜绿色。花茎细弱,比叶短,顶生1花,星状,白色,外有暗红色条纹。蒴果,扁球形。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
产地
生长于海拔96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坡林下及溪边阴湿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分布于中国大陆北部向南至长江流域各省,如:广西等地。
药用
性味
性寒,味甘、微辛,有小毒。
归经
肝,心经。[2]
临床运用
用来治理痈疽发背、疔疮恶肿、瘰痰核及症瘕痞块。痈疽发背指背部生疮;疔疮恶肿指无名肿毒;瘰痰核相类淋巴结肿大;症瘕痞块泛指体内结块,这些表现,与肿瘤有很多相近地方,近代用来治癌病,是一只很有前途的抗癌药。其中,乳腺癌、淋巴瘤、食管癌、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尤其擅长治疗乳腺癌。实验研究认为,山慈姑乙醇提取物对乳腺癌,胃癌,肺癌,卵巢癌的细胞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另外,山慈姑提取物无论在体内,体外都表现出很强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意味著具有一定程度抗癌活性。 [3]
药物搭配
- 山慈姑配伍白帽顶,可用于脑肿瘤引起的头痛。
- 山慈姑配合半枝莲、鹿角霜,可用于乳腺增生。
- 山慈姑配合土鳖虫、穿山甲、蝼蛄,用于肝硬化和肝癌。
- 山慈姑配合浙贝母、夏枯草可用于淋巴结转移癌;
- 山慈姑配合乌头、姜黄、附子,外用可治疗寒性癌性躯体痛。
参考文献
- ↑ 山慈姑,一味抗肿瘤的好药,常用于乳腺癌,食管癌和淋巴瘤,每日头条,2016-08-11
- ↑ 山慈姑叶的功效与作用,99健康网,2012-07-27
- ↑ 慈姑是食材.山慈姑是药,明医网,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