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珠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珠海(广东省经济特区、地级市)

珠海市原图链接

简介

珠海广东省地级市,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设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珠澳跨境工业区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珠海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国海滨城市。2013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珠海为新型花园城市;珠海属国家新颁布的“幸福之城” ,有“浪漫之城” 的称号。

2016年1月,珠海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珠海市

面积:1701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Zhuhai City

珠海市地图原图链接

人口:167.53万人(2016年)

别名:百岛之市,浪漫之城

方言:粤语

行政区类别:经济特区、地级市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著名景点:珠海渔女雕像,情侣路,海泉湾,圆明新园,梅溪牌坊

下辖地区:香洲区、横琴新区、斗门区、金湾区

机场:珠海金湾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香洲区中心里8号

火车站:珠海站、珠海北站等

电话区号:0756(+86)

车牌代码:粤C

邮政区码:519000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西南部

行政代码:440400

地区生产总值:2226.37亿元(2016年)

人均生产总值:13.45万元(2016年)

市树:洋紫荆

市花:勒杜鹃

历史沿革

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考古,发现的磨光石和彩陶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这里生活。在凤凰山脉周围和珠江口一些海岛的沙丘、山岗、台地上,都留下了先民们的遗迹。

珠海全景图原图链接

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在岭南设南海郡,属南海郡辖地。

汉初为南越国辖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属番禺县辖地,直至东汉。

三国时期,属吴国辖地。

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届东官郡辖地。属南海郡辖地。直至东汉。直至南北朝,于刘宋元熙二年(420)又改东官郡为东莞郡,属东莞郡辖地。

隋开皇十年(590),属宝安县辖地。

唐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属东莞县辖地,并开始设置香山镇(今珠海市山场)。香山镇的名称,是由于境内诸山之祖五桂山奇花异草繁茂,神仙茶丛生,色香俱绝而得名。

唐代之后,经五代和宋代,香山镇仍属东莞县。

北宋元丰五年(1082),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至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将原属东莞县的香山寨划出,并把南海、新会、番禺、东莞4县的部分海滨之地,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

元至正十九年(1282),香山县隶属广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香山县隶属广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香山县仍隶属广州府。

民国元年(1912),香山县直属省辖。2至9年,隶属粤海道。10年以后,隶属中区绥靖公署所辖,14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属广州行政区管辖。19年5月至23年10月,中山县政府设置唐家。(25年广州行政区改称为第一行政督察区,抗战期间曾改称第四行政督察区,35年后复称第一行政督察区),36年属省府直接督察区所辖。

建国后,中山县隶属珠江专区,1952年隶属粤中行政区。1952年12月31日,建立渔民县,宝安、东莞、中山3县所属海岛为渔民县的行政区域,由粤中行政区领导。 1953年4月7日渔民县正式定名为珠海县,将中山县属的中山港乡、东莞县属的万顷沙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横琴、小横琴、南水、北水、高栏、荷包、淇澳、龙穴、内伶仃、外伶仃、三门列岛、万山群岛、担杆列岛、佳蓬列岛等全部100多个海岛划归珠海县,县政府设于唐家,隶属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9年3月22日,珠海县撤并入中山县。

1961年4月17日恢复珠海县建制,县政府驻香洲。

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市人民政府)设在香洲。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

1980年8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置经济特区,面积为6.81平方公里。1983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珠海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为15.16千方公里。

1983年5月,斗门县划归珠海市管辖。

1984年8月,珠海市设立市辖区——香洲区。

1989年4月5日,珠海经济特区面积调整为121平方公里。

2009年,横琴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珠海经济特区总面积扩大为227.46平方公里。

201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珠海全市,特区扩容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1]

行政区划

2014年,珠海市1711.24平方公里,设有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3个行政区[2],下辖15个镇、9个街道,并设立珠海市横琴新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5个经济功能区。

香洲区辖狮山、湾仔、拱北、吉大、香湾、梅华、前山、翠香8个街道和南屏镇,共126个社区。

斗门区辖井岸、白蕉、斗门、乾务、莲洲等5个镇和白藤街道,有100个行政村、23个社区。

金湾区实际管辖陆地面积268.9平方公里。直接管辖珠海航空产业园和三灶、红旗2个镇。[2]

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五门”(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之水汇流入海处,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珠海市区东与深圳、中国香港隔海相望,距中国香港36海里,南与中国澳门陆地相连,西邻江门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距广州市140千米。

地质地貌

地质

珠海渔女的远景原图链接

珠海市露出地层较简单,除广泛发育第四系外,在东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罗系,面积共759.0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的57.95%。其主要特征如下:[3]

下寒武统八村群(clb)为一套浅海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主要由变质的砂岩、粉砂岩、页岩和少量炭质页岩组成,含腕足类、头足类等化石。

中泥盆统桂头群(D2G)为一套滨海或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由石英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组成,含植、动物化石。其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下侏罗统兰塘群(Jlin)为一套浅海相砂泥质碎屑岩建造,主要由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与下伏地岩为不整合接触。

中侏罗统百足山群(J1HN)为一套内陆山间湖泊相碎屑岩建造,主要由石英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由下而上沉积物变细,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Q)分布面积为704.62平方公里。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残积层、冲洪积层、冲积海积层、海积层及人工填土。

中生代时期珠海地区岩浆活动极为剧烈,燕山期酸性岩浆岩分布很广,出露面积达550.78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42.05%。其可分出二、三、四、五期侵入岩。

地貌

地貌形态明显受北东、北西向构造线控制珠海地区被北东、北西向断裂切割成断块式隆升与沉降的地貌单元,形成了断块隆升山地与沉降平原。各断块山体、断块山体内的低平地和凹陷平原的展布方向呈北东向,珠江口外岛屿也受北东向构造线的控制,三列岛屿呈北东向排列。珠江口外沉积盆地展布也是北东向。而珠江的人海水道,则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如磨刀门水道、泥湾门水道均呈北西走向。

岛屿众多,海域广阔珠海市共有大小岛屿146个,它们星罗棋布地分布于珠江口外。以青洲——三角山岛——小蒲台岛为界分成两部分。

海岸地貌类型多样、海岸线长全市大陆海岸线长达166.32公里,海岸地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的三个类型的;家、前山水道以西两段为平原海岸;唐家至前山水道以东为山地港湾海岸个岸段。从珠海市北界至唐

平原海岸堆积作用强烈,发育有广阔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泥滩向外推移较快,如磨刀门,平均每年向外伸展120—160米,淤积速度1—3厘米/年。

山地港湾海岸的湾口有岬角,湾内有沙堤和泻湖平原。岬角和海湾从北到南依次有铜鼓角、唐家湾、银坑、香洲湾、菱角咀、洲仔湾、炮台山。沙堤主要分布在唐家湾顶。岬角处多冲刷,岸边发育乱石堆,而港湾内则以沙滩堆积为主。

地面坡度和缓除岛屿的地面坡度较陡外,大陆地面坡度较和缓。占总面积52,88%的冲积海积平原、海积平原的坡度均在3°以下;坡度在25°以下的能机耕与垦殖的面积为1103.52公里,占总面积的84.24%。

山丘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全市广泛出露燕山期花岗岩,面积达550.78平方公里,占山丘台地面积的91%侏罗系的变质岩、砂页岩的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仅占9%。

气候条件

珠海市地处珠江口西岸,濒临广阔的南海,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终年气温较高,1979~2000年年平均气温22.5℃;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到2061.9毫米。

珠海常受南亚热带季候风侵袭,多雷雨。4月至9月盛行东南季风,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珠海大气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是79%。每年初春时节,细雨连绵,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有时可达到100%。  珠海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台风和暴雨,个别年份冬季受寒潮低温影响。台风出现的时间多在6月至10月,年平均4次左右。严重影响珠海市的台风平均每年1次,暴雨有5次左右。

四季特征

珠海海泉湾原图链接

珠海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春季,是天气多变的季节,前期冷空气入侵势力开始削弱,但影响仍频密,后期海洋暖湿气流日趋活跃。这期间的气候特点是日照少,湿度大,阴雨云雾多,风向多变,以偏东风为主,气温变幅大,但逐步回暖。春季是由干季到湿季的过渡阶段,前期降雨量较少,加上冬季降雨量稀少,故珠海经常出现气候意义上的冬春干旱,个别年份还出现秋冬春连旱。

夏季,西南暖湿气流活跃,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转入以热带天气系统降水为主的后汛期,受热带气旋影响,会造成风灾水害,是一年中相对酷热期;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年内最炎热的日子都出现在这段时间。

秋季,处于由高温向低温,由多雨向少雨,由干燥的冬季风逐渐取代暖湿的夏季风转折的时期,是一年之中冷暖宜人、秋高气爽的季节。

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日短夜长,所获得的太阳能越来越少,常被单一的大陆冷气团所笼罩,气层稳定,天气寒冷干燥,降雨量很少。历年1月是最冷月份,降雨稀少,个别年份12月和1月滴雨未下。前冬及隆冬期间,冷空气入侵呈冷锋形式,出现干冷天气多,可有霜冻、冰冻发生,冬末冷空气前锋过境后常在沿海静止,多出现湿冷或低温阴雨天气。冷空气来时海面常伴有6级以上的大风。

温度

1979~2000年,珠海市年平均气温为22.5℃,气温的年际变化一般在21.6℃~23.3℃之间,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998年,为23.3℃;最低是1984年,为21.6℃。日极端最高气温38.5℃,出现在1980年7月10日;日极端最低气温2.8℃,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为最冷时段,其中,1月为最冷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5.0℃;3月后气温开始回升,到6月进入炎热时段,7月为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5℃;10月天气逐渐转凉。

降雨

珠海市雨量充沛,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量为2061.9毫米,降雨量最多的1994年为2715.0毫米,最少的1991年为1312.6毫米。全年有两个明显的雨季:4~6月为前汛期雨季,平均总降雨量845.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1%;7~9月为后汛期雨季,平均总降雨量953.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6%。干季11月到次年的3月平均总降雨量为263.1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3%。

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数为143天,最多的1997年为168天,最少的1980年为122天。1979~2000年22年间,12月滴雨未下的有3年 (1980年1987年1996年。历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21天,总降雨量162.6毫米,发生于1985年2月4~24日。

年平均暴雨(日降雨量≥50毫米)为11次,历年中,日最大降雨量为620.3毫米,出现在2000年4月14日。

1979~2000年,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阵风大于40米/秒只有2天(1983年9月9日、1993年9月17日,台风影响期间)。全市年平均大风日数(风速≥17.2米/秒)为8.5天。

日照/蒸发

日照1979~200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2小时,日照时数最多是1986年,为2071.5小时,最少是1997年,为1673.0小时。1979~2000年平均各月日照时数,以7月最多,3月最少。1979~2000年,日照最多的月份为1984年7月,日照时数达320.2小时;最少的月份为1985年2月,日照时数只15.7小时。

蒸发1979~2000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639.4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与年平均蒸发量之差为422.5毫米,降雨多于蒸发。蒸发量的年际变动在1350.8~1820.4毫米之间。年内的分布以7月最大,达191.8毫米,2月最少,仅73.3毫米。

水文特征

广东省河流众多,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流为珠江。珠江水系有八大出海口,从北至南依次为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在珠海市斗门区北部,西江分为磨刀门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涝涝溪、涝涝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进而分汇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等3支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口注入南海。干流沿程与众多侧向分流、汇流河道衔接,既有自然分流汇水,亦有闸引闸排。西江诸分流水道沿岸均已筑堤联围,水流受到有效制导,河道基本形成稳定的平面形态。[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珠海市土地总面积为1711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972平方千米(含现状耕地保有量338平方千米),建设用地433平方千米,未利用地306平方千米。

珠海市滩涂面积203.08平方千米,其中超高滩3.51平方千米,高滩3.36平方千米,中滩16.07平方千米,低滩12.6平方千米,浅滩167.53平方千米。按滩涂底质分为泥滩(占88.15%)和沙石滩(11.85%)。在197.01平方千米泥滩中,生有咸水草的(草滩)2.05平方千米,有红树林的(林滩)3.79平方千米,曾养牡蛎的(老牡蛎滩)7.28平方千米,没有草木生长的(光滩)165.89平方千米。

水资源

地表水

珠海市河流主要为西江的出海水道:磨刀门水道、鸡啼门水道、虎跳门水道和前山水道。在丘陵山地和岛屿上,尚有一些山溪河流:斗门河溪、大赤坎河、飞沙河、南溪河、鸡山河及神前河。

全市年平均降雨量2061.9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5.0654亿立方米,平均每人拥有水量3660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水量2662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江流径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三大口门经珠海市出海,年总径流量达1018.3亿立方米,径流量稳定。

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全市松散岩类孔隙水淡水分布区的渗入量为54596吨/日,总渗入量1992.8万吨/年。全市基岩裂隙水天然资源年总量为15077万吨,年平均资源为413068.5吨/日,枯季资源为258597.9吨/日。

矿产资源

珠海市矿产资源种类较少,金属矿产均为小型规模或为矿点、矿化点,优势矿产为滨海石英砂矿、建筑用花岗岩和地下热水、矿泉水。已发现矿种25种,矿产地150处。其中金属矿产15种,矿产地34处;非金属矿产7种,矿产地77处;能源矿产(地下热水)1种,矿产地5处;地下水(常温饮用地下水和矿泉水)2种,矿产地34处。

金属矿产

主要矿种有铁、钨、铋、钼,少量铜、铅、锌和金、银矿。

铁矿:矿点、矿化点共11处,主要分布在斗门井岸、三灶、南水、小林和南屏、湾仔等地,以产于花岗岩中的脉状磁铁矿为主,成脉组或单脉产出,全区铁矿远景储量约83万吨,其中以湾仔南山铁矿规模相对较大,含铁品位较高,其余规模小,品位低,杂质多,工业意义不大。

钨、铋、钼矿:矿点、矿化点共9处,分布较为零星,远景储量6万吨,以产于花岗岩中裂隙充填黑钨矿石英脉型为主,其中南水镇的钨储量规模较大,其余在几百吨到几千吨之间。

金、银矿:产地3处,分布在珠海市北部唐家和淇澳一带,属产于花岗岩中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床,远景储量估计超过500千克,其中大澳山金矿储量规模相对较大,其余两处均为金矿化点,只具找矿意义,工业意义不大。

稀有金属、稀土矿:稀有金属矿产地3处,稀土金属矿产地4处,分布于香洲柠溪、南屏、唐家和南水等地,稀有金属主要是产于花岗岩中的绿柱石伟晶岩脉,稀土矿主要是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和第四系冲洪积独居石砂矿。单个矿床储量在几百吨到几千吨之间,品位不高。

非金属矿产

主要有钾长石、石英砂矿、建筑用花岗岩、砖瓦用黏土和泥炭土等。

钾长石:矿产地4处,位于香洲区东坑、板樟山、柠溪及湾仔等地,矿床类型为花岗岩中的钾长石伟晶岩脉,其中兰埔钾长石矿床规模较大,矿石质量较好。

石英砂矿:石英砂有玻璃用石英砂和建筑用砂。玻璃砂矿有矿产地12处(其中1处经地质工作评价),主要分布在珠海市北面的金鼎、唐家湾和东面沿海一带,属滨海石英砂矿床,其中下栅、莲塘湾、泮砂、下沙、唐家湾等地玻璃用砂矿床规模较大,单个矿床远景储量在200万吨到800万吨之间。建筑用砂矿产地7处,属滨海沉积砂矿,河流冲积砂矿和花岗岩风化矿床,分布在现代海湾古海湾及河流两岸,除花岗岩风化壳砂矿床外,一般规模不大,质量一般,远景储量达355万吨,但部分矿点已被压覆。

建筑用花岗岩:珠海市经地质调查评价的矿产地6处,主要分布在洪湾、平沙、黄杨山及海岛区,估计远景储量接近70亿立方米,岩石物理性能较好,抗压强度一般达到80~150Mpa,耐酸耐碱性较高。

能源矿产

能源矿产仅地下热水一种。

地下热水:矿产地5处,主要分布在斗门下洲、灯笼沙、银村和金湾平沙以及南屏等地,其中平沙和斗门下洲矿点水温较高,达70℃以上,其余为低温地下热水。至2000年,珠海市已开发珠海御温泉、珠海平沙温泉2处,水温在69~81℃不等,其中御温泉的开发上规模,并与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处温泉仅作洗浴用。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3.41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99万人,增长1.23%。人口城镇比88.07%。全市户籍人口112.45万人,比2014年增长2.02%。全市户籍出生人口13261人,出生率11.91‰;死亡人口2799人,死亡率2.51‰;自然增长率9.4‰。[4]

民族

从史前至唐宋时期,在珠海地区居住活动的原始居民属百越土著人,如在三灶岛居住的瑶族,被封建统治鄙称为“摇蛮”。宋代以后,这些土著又被外来的氏族所驱赶,或汉化了。珠海地区主要为汉族人口聚居区。1986年,市区有汉族164850人,占总人口的99.8%,少数民族297人,占总人口的0.20%。其中:壮族111人,回族76人,满族36人,瑶族34人,侗族13人,黎族9人,蒙古族3人,朝鲜族4人,苗族3人,土家族3人,羌族2人,毛难族2人,畲族1人,仫佬族1人。1990年市区有少数民族28个,人口2706人,另有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162人。

截至2013年珠海市有5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1575人(其中户籍人口19267人,暂住人口5280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5%。人口较多的有壮族(27137人)、土家族(10713人)、瑶族(7018人)、苗族(6023人)、满族(4144人)。有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1个。

历史文化

民居

已有170余年历史的会同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占地9.6万平方米的村子里,有会馆、碉楼、祠堂和数十所民居,格局齐整。而梅溪村的陈芳家宅,也有110余年历史,作为清驻夏威夷首任领事陈芳的家庭庄园,占地5.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雕梁画栋,中西合璧,人称“岭南大宅门”。

民俗

珠海的疍家人,是过去被称为“水流柴”的海上渔民。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至2010年已有170多年历史,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大罾歌等,歌声高亢宏亮。珠海民间还有一种风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动,人称“飘色”,是用巧妙的支撑装置将盛妆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进行表演,具有罕见的文化智慧。2010年广东省珠海市的“鹤舞(三灶鹤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4。

传记

《珠海历史文化书系》第一批成功付梓。这部书系,分四套丛书,首批出版20余种,煌煌百万言,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其涉猎领域之广,历史线索之长,卷帧之浩繁,是一次对珠海地方史志的全面梳理。丛书对传承民族文化,开展乡土教育,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弘扬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酒吧

毗邻港澳的珠海,是开放型的国际化城市,酒吧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色彩。水湾路的酒吧一条街,正宗的葡萄牙红酒和德国啤酒,却也吸引了流连忘返的国内外酒客。2010年,在湾仔的濠江边和斗门的白藤湖畔,又有两条新的酒吧街即将建成。

广场

2010年全市50多个大小不等的文化广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主阵地。9个人民团体分头组织,市财政连年拨款扶持,每年70多万人参与,形成了以人民团体为主,社会各界齐抓共建广场文化的崭新模式。市政府要求:规划与建设部门统一行动,确保2010年前每个街道办(镇)建成不少于一个3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

宗祠

珠海祠堂众多。黄杨山一带有多个赵氏大宗祠,均为南宋王朝兵败崖门之后,由散居当地的皇室后代所建,其中南门的绿漪堂保存最为完好;明代的荔山黄氏大宗祠,记录了族人的吏治;清同治年间的杨氏大宗祠,则是杨家将后代南迁后的祖祠,保存有朝廷褒奖的封匾。这些古祠堂,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折叠餐饮 珠海毗邻港澳,本身又是移民城市。港式海鲜粤菜、港式粤味早茶、澳门葡国菜等,作为高档餐饮的主流特色,洋溢着浓郁的港澳风情。以本地出产物为主、体现珠海地方人文特色的“浪漫蚝情”等十大珠海名菜,散透一种质朴的纯真。而风味各异的潮州、湖南、四川、东北、中原、西北菜系,更体现珠海餐饮文化的包容性。

风景名胜

综述

珠海是珠三角地区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域面积6019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91千米,岛屿146个(总面积236.9平方千米),被誉为“百岛之市”。陆地峰峦重叠,河网纵横,山川形胜,石奇洞秀,发展海滩旅游、海岛旅游和山岩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海滩旅游

银坑海滩浴场

位于香洲以北约7千米的大浪湾。海湾长约900米,沙滩宽30多米,地势平缓、沙粒较细,向浅海滩延伸50米左右。

金海滩

金海滩始名长沙湾,位于珠江入海口西侧,三灶岛的南端,东南两面环海,北倚炮台山。海滩长2300米,纵深500余米,面积1.3平方千米,滩势平坦,入水平缓,沙质匀细。是天然的海滨游泳与度假休闲的场地。

南沙湾海滩

位于东澳岛。内滩长410米,水深13~17米。宜泳、宜钓、宜泊、宜海上娱乐。

山岩旅游

凤凰山

位于香洲北面。主峰海拔437米,面积约20平方千米。周围筑有杨寮水库、大镜山水库、正坑水库、青年水库。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山区林地被划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有尖峰岩、石牛岩、羚羊岩、花雨岩、浮屠石、飞鼠岩、凤凰髻石和百峒溪、凤凰池、龙潭等自然景观,及凤凰石亭、凤凰洞、银门洞、观音洞、郑仙洞、庵寺、烽堠等古迹。山泉甚多,盛产瑞兰。

白莲洞

又名鲤鱼嘴,位于香洲西南部5千米,九洲大道官村西侧两山之间。因“古有僧人隐迹于此,遍洞种白莲”而得名。山上怪石有心石、莲台石、木鱼石、鲤鱼石、观音岩洞、寒碧潭、九龙湖等自然景观。及建有玩月桥、观音庙、华佗庙、六角亭、石牌坊、九龙湖、九龙堤等。1979年始,市政府拨款重修、扩建。

赤花山

因过去长满赤花(又称“龙船花”)而名。位于金鼎镇官塘村南2千米。山中有八景:六祖神明、赤花石炮,石鸡晨鸣,石壁反照,石船撒网,横岗木笛,赤企浓荫,石桥晚钓。山上有六祖庙、贞女祠古迹和凉亭。

海岛旅游

九洲岛

位于香洲东南面,距市区九洲港2千米。它是由大九洲、九洲头洲、鸡笼洲、横山洲、横挡洲、海獭洲、茶壶盖洲、大西排洲、龙眼洲等九个岛屿组成,总面积5平方千米。以面积1.5平方千米的大九洲岛居首。海湾形胜,林木葱郁,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有通天洞、银潭洞、将军洞、观音洞等。1984年始辟为旅游景点。

东澳岛

位于万山群岛中部,距香洲30多千米,面积约5.7平方千米。东澳岛完整地保留着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达82%。岛上有石室、求子泉等。有新石器时期、夏商时期的古沙丘遗址;清代的铳城、烽火台和“万海平波”、“武当胜景”摩崖石刻及清政府在东澳湾附近筹建的税厂(海关分卡)等古迹。南端有南沙湾。

珠海十景

圆明新园、东澳岛(丽岛银滩)、唐家共乐园(鹅岭共乐)、珠海渔女(渔女香湾)、梅溪牌坊(梅溪寻芳)、农科中心(农科观奇)、飞沙滩(飞沙叠浪)、珠海烈士陵园(狮山浩气)、黄杨山景区(黄杨金台)、淇澳岛(淇澳访古)十个景点为“珠海十景”。

著名人物

唐廷枢 轮船招商局第一任总办

容闳

陈芳 清政府驻夏威夷第一任领事、华人首富

徐润 中国保险业创始人、“茶王”

蔡昌 著名侨商、大新公司创始人

唐绍仪 留美幼童出身的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国安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苏曼殊 和尚诗人

杨匏安 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苏兆征 中共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

林伟民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

容国团 中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

古元 著名版画家

杨匏安(1896—1931),出生于1896年,广东珠海南屏北山村人。

相关视频

广东珠海城市形象宣传片 上传于 2015-10-29

参考资料

  1. 历史沿革中国珠海政府网 发布日期:2019-06-09 09:13
  2. 珠海概况来源:中国珠海网 发布日期:2019-06-28 16:37
  3. 珠海概况来源:中国珠海网 发布日期:2019-06-28 16:37
  4. 人口情况来源:中国珠海网 发布日期:2019-01-24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