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國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國安
 
出生 1958   

唐國安清末民初著名新聞學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國安(1858—1913),字介臣,一生積極選派學生赴美留學,主持創辦清華學校,成為直接參與早期清華學校從孕育、誕生、重生到初具規模全過程的首任校長。

  唐國安一生沒有子嗣,生前留下遺言:不留私產,全部財產待夫人過世後捐給慈善事業。而他留下了一座用心血澆灌的清華學校,給日後的百年清華和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無比豐厚的精神遺產。

人物介紹

在清華大學工字廳門的東牆上,寫着「紀念校長唐國安君」,每一個清華學子來到清華園,第一眼就看到他們可親可敬的清華第一任校長,百年清華的奠基人。

唐國安(1858-1913),字國祿,號介臣。廣東香山縣唐家灣鎮雞山村人,1858年10月27日出生,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清華學堂副監督、監督,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

唐國安早年是容閎辦理的清政府120名美國留學幼童之一,肄業於耶魯大學法律系。1881年回國後,投身到洋務運動。先到叔父唐廷樞主持負責的開平煤礦、京奉鐵路等處工作,熱心基督教事業,曾任上海約翰書院教席,和著名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授顏惠慶一起在上海《南方報》編輯、主筆。清末後入清政府中央機構,任外務部司員、候補主事、主事。兩次出任國際禁煙會議中國代表團代表。參加「庚款留學」事業的籌劃,歷任外交部、學部屬「遊美學務處」會辦,唐國安是繼容閎後,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業主要興辦人之一。

從1904年起,駐美公使梁晟和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已就「庚款辦學」問題進行了多年談判。唐國安進入外交部工作後,與唐紹儀等人參與此事的策劃。1908年中美終於達成協議,從1909年起,每年用退款遣派100名學生赴美學習,從第五年起減為每年不少於50名,期限32年。根據此協議,外交部和學部共同組建了遊美學務處,全面負責遊學事宜。從此,唐國安擔負了遊美學務處的日常主理工作。

唐國安主理遊美學務處時期,選考了一大批優秀學生到美國留學。這批學生果不負祖國厚望,在國外勤奮學習,待學有所成時回國報效,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其中尤可稱道的有:梅貽琦掌管清華大學,蔣夢麟、胡適掌管北京大學,竺可楨掌管浙江大學,鄒秉文掌管東南大學,胡敦復掌管大同大學等。唐國安在我國外交史上,尤其是外交留學史上創下了顯赫的政績。派遣留學生大獲成功。唐國安傾盡全力去辦,這是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功德無量的事情。

1911年初,唐國安在美國被急召回國籌辦清華學堂。唐國安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籌備工作。同年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開學。唐國安隨之被委任副監督。後因戰亂等原因,清華學堂於當年的11月停課關閉。學生戀戀不捨回家,學校只剩下唐國安,為了保證學校財產不丟失,唐國安購進槍支,將學校衛隊有12人增加到24人。為了早日復校,唐國安做了大量工作,抓經費向外資銀行貸款,安排清華教務任選,力促教育部、外交部「撤裁學務處,歸併學堂」確立清華統一管理體制。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大總統。3月,唐紹儀出任第一任內閣總理。同年5月,清華學堂亦宣布復學,唐國安隨即被任命為清華學堂監督。 唐國安主持清華學堂工作以後,確立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壽與國同、人文日新。立志要在中國辦出一所能為國家培育高等人才的高等學府。為了保證學生的健康,他創辦了清華醫院,聘請美國醫生。重視體育,聘請美國體育教師。並親自帶隊清華出一個代表國家隊,參加在馬尼拉舉辦的國際首屆遠東運動會。唐國安先生改革制度、整頓校務、廣納賢才,選考優生的一系列工作,對清華學堂的發展乃至現當代的中國教育事業有着重要的影響。第一屆畢業16人,都成為國家各行業學界泰斗。如化工巨子侯德榜,設計大師呂彥直,東吳大學校長楊永清,著名植物學家戴芳瀾。邏輯學家金岳霖,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文學家吳宓等。 1912年10月17日,清華學校堂改稱為清華學校,正式成立,唐國安先生榮任第一任校長。在唐國安在任清華學校期間,每年都將該校高等學科的畢業生資送美國留學,共資送高等科畢業生留美兩屆共59人。建校後,唐國安殫精竭慮,仍盡力為學校的發展制定規劃。在行政、財政和體制三方面推動清華教育的近代化,為日後清華學校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唐國安為創辦清華學校日夜操勞,嘔心瀝血,嚴重損害了健康,1913年去世8月2日唐國安在清華校長任上病逝。年僅55歲。臨終前,他說自己:"一年之間,精力耗於教務者半,耗於款務者亦半。入春以來,陡患心疾,比時輕旋時重,方冀霍然,詎料漸入膏肓,勢將不起。校長職務重要,未可一日虛席,謹懇鈞部免官另委賢員擔任"。在去世當天,別無旁騖,心中只有清華,想着清華的校長人選。毅然向外務部遞交「自請免官報告」,推舉留美碩士周詒春為繼任校長。

唐國安用自己的行為率先實現清華的校訓。「厚德載物」「壽與園同」。當時袁世凱政府准「因病身故,實系積勞所致」給撫恤費一千銀元。1914年清華校刊稱誦唐國安校長「坦誠、忠實、正義、富自我犧牲精神,是為國謀最大福祉的真正愛國者。」並作紀念銅牌。[1]

人物生平

唐國安(1858—1913)   字國祿,號介臣,香山縣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區唐家鎮)雞山村人。清咸豐八年(1858)10月27日出生。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首任校長,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業主要興辦人之一。   幼年在家鄉讀私塾,經族叔唐廷樞推薦,成為120名清政府公派赴美國留學幼童之一,被安排在1873年第二批赴美。   在美國,先入讀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不列顛中學,6年後畢業,考入耶魯大學法律系,遇清政府終止留學政策,學業未完提前回國。回國後,曾到開平煤礦、京奉鐵路等處工作,後到上海梵王渡約翰書院任主講。1905年,與顏惠慶兩人為上海《南方報》開闢英文版,面向旅居上海的外國人。改版每期發表社評1篇,兩人輪流執筆,其撰寫的社評,敢於對時弊直言正論,不畏權勢,曾抨擊租界工部局所置的設施不利當地中國居民,所定規章有悖法理,為此幾乎被逐出租界。《南方報》英文版一時被人譽為「用英文自辦日報的先驅,保障國權的楷模」。1907年,入京任外務部司員兼京奉鐵道事。1909年2月,由中美兩國發起,13個國家的代表出席的首屆禁煙會議在上海召開,其被任命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專員代表(正代表),以豐富的學識、經驗和嫻熟的英語,在會上慷慨陳詞,力主禁煙禁毒。同年9月,清華學校第一批赴美留學生47人,由其親自護送,經20多天海上航行後抵達美國,根據各人程度安排在不同學校入讀,直到「所有教授、管理諸法,均甚相合,諸生皆安心向學」,其才放心回國。   1911年遊美學務處把「游美肄業館」定名為清華學堂, 4月29日成立,其兼任副監督。民國成立後,其無意謀官,甘願留在清華學堂,獨自主持校務,積極籌備復學,5月1日復學,其即被任命為總監督。在主持清華學堂工作期間,呈報外務處批准撤銷「遊美學務處」,選派留學生的事改由學堂統一管理,呈報外務處批准。「學堂」改稱為「學校」,出任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對學制進行改革,縮短學生上大學期限,為學生早日入研究院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創造條件。強調辦學專款專用,其他部門不得扣發、挪用,保證學校的經費來源。一年內兩次擴充校園,使清華園從原有面積450畝增至1200畝。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民間,晚年身為政府官員,卻很少官氣,忠於職守,思想開明,待人誠懇,愛護學生,深受師生愛戴。   民國2年(1913),發現自己患上心臟病,雖勉力支撐,但病情日益嚴重,8月21日,毅然向外務部遞交「自請免官」報告,提出「因病辭職,薦賢自代」,建議由當時正護送留學生赴美的周詒春為繼任校長,報告還未批下來,其於8月22日下午因心臟病發去世於任上。[2]

重走36年前的求學路

「清華」,一個令無數莘莘學子心馳神往的知識殿堂,回溯它的歷史,無法避開一個名字唐國安。他曾經作為中國最早的120名官派留學生之一赴美國留學,並接受了基督教信仰,成為基督徒。30多年後,他不僅負責主持向美國選派留學生的工作,而且建起了以美國教育為參照的清華學校,為清華大學奠下第一塊基石。 唐國安,字介臣,1858年10月出生於廣東香山縣(今珠海特區)唐氏家族村莊一個基督教家庭。1873年,15歲的唐國安入選第二批留美幼童生。他先入讀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新不列顛中學,6年後考入耶魯大學法律系。但由於清政府中斷了「幼童留美計劃」,1881年8月,未及完成學業的唐國安與其他學生分批乘船返回中國。

  回國後,唐國安曾在上海的一所基督教會學校任教,並於1904年開始為基督教青年會在全國發行的雙語報紙撰寫英文稿件,這些短文反映了他堅定的基督教信仰,以及這種信仰賦予他的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社會正義感。

  1907年,唐國安入京任外務部司員。同年,美國也要將部分庚子賠款「退還」中國,用於派遣學生赴美留學。按照約定,從1909年起,前4年每年選派人數不少於100名,第5年起每年50名,直至1940年「退款」用完為止。此外,清政府要在北京設立一所留美預備學校,這便是清華留美預備學校的由來,清華大學由此而始。

  加入外務部的唐國安開始參與派學生留美的具體運作。1909年8月,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的考試舉行了。當年10月,唐國安親自護送47名學生去美國。1910年7月,第二批70名學生留美;1911年6月,第三批63名學生留美。歷史把唐國安推到了如同當年容閎的位置,台灣學者林子勛認為,唐國安「扮演了第二次中國學生留美奠基人的角色」。

動盪年代堅守清華園

  第一次招考結束後,唐國安等人感到不安,因為沒能達到原定的派送100個學生的目標,很難挑到夠數量的合格人才。於是,建設留美預備學校被提上日程,目的之一就是「教習學生充分科目」,使學生可以直接升入美國大學。

  遊美學務處積極籌備肄業館並最終選中了京城西北郊的王府舊園清華園。久經歲月風雨的清華園荒蕪不堪,經過一番修整,1911年2月,遊美學務處肄業館全部遷入了清華園。同年4月29日,肄業館改名為清華學堂,一所百年名校從此誕生。學堂成立時,周自齊兼任學堂監督,唐國安、范源濂任副監督。

  清華的歷史剛剛掀開新的一頁,辛亥革命就爆發了。庚子賠款的「退款」被袁世凱挪作軍費,學校經費斷絕,加之人心惶惶,學校宣布停課,學生解散回家。

  然而,唐國安依然堅守在清華園。在他的努力下,1912年5月1日,清華學堂正式復校上課。因復校有功,他被任命為清華學堂監督。當年10月17日,清華學堂改為清華學校,唐國安出任第一任校長。

  儘管清華學校是非宗教性大學,課程設置以科學和技術知識為主,唐國安卻為學生設立了高標準的道德要求,學校的教職員工大部分是基督徒。

  為使清華學校走向正規化,唐國安主持修編了《清華學校近章》,大刀闊斧地改變學制課程。他將高等科設置等同於美國大學一二年級的水平,充實教學內容,實行文(文法)理(理工)分班,並規定了各自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將原定「注重專業教育」的要求進一步具體化,使中國學生讀完清華學校,就可直接進入美國大學的高年級。

「自請免官,薦賢自代」

  唐國安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學校事務上,嘔心瀝血,最終累倒了。1913年8月21日,唐國安向外務部遞交了「自請免官,薦賢自代」的報告。他已然預感到自己生命之將逝,只是沒有想到的是,病情發展得那麼急,未及報告批覆,第二天下午他就因病辭世了。臨終前,他立下遺囑,將自己的藏書全部捐獻給清華學校圖書館。

  清華校友陳鶴琴在《我的半生》中憶起唐國安:「他是一個基督徒,待人非常誠懇,辦事非常熱心,視學生如子弟,看同事如朋友,可惜做了(校長)不久,就得病去世了,我們都覺得很悲痛,好像失掉了一個可愛的慈母。」

  出於對上帝、對家庭和祖國的熱愛,除了在現代教育的建立方面,唐國安還在我國鐵路和海運事業的發展、鴉片貿易活動的終止、主權的恢複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3]

生平逸事

唐國安帶領赴美留學生行舊路

美國政府自一九零四年有意減收中國庚子賠款,並且退還部分庚子賠款作為中國留學生之用,其時伊利諾大學校長詹姆斯博士(Dr. James)更大事宣傳,認為美國能夠幫助教育當代中國青年,則有利於日後美國和中國通商貿易,獲益可說最大。按一八七五年赴美幼童梁誠(梁丕旭)時任駐美公使(見上圖)着力向美國政府交涉,促使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出退還美金一千零七十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六點一二元,作為庚子賠款留學計劃。此案於一九零八年五月在美國國會通過實行。   滿清政府為此由外務部和學部在京師設立「遊美學務處」,籌辦考選學生遣送出洋事務。此遊美學務處亦即「清華學堂」(日後的清華大學)前身。兩部上奏有謂:「所選取學生入試驗,擇其學行優美、資性純篤者,隨時送往美國肄業。以十分之八習農工商礦等科;以十分之二習法政、理財、師範諸學。所有在美收支學費、稽查功課、約束生徒、照料起居事務極為繁重。擬專派監督辦理。至於學生名額自應照各省賠款數目分勻攤給,以示平允。其滿州、蒙古、漢軍、旗籍,以及東三省、內外蒙古、西藏亦應酌給名額,俾收普及之效。[4] 其時中美雙方協議創辦留美預備學校,自一九零九年起,每年派遣一百人赴美留學,第五年開始減派不少於五十名。同年八月在北京史家胡同開考,周自齊、范源濂、唐國安為主考官,六百三十人投考,取錄只得四十七人。九月由唐國安親自帶領四十七名學生從上海出發,橫渡太平洋,經過二十多天的航程,終於抵達舊金山。又從舊金山坐火車橫跨西部向東部進發。此次行程,與唐國安在三十六年前由容閎帶領幼童赴美留學的路線一模一樣。

  最妙的是,當唐國安帶着四十七名學生到達美國東部「士皮令飛魯」(Springfield,即今日春田市)下車的時候,有駐美學生監督容揆接車(見下圖),安頓學生入學工作。按容揆和唐國安都是一八七三年同期赴美的幼童。可是在一八八一年幼童裁撤回國時候,容揆在乘火車從哈德福前往波士頓途中,他便在「士皮令飛魯」逃跑,自此留在美國,其後亦在中國駐美使館任職。

在慶祝清華大學百年華誕之際,人們在這座世紀名校的歷史源頭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近代文化名人,一個「百年清華」的重要奠基者——唐國安 清末民初著名新聞學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國安(1858—1913),字介臣,一生積極選派學生赴美留學,主持創辦清華學校,成為直接參與早期清華學校從孕育、誕生、重生到初具規模全過程的首任校長。

  唐國安一生沒有子嗣,生前留下遺言:不留私產,全部財產待夫人過世後捐給慈善事業。而他留下了一座用心血澆灌的清華學校,給日後的百年清華和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無比豐厚的精神遺產。

喚起「海歸」同救亡

  1873年,廣東香山唐家灣(今珠海唐家灣)14歲的唐國安被中國出洋肄業局選入「遊學教育計劃」第二批官費留美幼童,後因「教育計劃」中斷,唐國安於1881年回國。

  唐國安回國後雖然長期不得志,卻積極參與歸國留學生的活動。1903年,他出任「上海耶魯大學校友分會」董事和「中國耶魯大學校友會」名譽會長。1906年7月,唐國安擔任「寰球中國學生會」董事和副會長,發表了轟動一時的文章《勸告中國留學生》,指出恃強凌弱是人類天性,中國的積貧積弱正是被人欺凌的原因。出路何在?文章大聲疾呼救亡圖存。他認為,反侵略、反壓迫不能光靠感情和義憤,而應奮發圖強,加強自身的抵抗力。他把救亡圖存的希望寄托在留學生身上:要拯救中國,就要對本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進行整治,這項工作必須主要依靠在國外受過先進教育的學子去做,因為他們具有實用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開闊的視野,更能把握形勢,施行救治,遠勝於他們那古老學堂的兄弟。

1907年冬,唐國安奉調進京,進入外務部儲才館。在與美國談判退還庚款餘款和與英國談判結束鴉片貿易兩件涉外大事上嶄露頭角,成就卓著。

留學事業續華章

1908年7月,中美雙方就美國退還庚子賠款餘款達成協議,將超額部分1100餘萬美元退還中國,專門用於派遣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協議簽署後,設立一個由學部和外務部共同組成的執行機構——遊美學務處,學部推舉丞參楊熊祥兼任總辦,外務部推舉左丞參周自齊兼任遊美學務處的「總辦」。由於周自齊頻繁出訪,外務部就選配外務部候補主事、從五品官唐國安兼任學務處會辦,學部員外郎范源濂也兼任會辦,如此形成了遊美學務處「一總二會」的領導班子。同時確定,周自齊和范源濂在遊美學務處支半薪,每月分別領取250兩和200兩薪金,唐國安支全薪,每月400兩。這表明,學務處的日常工作由唐國安主持,唐國安成了實際上的校長。就這樣,唐國安挑起了「庚款留美」事業的重擔。

  遊美學務處的任務是向社會公開招生,選送出國留學,據1909年9月1日《申報》報道,招生公布後,有近千人報名。9月4日在學部開考,應試者500人,第一天考經史輿地,第二天考洋文、算學,9月8日發榜,取68名。9月9日至13日複試物理、化學、博物、代數、幾何、三角、外國古代史、外國近代史、外國地理,初步錄50餘人,最後「複試取定名單47人」,梅貽琦、張子高、唐悅良、金邦正、秉志等榜上有名。這是遊美學務處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由唐國安親自率領,10月12日從上海乘蒸汽機輪船「中國」號出發,11月6日抵達舊金山,同行的還有唐國安侄子唐孟倫。一行人於11月13日抵達華盛頓。

  1910年,趙元任、張彭春、錢崇澍、竺可楨、胡適等第二批中國留學生赴美,由遊美學務處英文副文案唐孟倫和嚴智崇、胡敦復兩位教師率隊。這批學生赴美途中,唐國安動員上海、東京和舊金山青年會的同仁們騰出會所讓學生居住,設宴款待和提供方便。

  為統籌留學生出國和抵美入學後的日常管理,唐國安還在遊美學務處設立兩個下屬管理機構。一是負責辦理學生出國簽證、購置船票、置裝、學習禮儀、發放生活費等工作的上海辦事處,由唐國安同宗兄弟、上海電報總局局長、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副董事長唐元湛為監督。二是負責學生擇校、入學、學習、生活和費用等事宜的華盛頓遊學生監督處,由中國駐美使館參贊容揆任監督。第一批留學生抵美後,唐國安和容揆一起把他們送入美國大學和預備學校學習。

  派遣留學生大獲成功,使中斷了近30年的留美教育事業得到恢復。經唐國安等選送留學的梅貽琦、張子高、竺可楨、胡適、戴芳瀾、金岳霖、吳宓等之後成為學界泰斗,近40年裡,他們是近代中國的風雲人物。

社會評介

不忘教育初心,同理前行——唐國安紀念學校訓練營

2月18日,由行動亞洲舉辦的第三十五期生命關懷教育講師訓練營在珠海市唐國安紀念學校順利進行。此次共54名學員參與,分別來自唐國安紀念學校校長姚玉琛和各年級老師、珠海市金海幼兒園園長張記和老師、深圳市佳音留守兒童關愛中心孫增鼎、大浪友善社區促進會李想以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創行團隊的學生。

在培訓開始,姚玉琛校長與大家分享了生命關懷教育與唐國安的淵源,項目在學校的開展情況以及學生在授課前後的巨大變化。因為一門課程,孩子們漸漸開始學會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會用同理心告訴他人這件事是不是正確,也會主動關懷他人……這一切改變,無不令人欣慰可喜。 為了能讓全校師生更深刻體會到生命關懷教育的內涵與價值,我們特別邀請行動亞洲在學校開展訓練營活動,希望全體老師能在培訓中有所收穫,並將其運用到日常的課堂及生活當中。自上學期開始,唐國安紀念學校的授課任務已全部改由本校教師負責。」 課程伊始,成員們針對消費主義、孩子帶魚到校觀察事件和留學生欺凌事件在小組內展開激烈討論,並由小組代表上台與大家分享觀點。整場討論按照課堂上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鼓勵每一個人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運用了唐國安紀念學校師生約定的規則手勢,例如「求關注」「0號音量」「1號音量」「2號音量」等,讓教師以學生的身份體驗到上課時的感覺。

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消費主義的討論讓部分教師們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觀,購買商品時應先考慮是否真的需要以及能否選擇有更符合生態理念的商品;孩子帶魚到校觀察事件的討論讓教師們開始反思如何正確進行生命關懷教育;留學生欺凌事件的討論讓教師們深感痛心,這等惡劣事件的發生顯示了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的缺失,更凸顯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而無論是何種事件的討論,都讓老師們開始學會透過事件更加深思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指責也好,悲痛也罷,已經發生的事件是一個警鐘,唯有行動起來才能阻止類似的事件再度上演。 輪到同理心體驗活動的環節,學員們被分為六個小組,經過抽籤決定,五個小組體驗「啞巴和盲人」的遊戲,剩餘的一個小組則體驗小學生的抄寫任務。在「啞巴與盲人」的遊戲中,學員被分成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啞巴」,另一人扮演「盲人」,兩人需要相互協助才能通過重重關卡——桌子、橫杆、板凳和籃球等障礙物,而「啞巴」只能通過身體引導蒙上眼罩的「瞎子」度過難關。在這過程中,成員們磕磕碰碰鬧了不少笑話,歡笑聲此起彼伏。然而不能用言語交談的雙方在活動中逐漸培養了獨特的默契:「盲人」學會了信任夥伴的引導,耐心理解對方的表達;「啞巴」學會了換位思考,使用對方易於理解的方式度過難關,同時學會保護好自己的夥伴,不要受到傷害。活動結束之後,一位老師分享了自己做「盲人」的收穫:「相互信任很重要,自己的搭檔很體貼,遇到要低頭穿過的橫杆她會護着我的頭。知道作為盲人的難處之後,我們今後會用同理心對待盲人和殘疾人。」也許,不僅僅是對於殘障人士學會了同理對待,從今後的每一刻,當看到他人處於危難時,我們都會想起今天的體驗活動。

體驗學生抄寫任務的小組成員被要求在在白紙上書寫30遍「我錯了,我再也不會做了。」拿起筆,成員們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不斷在紙上寫下「悔過」,。在活動結束後,該小組的老師分享了自己體驗的感受:「罰抄真的是很累,很多學生只是把它當成一個任務,想法子偷懶用兩支筆寫,完成就交差了,根本起不到任何警醒的作用,很慶幸自己沒有讓學生罰抄過」。唯有當我們也體驗過,才會明白有時候盲目的懲罰並不能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還是設身處地從對方角度出發,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本在於溝通。 緊接着,圍繞課程的五大主題,成員們要使用有限的材料製作教具。各組頓時腦洞大開,成員們各抒己見、分工明確,最後製作出了一個個充滿趣味而又有意義的作品。隨後,各組選派代表展示並介紹自己小組的成果,作品中蘊含的奇思妙想讓在座的成員都紛紛叫好。在展示分享後成員們使用手中的鉛筆給自己最喜愛的作品進行了投票,同時,依據成員們的表現評選出了優秀小組並為他們發放了紀念禮品。

在課程的結尾,張媛媛女士分享了近年來生命關懷教育在唐國安紀念學校的發展情況。2017年是行動亞洲生命關懷教育在珠海唐國安紀念學校開展的第五個年頭,過去四年是由北師珠的大學生公益講師進行試點授課,如今學校決定這門深受兒童、家長和老師們讚賞的課程改由班主任親自授課,而北師珠的大學生公益講師們也將轉至珠海各大社區繼續開拓、推廣這門課程。 在分享的最後,張媛媛女士對那些周末放棄休息來參與培訓學習的學員們表示了感謝,感恩唐國安紀念學校的教育主任羅老師助力此項目的推廣。正因為有這麼多用心的教育者,才能讓行動亞洲堅持不斷努力,讓下一代兒童能成為一個擁有同理心,關懷他人、動物和環境的好公民!

培訓至此已落下帷幕,但這不是一場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時間雖短,但是這場培訓的點點滴滴已落入心田,心懷初心而不忘,常念同理而前行,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改變,自此發生。[5]

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紀念館開館

2011年3月19日 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紀念館開館 3月19日,參觀者在觀看唐國安生平介紹。 當日,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紀念館在其故里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雞山村開館。唐國安是中國清末民初著名的新聞學家、外交家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留美教育事業,努力實現「大學夢」和「強國夢」。

珠海校友會慶母校建校105周年暨唐國安紀念館開館5周年活動圓滿結束

2016年3月19日上午,「清華大學珠海校友會慶母校105周年暨唐國安紀念館開館5周年活動」在珠海唐國安紀念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及珠三角的200餘位校友參加了本次活動。

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李家強、清華大學校史館館長范寶龍、清華校友總會秘書長唐傑、清華大學校地合作辦公室主任李志華等作為嘉賓,受邀出席活動。珠海市政協副主席劉青華,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深圳校友會會長嵇世山,主辦方代表珠海校友會會長梁學敏,副會長甄紅倫、何佑、黃友江、陳林峰等出席了此活動。同時,外地校友會河南、安徽、西安、重慶、洛陽、青島、柳州、宜興、上海及惠州、東莞、廣州、江門、中山等珠三角校友會也派代表到場祝賀。 大會開始前,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一行首先來到唐國安漢白玉雕像前,一一敬獻鮮花,鞠躬行禮。隨後,他們參觀了唐國安生平史跡展覽,詳細了解唐國安偉大的一生。很多珍貴史料鮮為人知,他們一邊參觀,一邊向講解員詢問,紛紛表達了對唐國安「不慕青雲路,傾心建清華」精神的崇敬之情。 上午十時,在珠海校友會秘書長、唐國安紀念館館長班勇的主持下,大會拉開帷幕。珠海校友會會長梁學敏匯報了珠海校友會及唐國安紀念館2015年的工作及2016年的展望,對廣大校友一直以來對珠海校友會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珠海市政協副主席劉青華代表珠海市及清華校友對母校的校慶及唐國安紀念館開館5周年表示祝賀。校友總會秘書長唐傑在會上致辭,介紹了校友總會的發展情況並表達為全國校友和母校服務的意願。清華大學校史館館長范寶龍肯定了唐國安紀念館開館5周年以來的工作及成績,同時表示校史館將全力支持配合唐國安紀念館的工作。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李家強介紹了教育基金會的整體情況。 尤政副校長在大會上講話。他代表學校對本次活動的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對校友表示親切的問候。他介紹了學校最新的發展建設情況,在深化綜合改革、國際大學排名、學科發展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提到學校非常重視開展校地合作,廣東省是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在原有深圳研究院的基礎上又專門合作建立了珠三角研究院。他還介紹了國家和學校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政策,強調各地校友會也要充分發揮校地合作紐帶的作用,促進大學成果在地方開花結果,為學校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大會最後以西安校友贈送書法及頒發證書予珠海傑出校友環節,落下帷幕。 下午2:30時,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李家強攜同40餘位校友,蒞臨本次活動的協辦單位珠海清華科技園參觀指導,同時進行座談。珠海清華科技園總經理陳林峰及珠海清華創新中心副主任郭向東向基金會及廣大校友匯報了科技園及創新中心的發展歷程和最新進展,同時表示,科技園與創新中心在清華大學及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帶領下,在廣大校友的支持下,開拓進取,轉型升級,將為清華大學和珠海市深化合作、為珠海經濟和科技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清華科技園新引進的校友企業大潮集團,在基金會秘書長李家強及珠海校友會會長梁學敏、秘書長班勇的見證下,進行了揭牌儀式。李家強秘書長對大潮集團表示熱烈的祝賀。

座談會結束後,基金會秘書長李家強及40餘位來自全國的校友前往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及橫琴自貿區進行參觀考察。考察結束後,本次清華大學珠海校友會慶母校105周年暨唐國安紀念館開館5周年活動圓滿結束。 [6]

參考資料

相關視頻

小杜先森帶您走訪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紀念館第3集

【中國珠海歷史文化名人】唐國安:清華大學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