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普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斯科普里 | |
---|---|
斯科普里(马其顿文:Скопје/Skopje)是北马其顿共和国首都,也是北马其顿最大都市,马其顿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在斯科普里。斯科普里也是马其顿的政治、文化、经济、学术的中心都市。斯科普里在古罗马时期的名称是斯库皮(Scupi)。
斯科普里附近地区自约前4000年以来就有人居住。在今日斯科普里市中心的斯科普里城堡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集落遗迹。1世纪前夕,集落被罗马人攻克,成为罗马军队的野营地。在1912年巴尔干战争期间,斯科普里被塞尔维亚王国征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科普里成为新建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斯科普里被轴心国国家保加利亚王国军队占领。1944年,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加盟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在二战后得到了急速开发。但因1963年发生了地震,其发展一时停滞。1991年,斯科普里成为自南斯拉夫独立的北马其顿共和国首都。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390名。 [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斯科普里 | 外文名称 | Skopje |
行政区类别 | 首都 | 政府驻地 | 斯科普里 |
电话区号 | +389 02 | 邮政区码 | 1000 |
地理位置 | 位于瓦尔达尔河(Vardar)上游 | 面 积 | 1854 km2 |
人 口 | 50.3万(2017年)[2] | 方 言 | 马其顿 |
语气候条件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机 场 | 亚历山大大帝机场(斯科普里机场) |
车牌代码 | SK | 海 拔 | 240米 |
气 温 | 全年平均温度13℃ | 市 长 | Koce Trajanovski |
坐 标 | 42°0′N 21°26′E | 守护神 | 圣母玛利亚 |
基本信息
斯科普里的名称来自于古代拉丁语中的斯库皮(Scupi)一词,这个名称来自于古代希腊和罗马国境处一个要塞城市的名称,起源自色雷斯人和派奥尼亚人。在现代,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斯科普里在奥斯曼语中的名称是于斯屈普(Üsküp,奥斯曼土耳其文:اسكوب)。在塞尔维亚王国时期,斯科普里在塞尔维亚语中的名称是Skoplje(Скопље)。1912年至1941年期间,斯科普里在保加利亚王国的名称是Skopie(Скопие)。1945年开始,斯科普里的官方马其顿语名称是Skopje(Скопје)。阿尔巴尼亚人则称斯科普里为舒库普(Shkup)或舒库比(Shkupi)。
地理
斯科普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马其顿北部的斯科普里地区,约位于贝尔格莱德和雅典两城市连线的中点位置。瓦尔达尔河的源头位于戈斯蒂瓦的附近,流经斯科普里之后再经过马其顿南部达到马其顿和希腊的国境,最后流入爱琴海。瓦尔达尔河谷几乎都由丘陵和山地构成。斯科普里市区东西宽23公里,南北长9公里。平均海拔有225米。斯科普里市区面积有1854平方公里。
气候
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斯科普里在气候上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Cfa)区,靠近和湿润大陆性气候的交界处。斯科普里位于其西北部普罗莱蒂耶山脉的雨影区,降水较少,其降水量只有与其同纬度的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降水量的四分之一。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寒冷且颇潮湿,常有降雪。夏季气温经常超过31°C,有时会超过40°C。春季和秋季的气温介于15-24℃之间。冬季气温大约有6°C,有时会低于0°C。也有低于-10°C的情况。全年均有降水,10月至12月和4月至6月期间降水较多。
河流及湖泊
斯科普里位于距瓦尔达尔河源头约96公里处,瓦尔达尔河在流经斯科普里市内之后流至塞萨洛尼基附近的三角洲地区。河上有多座桥梁,其中有五座位于斯科普里市中心。有数条支流在斯科普里注入瓦尔达尔河,其中最长的是托雷斯卡河,长130公里。其他还有莱佩纳茨河、普钦尼亚河、卡第那河、马尔科瓦河、巴特舒卡河等河流,长度均在70公里以下。斯科普里有马托卡河谷和托雷斯卡两个人工湖。托雷斯卡的湖水来自托雷斯卡河,位于斯科普里郊外。另外,市内还有一个名为雅库皮察(Jakupica)的冰川湖。
地质
斯科普里市区附近的中规模山地是因地震活动而形成的。斯科普里西部有夏尔山,南部是雅库皮察山脉,东部是奥索戈沃。奥索戈沃是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的国境。斯科普里市区的最高地点标高1066m,而远郊山区中的奥索伊、斯科普斯卡-库尔纳-戈拉、杰登等山峰分别标高1506m、1260m、1561m。有数条河流在市区附近形成了河谷。
历史建筑
斯科普里地区在很久以前已有人定居,罗马人曾在斯古比居住,也就是现今斯科普里的西北郊。公元518年和1963年发生了两次灾难性的大地震,依然可见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城市的废墟,为了纪念1963年发生的强烈地震,在斯科普里老火车站原址,专门修建了“马其顿地震博物馆”。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斯科普里是著名的贸易中心,保存下来的古迹有:Mustapha Pasha清真寺(建于1492年),是奥斯曼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古老的Suli-an、Kurshumi-an和Kapan-an客栈,Daut Pasha市场和Chifte土耳其浴池。斯科普里附近还有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如 st. Pantelejmon教堂(内有举世闻名的12世纪壁画-基督的悲哀);Skopska Crna Gora修道院(在斯科普里以北12公里处);十四世纪的st. Denetrins教堂和Mark修道院。在Treska河边有圣母玛利亚修道院,步行向前可见到Matka湖和湖边上的st.Andrew教堂,里面有19世纪木雕的圣像。Kale城堡(建于6世纪)位于瓦尔达尔河左岸,从那里可以俯览整个城市。每年的5月6日是马其顿的圣乔治节,人们欢庆春天的到来,吉卜赛人穿上节日的盛装在Kale城堡和斯科普里的公园里载歌载舞,人们相信圣乔治能给他们带来丰收。
相关知识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由上、下马其顿两地区组成。上马其顿是高原山区,仅有几个关隘与外界相通。下马其顿土地肥沃,适于农业,是马其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对于上马其顿有传统上的宗主权。
马其顿人的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在早期青铜时代,一批操希腊语的部落迁至马其顿,后逐步分批南下,但有一部分人仍留在北希腊。可能在公元前7世纪,这些留下人中的一支——马其顿人占领了埃盖,扩张到了下马其顿的沿海平原,形成了马其顿国家。他们崇拜希腊的神祇,特别崇拜宙斯和赫拉克里斯。其他希腊语部落则在上马其顿与伊利里亚人、派奥尼亚人、色雷斯人相混合。从整体上看,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系。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在希腊城邦已达到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马其顿刚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国王是全国土地的主人,战争中最高的统帅,在对外关系上代表着国家。他同时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库。但他的统治权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辖下的各个部落仍保持相当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王族和部落王,战时作为国王名义上的藩属出兵打仗。国王的王位世袭,但须经过人民的认可,人民还有权废黜国王。涉及到叛国罪的案件,要由人民审判。马其顿人多为农民和牧民,同时也都是战士。国王在部落贵族中选择他的战友,战友要完全忠于国王,平时参与宫廷事务,战时随国王出征。从这些战友中,国王选拔一些人组成他的“议事会”。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希腊,马其顿一度受波斯统治。但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世(约公元前495—450年)暗通反抗波斯侵略的希腊城邦,告以波斯的军事情报。
争议
“马其顿”是古希腊时期希腊北部的国家的名称,由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马其顿帝国曾经征服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中东各地。至今希腊仍将其北部地区称为马其顿。希腊认为,由斯拉夫民族(马其顿斯拉夫族)所建立的国家无权使用属于希腊的名称作为国名。由于希腊所提出的抗议,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联合国、欧洲联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均未承认“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而将该国称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全世界仅有约40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本身使用的名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俄罗斯、以及前南斯拉夫的其他加盟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独立初期时,国旗上曾使用“维伊纳的太阳”(即十六道光芒的太阳)图案,由于该图案源于古希腊时期的马其顿国,希腊认为马其顿共和国无权在国旗上使用。同时由于马其顿宪法当中提及“关注邻国马其顿人的权益”,希腊认为这显示马其顿共和国意图干涉希腊北部的斯拉夫少数民族事务,甚至对希腊北部有领土扩张的野心。
由于以上原因,马其顿独立初期时,希腊雅典等地曾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希腊政府也于1994年2月开始向马其顿共和国进行经济封锁,重创马其顿共和国的对外贸易。马其顿共和国最终于1995年9月改换国旗以及修改宪法(新条文重申马其顿对邻国领土没有任何主张),之后希腊结束了经济封锁。虽然希腊、马其顿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国名问题至今仍未得出解决方案。
人口统计
至20世纪中期,斯科普里都是一座规模很小的城市。在获得南斯拉夫国内共和国首都的地位之后,随着产业化的进展,人口也因此大幅增加。1948年时,马其顿人总人口的9.6%居住在斯科普里,到199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约为25%。据1953年人口普查,斯科普里有122143居住,其中马其顿人有74686人,占61.1%;土耳其人有22562人,占18.5%;塞尔维亚人有8650人,占6.4%;罗姆人有7829人,占6.4%;阿尔巴尼亚人有3166人,占2.6%。1963年地震使得市区的80%受损,约1000人遇难。但之后城市急速复兴,人口也快速增加。1948年时,斯科普里有人口102600人,1981年时人口超过400000人。1980年代之后,因南斯拉夫社会不稳导致了经济停滞等各种问题,马其顿于1991年独立。其结果使得1981年至1994年期间,斯科普里的人口增加数和其他年代相比较少,有40100人。在此之后人口又快速增加。现有人口50.3万(2017年)。
婚礼形式
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西部一个村庄,人们身穿民族传统服装参加婚礼仪式。在当地,举行婚礼时人们要身穿传统服装庆祝3天。这种风俗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
宗教
斯科普沱里受到东正教(斯科普里属马其顿正教会下属斯科普里教区)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的很大影响。此外,天主教和新教、犹太教在斯科普里则是少数派。
斯科普里有从拜占庭建筑到近代建筑等多种不同建筑样式的教堂和修道院。拜占庭样式的教堂有位于斯科普里近郊村庄的戈尔诺涅尔茨的圣庞塔莱翁教堂等建筑。教堂完成于1164年。保留有科穆宁王朝时期的艺术遗迹,并且还以湿壁画而闻名,表现出了12世纪的社会风气。这些作品常和140年后留下类似精细作品的乔托·迪·邦多纳的作品相互比较。其他值得一提的拜占庭样式的建筑物还有由马尔科王储在1366年建造的马尔科修道院。圣尼基塔教堂和圣安东雷亚教堂的历史可追溯至1300年代,两者都有拜占庭式的特征。圣母玛利亚教堂建于1204年,之后被火灾完全破坏,在1835年重建,然而之后又在1963年的斯科普里地震中受损。这个教堂自2002年10月2日开始重建。奥斯曼统治时期虽曾禁止修建教堂建筑,斯科普里仍建设了数座教堂。圣救济教堂建于16世纪,位于斯科普里旧巴扎和斯科普里要塞之间。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的革命家戈采·代尔切夫(Gotse Delchev)埋葬在教堂的中庭之中。圣德米特里教堂建设于18世纪,建设于一座建于13世纪古老教堂的场所内。这座教堂在奥赫里德的圣克莱门特教堂(Church of St. Clement of Ohrid)建设之前曾是正教会的大教堂。奥赫里德的圣克莱门特教堂建于1972年。在1990年,为纪念教会的守护圣人奥赫里德的圣克莱门特诞生1150周年,教堂被奉献给奥赫里德。斯科普里市中心还有天主教的圣心教堂。
斯科普里清真寺最集中的地区是在旧巴扎,这一地区的呦建筑多为典型的奥斯曼建筑。其中最杰出的清真寺是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492年,之前曾是基督教徒的土地。清真寺由穆斯塔法帕夏出资修建,他是巴耶济德二世和塞利姆一世治世时是奥斯曼帝国杰出的政治人物。其他重要的清真寺还有位于旧巴扎外侧的伊萨·贝伊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是在伊萨贝伊死后为纪念他而建设的。清真寺有两个大的穹顶,在玄关一带还有五个小的穹顶。伊萨克·贝伊清真寺建于1439年,位于旧巴扎北侧,有高30米的叫拜塔。伊萨克·贝伊就埋葬在位于清真寺后面的turbe墓地。
媒体
斯科普里是北马其顿最大的媒体中心。据北马其顿信息化部数字,在2000年斯科普里有818种报纸发行,其中超过600家总部设在斯科普里。《日报》(Dnevnik)设立于1996年,每日发行,发行数达6万份。主要在斯科普里发行的报纸《晚报》(Večer)发行数则达5万份。报纸新马其顿发行量达2万份。上述的三份报纸都是国营。斯科普里其他著名的报纸还有民营的《晨报》(Utrinski Vesnik),发行量达3万份;Vest发行量达2.5万份;Vreme发行量达1.5万份。杂志《佛库斯》(Fokus)发行量达1.2万份、《起始》(Start)为1万份、《丹尼斯》(Denes)为7500份,这些杂志的总部也设在斯科普里。
公共广播北马其顿广播电视(MRT)设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斯科普里,有3个频道在北马其顿全国24小时播出。民营电视台则有A1电视台和Sitel、Knal 5、Telma、Alfa TV、AlsatM等频道、卫星电视也十分普及。此外,斯科普里还是北马其顿信息局和马其顿文传社(MAKFAX)等通信社的总部所在地。 [3]
相关视频
1、前苏联与大巴尔干之旅14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
2、首都斯科普里整体局势较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