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榮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京劇老生形象
圖片來自搜狐網

蔡榮貴 (?一1944年6月10日),中國京劇老生演員、中華戲曲專科學校老生教師。 曾演出《七擒孟獲》另有紅軍烈士蔡榮貴。

個人信息

  • 中文名:蔡榮貴
  • 國 籍:中國
  • 民 族:漢族
  • 逝世日期:1944年6月10日
  • 職 業:京劇老生演員
  • 代表作品:七擒孟獲
  • 工作單位:中華戲曲專科學校

活動年表

  •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蔡榮貴由津初入京

紅淨蔡榮貴由津初入京,在廣德樓登台,綠袍戲外兼演武生,與王鴻壽為同時人物。後在富連成科班充當教習。

  • 1925年4月4日,農曆乙丑年三月十二日:馬連良首演《化外奇緣》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化外奇緣》。馬連良飾諸葛亮,郝壽臣朱琴心周瑞安姜妙香合作演出。

此戲據老戲《七擒孟獲》整理改編,從「三擒孟獲」開始,穿插「關索招親」的情節,到「祭廬江」結束,由蔡榮貴先生排練。

  • 1938年2月16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十七日:楊小樓接三

楊小樓於前日入殮,本日接三。

楊小樓生前就留有遺囑,說他曾在白雲觀出家為道,大名已上了玉皇大帝的《登真籙》,其身命,神魂均已不屬於十殿閻君管轄,而是屬於「三官」掌握了。所以,「羽化」之後,一定要身穿道裝到「道國三千金世界,天京十二玉樓台」去仙遊。他的後人照辦,他的裝裹(殮衣)是一整套道裝:貼身的是一套對襟大領的白褲褂,大領的藍面黃里的小棉襖、棉褲,外面是大領藍大棉袍。一律以寶劍頭形的飄帶扎系。最外邊加披了一領深紫色,繡着八卦太極圖圖案的法衣。頭頂上因為沒有長發,自然無法挽成道冠,所以沒有用元形的混元巾,只好戴了一頂門樓式的莊子中,正中鑲上一塊美玉,作為「帽正兒」。腳下穿了一雙白襪子,將褲腳放進襪筒里,再配上一雙紫色鑲青雲頭的「雲履」。雙手捧着一柄玉如意。完全是一付道家焚修功圓果滿「朝真」的裝束。身上身下,當是「鋪金蓋銀」。不過,身上蓋的有說是繡着八仙慶壽圖案的白色衾單;還有的說是加蓋了黃綾、紅色梵文經字的「陀羅經被」。後者的說法,當然與道裝的殮衣不配套。但是很可能是受清代崇佛遺風的薰染,因而佛道相融。

盛殮楊小樓的棺材更是講究,乃是一口精選的金絲楠「四獨板」(即兩幫、底、蓋,均為四塊整板)的「重材」,這是最上品的殮具了。系購自騾馬市大街鶴年長壽材鋪,價值2400元。至於棺內裝的殉葬物其說不一。從當年各報披露的楊墓被盜的通訊報導來看,其殉葬品既精且多,除了寶劍、牙笏(朝簡)、拂塵等道教法物之外,古陶瓷、煙壺、金銀珠寶,無所不有。但招來了後患,俗雲「家賊難防」,不期讓松柏庵義地看墳的董四及其勾結的盜匪們挖了去。

楊小樓的喪事最大特點有兩個:一是在總的排場上突出一個「奢」字;二是在禮儀上處處突出一個「道」字。楊氏剛剛咽氣,院內就搭起了巍峨壯觀的起脊大棚,棚頂上按照古典建築形式,做出了五脊六獸,而且還是古錢形狀的「花脊」,從遠處望去,儼然是一座高大的殿堂。棚內三面都搭了「經托子」(搭在房上的經台)。這樣,可以不占院內的有效面積。其整個布局是:正面是靈堂,對面是寶蓋式的番(喇嘛)經經台,台的對面,即靈堂上方,掛了黃緞繡花的幡門、幡條。棚頂中間掛了四幢與幡門、幡條配套的黃緞繡花經幡。棚的上首為樓閣式的道經經台,掛了藍緞繡花的幡門、幡條,棚頂掛了四幢藍緞繡花的經幡。棚的下首為佛龕式的禪(和尚)經經台,掛了紅緞繡花的幡門、幡條,棚頂掛了四幢紅緞繡花的經幡。一眼望去,有如神、佛聖境。楊氏的靈堂前搭了一座四圍均為一丈二尺的大月台。台的四角各有綠漆金紋的明柱,以支撐上頂,頂上安裝了彩繪團鶴圖案的天花板,象徵亡音「駕鶴仙去」。以符合楊氏的平生信仰,月台內外上端掛滿了社會名流、商會、慈聯會、梨園公會的題匾。

靈堂上扎了大型毗盧帽式的靈龕,正面掛着曹錕送的大匾「閬苑歸真」,匾下,裝飾着一個素彩花圈,中間以小白花組成一個大「奠」字。楊氏的靈櫬被扣在一個紅雲緞繡着八仙慶壽圖案的堂罩里。罩外豎立着楊氏大幅遺像,像前的靈桌上是一堂景泰藍的五供,外加一盞寶塔式的「悶燈」(即長明燈,民間盛傳冥路幽暗,須燃燈給亡人照明);花筒內插着金銀五彩的細靈花;兩旁的蠟扦上燃點着一對白色藍字的素蠟;中間是鼎式的大香爐。靈桌前面掛了青緞繡着青雲白鶴圖案的桌圍子。供桌前還設了一個小几,上設檀香爐一尊,香碗一對,是供來吊者上香用的。月台上,陳放着兩對靈人;緊靠靈幃立着一對引路的「童兒」(即金童玉女),金童執幡,玉女提爐。

月台下邊兩側,陳放着四對紙紮的尺頭桌子,一對金山銀山的小盆景;一對五彩錦緞的尺頭(衣料),這是固定套路。但另外的兩對桌子則帶有楊氏喪禮的特色了。一桌糊的全套道裝:綴有劍頭飄帶的豆青面,青大領的道袍;深藍色青大領道袍各一領;馬蹄形的混元中、門樓式的莊子中各一頂;彩繡青雲白鶴、八仙法物的大紅法衣、百壽圖配萬字不到頭圖案的橙黃色法衣、八卦太極圖圖案紫色法衣各一件;白襪、雲頭履各兩雙。一桌糊的是道家法物:勅令架上插着令旗、令劍、令牌、天篷尺(量天尺)、朝簡(笏板)、震壇木、米碟、淨水碗、楊枝、硃砂硯、朱筆、黃表奏章匣、《天師符》、《天師玉匣記》、《天師萬年曆》、《天師神魂執照》各一冊。一桌糊的是文房四寶:萬曆青花筆筒、山字形筆架、銅筆架各一;中插大抓筆、「一品文章」小楷狼毫;雕花石硯一塊;大銅墨盒一具,上刻唐朝賈島五言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銅鎮紙一對;「龍門」蓋金墨錠一匣、彩箋一匣,上繪松濤水月圖案,並有雙鈎隸書:「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另有紗罩桌燈一具。另一桌糊的是古玩陳設:裱有紫紅綾緞槽囊的硬木錦匣兩對,內放爐、鼎、瓶、罐,另有陶瓦銀釉古裝歌妓人一堂,窯變紫紅色「聚寶盆」(內疊金室、銀室)一具;粉彩磁盆,插以大紅珊瑚枝掛金銀的「搖錢樹」一具;玉器一匣;煙壺一匣。。這些紙制冥物精細異常,足可亂真。乃是出於和平門外延壽寺街衡記、高記兩家冥衣鋪。

本日迎三送路,楊氏喪居笤帚胡同提前搭就了藍布的過街棚,兩邊棚口及喪居門前,各搭了一座素彩牌坊。一對紅底金紋雙花籃圖案的大鼓、鑼架設於棚內,為來賓們傳報不暇。延至午後,西至延壽寺街、琉璃廠,東至南火扇胡同、煤市街一帶,車水馬龍,以梨園界為主的各界人士,紛紛前往楊宅弔唁。僅戲劇內外行人,計300餘人,名伶尚小雲高慶奎、沈曼華、李洪春、劉硯亭、王福山等,均親臨掛孝。伶界如余叔岩、玉瑤卿、王鳳卿、俞振庭、蔡榮貴、譚小培譚富英程硯秋、馬富祿、葉龍章、葉盛章、蕭長華、郭春山、閻嵐亭、李永利、荀慧生、王松齡、丁水利、於連泉、於永利、遲月亭、楊春龍、王又荃、金仲仁、趙硯奎、陳椿齡、郝壽臣、楊寶忠、侯海林、徐霖甫、遲紹峰、萬子和、梁華庭、楊主生、王敬五、金廷蓀、金少山等,及戲劇評論家汪俠公、戴蘭生、齊如山、吳幻蓀、景孤血等,均親臨致祭,或具聯軸挽幛、或送香帛冥楮。誠為素車白馬,會弔龜年,靈棚內,參靈的鼓樂,經聲佛號與哭聲混成一片。

午後6時,依喪禮送三。走在最前邊的是官鼓大樂,官吹官打24個響器及清音「九福班」的細樂,後面便是以彩紙精糊細表的轉輪大轎車一輛,以翻毛駿馬駕轅,前加頂馬;後配跟騾。車廂左窗外,貼一黃紙條,上書「楊府老太爺顯考嘉訓之靈車孝女楊榮桂、嗣孫續潛、婿劉硯芳、外孫宗楊、宗華等全宅孝屬叩祭」字樣。另有大翻毛雙馬駕轅的四面大玻璃百葉窗四輪馬車一輛;8人抬綠幃官轎一乘;槓箱4抬;墩箱4隻;大白仙鶴一隻(一樓二庫已於事前送往焚化場等候)。

紙活兩旁為8盞大白氣死風燈和12對六角形的手罩子為之照明。紙紮芻靈後邊為雍和宮的喇嘛13人,以大鼓、長號等輕重蒙藏法器吹奏。白雲觀的道士身披雲緞刺繡的對兒衣,打着鐺、鉿、鼓,白全一為高功,捧着如意殿行。所有參加送三的來賓(多數是名伶)分別執香提燈,排成雙行步送,成為一條大火龍。後為鐵山寺的和尚以笙管笛吹着佛曲梵樂,音韻悽慘,使人嗚咽欲絕。楊氏之女榮桂打着挑錢紙,女婿劉硯芳以銅茶盤捧着喇嘛用巴拉麵捏成的燈塔;嗣孫等分別棒着道經大疏、禪經大疏,均痛哭失聲,被近親們一一攙行。最後是龍泉寺的13人大德高僧。以素打「七星」點殿後。整個送三行列婉蜒約一里多地。觀者如雲。尾隨不舍者數百人不止。送三行列由笤帚胡同20號本宅出發,出延壽寺街南口,經琉璃廠、廠甸、南新華街,至虎坊橋焚燒冥物車馬,盡禮而散。

接三之日,業經喪禮處與孝屬討論決定,楊氏靈柩在家停靈受吊15天,從即日正式開壇起經,每天均有度亡法事,除本家自請的經懺以外,包括梨園界同仁送的計有番經7棚;道經8棚;禪經10棚。共25棚。所有誦經、禮懺、燃燈、施食,悉皆周隆。定於2月27日家奠、開弔、伴宿送庫;28日辰刻發引。因堪輿家勘測認為永定門外塋地因「方向不利」,當年不宜下葬,故暫厝陶然亭龍泉寺廟內,俟明年再卜吉告窆。

  • 1940年12月29日,農曆庚辰年臘月初一日:袁世海拜郝壽臣為師

馬富祿介紹,袁世海拜郝壽臣為師,在西長安街的西來順飯莊舉行拜師儀式。參加拜師者有王永昌、蔡榮貴、蕭長華、葉龍章、時慧寶、董鳳年、任志秋、於蓮仙、李世芳等。[1]

參考文獻

  1. 蔡榮貴(蔡榮桂)梨園百年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