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zh-tw: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蕭士塔高維奇;zh-hk:迪米徹特·迪米徹特耶維契·蕭士達高維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萧斯塔科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前苏联时期俄国作曲家。他一生大部份时间都留在苏联,但同时也是当年少数名气能传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被誉为是二十世纪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作曲家,创作题材广泛,其中以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为最佳,萧士达高维契被誉为俄罗斯音乐史上柴可夫斯基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但也有西方乐评人因为他大部分创作生涯与前苏联政治相关而质疑其艺术性,这种争议在他诞辰百年后,仍然馀音未决。[1]
生平
萧斯塔科维奇在苏共政权中曾得过不少荣誉。例如他曾获得当年苏联红军总参谋长、苏联元帅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的资助,可是,亦因为他曾试过与斯大林主义及官僚作风有所冲突而两度遭苏共谴责两次(在1936年和1948年)他的作品亦一度被禁止演出。斯大林死后,他多次获颁发多项国家的奖项和荣誉,也曾当过最高苏维埃代表。
萧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既融合了后浪漫主义(如马勒)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如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但亦不乏二十世纪的不协调音色和创作手法,因此他的音乐作品间中受到了官方的争议,然而他的作品,普遍仍受到欢迎和好评。
1934年,萧士达高维契29岁时,他是苏联音乐界最闪耀夺目的新星,已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1934年,他在列宁格勒举行《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的首场公演,嘉评如涌,紧接著在欧美各国公演,一时间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隐然已是苏联音乐第一人。
抨击
然而这部红极一时的歌剧却惹恼了史达林。1936年,史达林观赏该剧在莫斯科的首演,结果第一幕还没结束便愤然离场。同年1月28日,一篇题为《不是音乐是混乱》的文章出现在《真理报》上,对这部歌剧及其作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后是谁,风向一下转变,各大报纸和乐评人纷纷对《真理报》利爪下的猎物口诛笔伐,各省的工人与农民聚集在广场上扬声抗议,萧斯塔科维奇瞬间从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高峰跌落神坛,变成了“人民公敌”。
萧士达高维契最终幸免于难,史达林没有将他投入监狱,这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对他的统治是种有益的装饰。“斯大林喜欢把一个人与死神面对面地放到一起,然后让这个人按着自己的旋律跳舞。”他说。最终他选择了屈服,公开做了检讨。一年后,作为赎罪,他完成了《第五交响乐》,将它献给斯大林。这部作品为他赢回了一度失去的声誉,令他正式成为苏联音乐界第一人。
这场风波使他后半生都惴惴不安,他时常问别人:“如果你处于我的位置,你会怎样”在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列比亚德金上尉诗四首》中,主人公是一个可怜虫,被人像狗一样杀死,他为这个人配了充满柔情的音乐,他说:“当我们脏时爱我们,别在我们干净时爱我们。干净的时候人人都爱我们。”[1]
作为伟大的十月革命的同时代人,能够投身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之中,萧士达高维契曾感到莫大的荣幸,但是他的人生之路却是不平坦的。在萧士达高维契的葬礼上,T.H.赫连尼科夫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使萧士达高维契经受了多种磨难和考验,他以一个伟人的智慧,走过了那坎坷的荆棘之路。”萧士达高维契生来就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敢精神,他是一个身为党员的艺术家。他一生都迈着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对于他来说,人类的最高境界就是服务于人民和报效祖国,他把毕生精力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的祖国。[2]
家庭
萧斯塔科维奇经历过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丽娜(Nina Varzar,1932年-1954年;其中于1935年曾离婚,后来因怀孕而恢复夫妻关系,1954年逝世。)为他誔下两名子女:加尼娜(Galina)及马克森(Maxim);当中马克森继承了父亲的音乐事业,现时为指挥及钢琴家,并经常演奏及灌录父亲的作品。萧斯塔科维奇的《F大调第2号钢琴协奏曲》2就是为儿子19岁生日时所写及题献的,马克森亦在他于莫斯科音乐乐院的毕业考试时作首演。
第二任妻子是苏联共青团的活跃分子玛嘉列堤(Margarita Kainova,1956年-1960年),两人婚后的生活完全不美满,最终令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三年便结束,玛嘉列堤未有为萧斯塔科维奇诞下任何子女。
第三任妻子是伊利娜(Irina Supinskaya,1962年-1975年),两人年龄相距达29年,伊利娜一直陪伴萧斯塔科维奇直至他离世。同样亦没有为他诞下任何子女。
作品
萧斯塔科维奇著名的作品包括他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各15首,其中交响曲创作的高峰期在1930-1940年代,弦乐四重奏则是在后期(1960-1970年代)。另外他分别为钢琴、小提琴及大提琴各写了两首协奏曲;室乐方面,他亦创作了唯一的一首钢琴五重奏及两首钢琴三重奏;歌剧方面,则以《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和《鼻子》较为著名。他一生中亦创作了不少的电影音乐、舞台音乐及管弦乐组曲,近年来开始有唱片商陆续为此录制唱片。当中以他两套“爵士乐组曲”尤为最著名。
萧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是萧士达高维契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作品,是他的安魂曲,也是作者最富争议的作品,苏联官方包括西方音乐圈都把它标榜为一部反法西斯的颂歌。
1942年3月5日,他出逃到大后方古比雪夫市,和莫斯科大剧院乐团一起,在空袭警报中完成了《第七交响乐》的首演。5个月以后,乐谱被装入战斗机,飞行员冒着被击落的风险将它投入列宁格勒。此时饿殍满城的列宁格勒已经凑不齐一支完整的乐队,首次排练时只来了20个人,一半的乐手都是被担架抬来的,骨瘦如柴的指挥甚至挥不动指挥棒。仅经过一次15分钟的排练后,《第七交响乐》在列宁格勒大剧场首演了,饥饿的人们从四处聚拢进来,在德军的隆隆炮声中,乐团完美的完成了演出,许多乐手在结束的一刹那晕厥过去。
《第七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对苏联军民士气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将它宣传为反法西斯的颂歌,并得到了盟国的好评。1942年7月19日,数百万美国人在电台里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气势恢弘的音乐,《时代》杂志将作曲家身着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的照片登上了封面——在他留守列宁格勒的日子里,他还是一个称职的民兵。
这也是他最富争议的一部作品,苏联官方宣扬这是一部反法西斯的杰作,他自己也曾如此附和,但在他死后发表的自传中,他推翻了这一说法:“《第七交响曲》是战前设计的,所以,完全不能视为在希特拉进攻下有感而发。侵犯的主题与希特拉的进攻无关。我在创作这个主题时,想到的是人类的另一些敌人。”“我毫不反对把《第七》称为《列宁格勒交响乐》,但它描写的不是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而是被斯大林所破坏、希特拉只是把它最后毁掉的列宁格勒。”
萧士达高维契一生共写了十五部交响曲,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这些交响曲几乎都在文化领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其中,《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交响曲:“集讽刺与悲哀于一体,极具煽动性,然而不知为什么竟然也服从了政党路线……不论好与坏,这都是一部使年轻的萧斯塔科维奇获得名望的交响乐。”
他是在外郡巡回表演的路上读到这篇文章的,愤怒与耻辱令他透不了气,不久他更悲哀的发现,昨日还对他笑脸相迎,赞不绝口的朋友们突然一心要将他拉入地狱,愤怒中他对友人格里克曼说:“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被砍断,我还可以用牙齿咬住笔继续谱写音乐。”
愤怒过后,恐惧如潮水般袭来。这一年苏联的大清洗进入高潮,2000多万知识分子被处决或莫名其妙地失踪,死神的镰刀在每个人的头顶挥舞。他意识到自己在劫难逃,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收拾起一只手提箱,静静的呆在家中,等着某个夜晚克格勃将他带走。他后来描述当时的心情:“我怀着一种有罪的感觉坐着,而事实上我没有犯任何罪。”[1]
评价
苏联曾向世人献上了两位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一个是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另一个就是德米特里·萧士塔高维奇。他们两位都是20世纪音乐经典人物,双双通过自己的创作活动,确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的艺术原则。[2]
参考书籍
- 萧士达高维契传——生平与创作. , Л.B.丹尼列维奇 (作者) 焦东建 董茉莉 (译者) ,商务印书馆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萧士达高维契,没有魔法杖的哈里波特. 每日头条. 2018-02-05 [2019-01-28] (中文).
- ↑ 2.0 2.1 来源:商务印书馆. 萧士达高维契:二十世纪的巴赫. 每日头条. 2017-09-11 [2019-01-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