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国书 |
中文名称: 国书 解释: 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 类型: 文体,书信 分类: 派遣国书、召回国书 |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分为派遣国书和召回国书,召回国书一般在新任大使或公使递交派遣国书时一并递交。外交使节一般在递交国书后方能正式履行职务。
国书有正本、副本之分,正本加封,副本不封口。正本由派遣国元首签署,外交部长副署,由使节亲自向驻在国元首递交。副本则印上国家元首、外交部长的签名,不签署。[1]
详细解释
含义1:
国书: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
《隋书·东夷传·倭国》:"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宋]胡宿《论北界点集事宜》:"选差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
《元史·世祖纪三》:"命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赍国书复使日本。"
《清史稿·礼志十》:"德国亲王亨利入嗜,帝幸颐和园,御仁寿殿,亨利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
含义2
国书:国史。
《魏书·高佑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
《北史·崔光传》:"光与李彪共撰国书。"
[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汉魏之陆贾、鱼豢,晋宋之张璠、范晔,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
含义3
国书:国字。
[元]揭傒斯《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福又从林希颜学国书。"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制国书,不用蒙古、汉字。"
国书递交
时间
外交代表到达驻在国首都的第一件事就是呈递国书。
以下情况需重新递交国书:
外交代表或外交代表机构等级发生变化。如公使升为大使,公使馆升为大使馆;
派遣国/驻在国国家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如由君主制变为共和制;
任命该使节的君主/驻在国君主死亡或退位;
接收人
驻在国元首。在以英国国王为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中,国书由大使亲自呈递给驻在国总督,再由总督转呈给英国国王。
禁止
在呈递国书之前,外交代表除了不能进行任何外交步骤、讲演、会谈及谈判等之外,礼节上拜会驻在国的高级官员及外交团成员也是不可以的。
服装
双方参礼人员应着礼服或民族服装。
地点
在中国,外国大使递交国书的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进行。
步骤
在递交正本前,先将副本面交驻在国外交部长或礼宾司长。递交国书的仪式各国有繁有简,但都庄严隆重。礼车一般由接受国提供,车上悬挂接受国国旗;使节向接受国元首递交国书后应邀进入客厅,双方共叙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仪式后,通常由使节设会感谢接受国有关官员。
中国第一号国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字第一号国书为首任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王稼祥大使的国书。国书以毛笔书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副署,1949年10月20日签署于北京,同年11月3日由王稼祥大使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什维尔尼克主席递交。
通关文牒与国书
通关文牒并不属于国书,是古代通过关戌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从清末开始至今称为护照,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
所以,《西游记》中唐僧每到一个国家就要去倒换官文。唐僧到了西梁女国,女王看了唐僧的通关文牒,发现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名字,竟擅自在通关文牒上填写了三人的名字,尽管女王是出于好心,但从通关文牒的要求看,西梁女国是没有权力在上填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