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徐滔 | |
---|---|
新聞工作者 | |
出生 | 1968年 |
國籍 | 中國 |
知名於 | 全國社會治安好新聞評比的一等獎,五次榮獲了中國新聞獎,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四次榮獲了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
知名作品 | <北京您早> <北京新聞> <法治進行時> 。 |
徐滔,女,1968年出生,湖北人,中國共產黨員,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1991年畢業後分配至北京電視台工作,先後在《北京您早》、《北京新聞》、《法治進行時》欄目從事記者、編輯、領導工作。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 現任北京電視台副總編輯。
人物經歷
徐滔,女,出生於1968年。北京電視台科教節目中心副主任,《法治進行時》欄目監製、主持人。
徐滔自1991年從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畢業後分配至北京電視台工作,先後在《北京您早》、《北京新聞》、《法治進行時》欄目從事記者、編輯、領導工作。
在此期間,她參與了全國第一個早間欄目《北京您早》節目的創辦工作,第一年的新聞作品《傳單診所》即獲中國新聞獎;另一部作品《跨世紀之路》較早的將特技手法用於新聞節目的製作中,播出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該作品榮獲中國電視獎一等獎。
另外,在此期間,徐滔五次榮獲了中國新聞獎,四次榮獲了北京新聞獎一等獎,三次榮獲了全國社會治安好新聞評比的一等獎,並連續四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1997年,徐滔當選為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百佳。2002年,徐滔榮獲了中國中青年記者最高獎--范長江新聞獎,同年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首都人民榮譽民警"的稱號,這是北京市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06年當選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專家評出的 "25年25人"獎 ,再度成為北京台唯一一位獲獎主持人。
2018年1月30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奮鬥歷程
戰地記者
為掌握第一手材料,她像公安民警一樣衝鋒陷陣,贏得了"戰地記者"的口碑。2001年5月12日凌晨一歹徒手持炸彈和尖刀,在西站候車室劫持了一名女售貨員。作為談判代表,徐滔與犯罪嫌疑人進行了9個小時的談判並最終協助警方成功的將犯罪嫌疑人抓獲;2004年2月3日,吳若甫被綁架案發生後,徐滔冒着生命危險隨警採訪22小時,直至人質安全獲救。這樣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採訪在徐滔的記者生涯中已有多次,而這些深入實際、深入生活的新聞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凡響,特別是記錄吳若甫被綁架案的記錄片《驚心動魄22小時》不僅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第22屆金鷹獎優秀記錄片獎,中國記錄片學術獎短片一等獎,更被譽為是近年來政法報道的經典之作。而徐滔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的論文《同時空傳播的魅力》被多家學術刊物轉載。
打造品牌
徐滔不僅在新聞的採訪上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視角,她在新聞的報道思路和新聞的製作手法上,也積極自覺的思考電視節目的製作規律,不斷探索新聞節目新的"做法"。當運用特技手法來加強新聞節目的可視性在全國還是盲點時,徐滔是最早將特技手法運用於新聞節目的人。1999年12月,徐滔和同事們一起開辦了北京電視台第一個法制日播欄目《法治進行時》,徐滔鮮明的提出了"政法新聞社會化、社會新聞政法化"的嶄新節目理念。正是在這樣嶄新節目創作理念的支持下,《法治進行時》欄目中的四個節目《現場交鋒》、《現場提示》、《法網追蹤》、《治安播報》均為全國獨創。這四個節目的開播不僅為中國的電視節目增添了新的"物種",更重要的是為群眾參與社會治安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徑。現《法治進行時》已進入全國所有電視台所有頻道所有新聞專題節目收視率大排行的第三名,這是地方台新聞專題節目第一次打破中央台壟斷收視前十名的局面,極高的收視率是《法治進行時》開播8年來,累計為北京電視台創造GDP超過3億元,也是成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家年廣告創收上億的午間欄目,正是因為這些出色的業績《法治進行時》被譽為是中國最引人注目的電視品牌節目。作為節目的靈魂人物徐滔也多次走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的講壇,發表了《論品牌節目效應》、《構成精品節目要素之分析》、《法制節目的發展趨勢》等一系列演講。為不斷探索品牌節目的發展,創新服務觀眾的方式,2006年,徐滔和同事們又推出了《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諮詢熱線和徐滔法律服務網。
艱辛付出
1991年從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徐滔成為一名政法記者,特殊的工作性質使她經常和民警打交道,漸漸的她的言談舉止都流露出了一種警察特有的豪放與爽氣,"他們身上那種細膩與粗獷的矛盾組合深深地影響了我。是他們讓我變得果敢"。說話繪聲繪色,走路風風火火的徐滔從小生活在部隊大院,搬着板凳跟在父親身後,帶着小朋友喊着號去吃飯看電影,完全一幅孩子王的模樣。後來鍛煉出來的性格多少也源於她的這種生活環境。很多觀眾甚至犯罪嫌疑人都不約而同地問:"徐滔原來是警察吧?"因為長時間深入基層,跟公安幹警一起工作,徐滔說,這些工作經驗為她擔任法制欄目的主持幫助不少,也使得她的氣質與欄目要求越來越吻合。儘管在欄目創立之初,關於徐滔的主持特點曾有過各種爭議,但隨着欄目的不斷成熟和徐滔的努力,如今她已經成為一名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不,不是著名節目主持人,是著名節目的主持人。"徐滔在"節目"兩個字上加重了語氣,在她的心目中,《法治進行時》才是明星,而她不過是為明星服務的人。
有人說政法領域就是和平年代沒有硝煙的戰場,政法記者就是奔波在這個戰場上的戰地記者,而徐滔感覺這份工作仿佛燃燒着的火,因為有點危險,有點刺激,有點熱辣,又時時變化無常。問徐滔,她在面對手持尖刀和炸藥的犯罪嫌疑人時害怕麼?怕!但她卻鎮定自若地對歹徒說:"寶貝,這麼晚了你都不睡覺,記者阿姨也睡不了,警察叔叔也睡不了,你這樣做相當不道德。"徐滔說這是記者應有的素質,在需要的時間說出該說出的話。在營救被綁架的影視明星吳若甫的驚心動魄的22個小時中,徐滔保持着一個優秀現場記者的冷靜與敏銳,她幾乎和公安幹警同一時間衝進關押吳若甫的房間,第一個安慰吳若甫說:"沒事了,沒關係的,真的沒事了,生命會永遠跟你牽手。"以一個女人獨有的智慧和溫柔給吳若甫以支持。
當年報考廣播學院的時候,老師問徐滔,記者這個工作意味着什麼?當時的回答徐滔已經記不清了,但這麼多年來她一直沒有停止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17年政法記者的工作經歷讓她感受最深的就是記者從來不意味着鮮花和掌聲,有的是艱辛與付出,雖然不易,但是值得。
感恩的心
有一年夏天,徐滔與民警在警車裡蹲守執行任務。盛夏的北京,繁華的西單街頭,一個個身着短裙的女孩隨着吹過的微風輕拂着長發。那一刻,平安生活的幸福一下子湧上徐滔心頭。在經歷了一次次生死考驗之後,徐滔體會最深的是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那些看似平常普通的場景可能會在一瞬間從你身邊消失;那些你認為能陪着你度過很多年的人也可能會在一瞬間離你而去,所以我更珍惜平安的生活,更有知足感和幸福感。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我有一顆感恩的心。"
徐滔說自己很平常,不是什麼成功人士,也不是明星。她善待每個人的所求,也感動於周圍人的支持。曾經有段時間徐滔嗓子不舒服,在帶病主持了一期節目之後,她收到了一個來自陌生小朋友的禮物--創可貼,小朋友在信中這樣寫道:徐滔阿姨,您把創可貼貼在嗓子上,嗓子就不疼了。任何一個成年人都知道,這樣的方法不可行,然而,這樣真摯淳樸的關切卻讓每個人都忍不住感動,徐滔作為當事人更是深深感動,她說,這種人與人之間最單純的感情就是生活的動力。
生活之中的徐滔從火焰變成溫柔的水。她愛美文,會在每一個精彩之處為之心動。她愛音樂,每每聽到"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她覺得自己的心也像月光一般皎潔純淨。她愛運動,游泳時,她任身體漂浮在水面上,靜謐得甚至聽不到自己的心跳,像入定一般;她還愛散步,可以在頤和園裡看北京四季的美景……
繁忙的工作並不能影響徐滔對精緻生活地追求。她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她養了一條小金魚,有一天她發現小魚直立着身子在水中。心想,它要去天堂了。可後來,小金魚下了很多更小的魚。"總聽到有人說自己太累了,你是真地累麼?還是捨不得放棄太多欲望?也許放棄一些浮華和欲望,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我們會覺得輕鬆很多。"
個人成就
在徐滔16年的記者生涯中,她曾經五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四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好新聞一等獎,並五次榮獲北京新聞獎一等獎,連續四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1997年時年28歲的徐滔榮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百佳新聞工作者。2002年徐滔獲得中國中青年記者最高獎--范長江新聞獎,並榮獲首都榮譽民警稱號。2003年徐滔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章。2004年徐滔被推選為北京奧運火炬手,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全國觀眾喜愛的節目主持人稱號,並榮獲北京第六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4年11月,作為全國記者型主持人的代表徐滔走入了中國十大名主持論壇。2005年,徐滔被評選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榮獲五四獎章。2006年,徐滔在北京電視台首屆十佳主持人評選中榮獲第一名,並被推舉為都靈冬奧會火炬手。入選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榮獲中國電視主持人25年25星,並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2007年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稱號。
進行時
"認識"徐滔,沒有十年也有七八年了,之所以用""將認識引上,是因為那時我認識她,她不認識我。之所以"認識"她,是因為她的欄目被人關注,被人們喜愛,我也不例外。但不知為什麼,我和家人在評價徐滔的主持風格時總覺得她並不"輕鬆",仿佛要把每句話都"送"到你"心裡"。
"認識"徐滔,是在2007年北京電視台的春節特別節目《笑動2007》,她改行演出的《超生游擊隊》,是我第一次看到"法"外的徐滔,雖然只是個模仿秀的節目,但我當時在笑過之後覺得"法"內"法"外的徐滔"差距咋就這麼大呢?!"也許是"法"與警不能分離的緣故吧,所以我們在屏幕上看到更多的是嚴謹的徐滔。
認識徐滔是在她自己主持的自己的新書《徐滔進行時》的發布會上,比小品還小品的幽默,與于丹近似相聲段子的對話使我在欣賞到她"太有才了"之後,看到了"法"外的徐滔。雖說此書是為《法治進行時》十周年而奉獻,但裡面沒有《法治進行時》成長的故事,而是集中了十二個經典案例。雖然大家都關心《法治進行時》十年的成長,我們也在探討為什麼一檔"法制"節目能夠長盛不衰?!據說徐滔向來低調,但此次她卻希望媒體多多宣傳她的新書《徐滔進行時》,其目的還是希望喚起大家增強法律意識,同為媒體人的我們自然責無旁貸。但看到書中17位名人個個如雷貫耳,白岩松、于丹、趙忠祥、張國立、趙本山、崔永元、毛阿敏、水均益、朱軍、韓紅、小瀋陽等人的聯袂推薦,在評價徐滔和她的節目時,17個人居然用了27個《法治進行時》,那麼還用我去多說嗎。倒是"法"外的徐滔令我刮目相看,她的靈氣--永遠開放的視角,"霸氣"--捨我其誰的精神,"熱氣"--活力四射的激情,加上"美女"、"寶貝"等口頭禪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化的《法治進行時》,看到了不一樣的徐滔,也註定了她的名人效應:徐徐道來,滔滔不絕的《法治進行時》,同時也使我明白了十年的《法治進行時》之所以能夠"新鮮如故",是因為有了"法"外的另面徐滔。
認識徐滔是在會後的採訪,大多數記者都離去了,剩下為數不多的記者提問,她還是那麼認真地回答着每一個問題,在採訪結束時站在門口向每一位採訪她的記者握手道別,一聲姐姐叫得你心和眼睛都熱起來。我為有這樣的妹妹驕傲。按照徐滔自己的說法,今年是差59歲就100的人,不正好是我的"猴妹"嗎?我堅信數猴的人聰明且認真。當年在汽車圈,我認了無數的"猴哥"、"猴姐",一直認到美國;但進入圖書圈,我以"猴姐"著稱了,小猴妹也認了些,但徐滔這個"猴妹"我認定了。她活潑可愛,讓人在喜愛之餘又有些心疼,因為她太累了,特別是在讀到她在《法治進行時》開播後6年多時間,3年住在辦公室,3年住在台附近的簡易樓,一到冬天半夜回家就會被樓道的大白菜絆倒而流淚的情景時,不禁為"猴妹"而難受。
認識徐滔也許是巧合,其實圖博會上的發布會很多,且重量級的發布會不少,但那天我選擇了徐滔,雖然我不追星,但我惜才,喜歡她辦事的風格和熱情,也許這就是我們的"猴性"吧:叫真、不惜力。
認識徐滔也許是巧合加緣分,那天在去開會的路上正好聽到中央台正在播出四川省高院對成都男子孫偉銘無照醉酒駕車連撞5車後逃逸,造成4死1傷慘劇的二審情況,我和同事還在感慨不懂法造成的悲劇,您能說這只是巧合嗎。我之所以讓徐滔給我們的讀者寫一句共勉的話"法治進行時,明天會更好",絕不僅僅只是為我們的讀者,而是希望像徐滔一樣為法制建設多做一份工作,這也是我們的一份責任。我想,對《徐滔進行時》的宣傳不僅是對《法治進行時》十年的回顧,也不光是對徐滔個人法治人生十年的盤點,而是對北京人乃至中國人法制意識的推進,只有當大家的法制觀念都能進行時,才是社會進步時,才是悲劇減少時,才是社會和諧時,才是我們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時。
視頻
徐滔寫真
參考資料
- ↑ 全國人大代表徐滔:將心比心是當好人大代表的關鍵 騰訊新聞,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