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狀體
人工晶狀體 |
---|
|
人工晶狀體(英語:Intraocular lens, IOL)直譯為眼內透鏡,又稱人工水晶體,是一種植入眼內取代晶體的人工透鏡。通常是在眼睛內混濁晶體(白內障)移除手術後植入,以改善視力。
目錄
眼內透鏡
人工晶狀體 Intraocular lens 直譯「眼內透鏡」,此透鏡提供與天然晶狀體相同的聚光功能,是一種植入眼睛的晶狀體,作為治療白內障或近視的一部分。白內障如果一直放著沒治療,水晶體愈來愈混濁並且變厚,讓眼睛前房的空間變狹窄,造成前房液體排出較差、眼壓上升,嚴重的話會引發青光眼。人工晶狀體是指在白內障手術期間,移除患者的晶狀體後立即植入晶狀體,通常在白內障摘除或矯正屈光不正後進行。
晶狀形態
人工晶狀體有晶狀體型 IOL 放置在現有的天然晶狀體上,用於屈光手術以改變眼睛的光功率作為近視的一種治療方法。通常它由一個帶有塑料側支柱的小塑料鏡片組成,用於將鏡片固定在眼睛內的囊袋中。然而,其他類型的人工晶體也是可用的,例如在遠距離和閱讀距離提供多焦點視覺的多焦點人工晶狀體,以及提供有限視覺調節的自適應人工晶狀體。多焦點眼內透鏡 IOL 還可以是三焦點眼內透鏡 IOL 或擴展焦深 (EDOF) 鏡片。
人工晶狀體的形態,通常是由一個圓形光學部和周邊的支撐袢組成,光學部的直徑一般在5.5-6 mm 左右,這是因為,在夜間或暗光下,人的瞳孔會放大,直徑可以達到 6mm 左右,而過大的人工晶狀體在製造或者手術中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主要生產廠商都使用 5.5-6 mm 的光學部直徑。支撐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狀體,形態很多,基本的可以是兩個C型的線裝支撐袢。
具穩定性
台灣衛生福利部表示,一般功能人工水晶體(非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具有良好的長期穩定性,且經台灣眼科醫師長達二十年的使用經驗,已足敷百分之九十以上白內障病患使用。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主要有單焦非球面人工晶體、矯正散光人工晶體及矯正老花的多焦點人工晶體。
發明演進
第一枚人工晶狀體由 John Pike 、John Holt 和 Hardold Ridley 共同設計,於1949年11月29日,Ridley 醫生在英國倫敦 St.Thomas 醫院為病人植入首枚人工晶狀體。在二次大戰中,科學家觀察到某些受傷的飛行員眼中有玻璃碎片,卻沒有引起明顯的、持續的炎症反應,於是想到玻璃或者一些高分子有機材料可以在眼內保持穩定,由此發明了人工晶狀體。現代的人工晶體由丙烯酸或有機矽等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不會與人體產生過敏反應。過去一百多年來,也沒有發現因為人工晶體老化影響視力的病例。所以,不用擔心人工晶體壽命問題。[1]
柔性材質
人工晶狀體通常由非柔性材料 ( PMMA ) 製成,儘管這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柔性材料(如矽膠)的使用所取代。今天安裝的大多數 IOL 是與遠視力相匹配的固定單焦點鏡片。
更常見的 IOL 是通過透明晶狀體提取和置換(CLEAR) 手術植入的。在 CLEAR 期間,取出晶狀體並用人工晶狀體替換它,過程與白內障手術非常相似:兩者都涉及晶狀體更換、局部麻醉,持續約 30 分鐘,並且需要在眼睛上做一個小切口以插入晶狀體。人們在手術後 1-7 天從 CLEAR 手術中恢復。在此期間,他們應該避免劇烈運動或任何其他顯著升高血壓的事情。他們應該定期拜訪他們的眼科醫生數週,以監測 IOL 植入物。
CLEAR 有 90% 的成功率(風險包括傷口滲漏、感染、炎症和散光)。CLEAR 只能對 40 歲及以上的患者進行。這是為了確保手術後不會發生破壞 IOL 鏡片的眼睛生長。
晶體類型
醫界自 1999 年以來,發明人工晶狀體用於矯正近視、遠視和散光眼的較大誤差。這種類型的人工晶狀體也稱為有晶狀體人工晶狀體(PIOL),因為它是在不移除患者天然晶狀體的情況下植入的。人工晶狀體有多種類,若人工晶狀體能同時讓我們看到遠、中、近距離的效果,這稱之為多焦點鏡或全方位人工晶狀體。現今白內障手術和人工晶體植入已相當先進,術後是否需戴眼鏡取決於植入晶體的類型。人工晶體一般分為單焦、多焦及全方位廣視三種,使用哪一種主要視乎患者的生活習慣及需要,各有優點。
- 單焦點人工晶狀體:最常用的人工晶體,適用於任何人。但它只有單一焦距。若植入看遠功能的單焦距人工晶體改善遠視,當進行近距離活動如閲讀或搓麻將時,或要佩戴老花眼鏡。
- 全方位廣視人工晶體:將眼睛焦點拉長,解決以往多焦距人工晶體只能看到遠及近距離事物的缺點,填補中距離的視力。
- 三焦點人工晶體:適用於老花眼+白內障人群,是一款擁有遠、中、近全程視力的多功能型人工晶體,術後對眼鏡的依賴性較低。然而術後可能出現光暈、眩光等視覺干擾需要時間去適應。
優點
單焦晶體由於光學設計的限制,術後需戴眼鏡矯正近距離視力。新一代進階單焦高清人工晶體不單提升視野,提升中距離視力-比傳統單焦人工晶體提供較長的景深,在生活上如看巴士號碼看電腦等也更便利,同時保留了單焦人工晶體影像清晰、沒有眩光問題的好處。新一代連視人工晶體,提供從遠距離到33公分閲讀距離的廣泛連續視野,消除了三焦點技術和其他多焦點技術中存在的視覺間隙,使患者即使在弱光條件下也能從遠至近體驗連續的高對比度視力,使白內障患者對眼鏡的依賴性大大降低。其紫外光線過濾技術,亦有助於降低夜間駕駛時的眩光與光暈強度。
植入手術
每年植入超過 600 萬個鏡片。手術可以在局部或表面麻醉下進行,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保持清醒。使用柔性 IOL 可以使晶狀體滾動,通過一個非常小的切口插入囊袋,從而避免縫合的需要。這個過程在經驗豐富的眼科醫生手中通常需要不到 30 分鐘的時間,恢復期約為 2-3 週。手術後,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或任何會顯著增加血壓的活動。他們應該定期拜訪他們的眼科醫生 3 週以監測植入物。
老化晶體摘除
白內障手術包括兩個部分︰首先要將老化的晶體即白內障摘除,之後植入人工晶體,讓我們回復某程度的度數,幫助日常生活。現今的白內障手術不但能解決眼疾,亦可以植入的晶體達至矯視效果,令遠視、近視、甚至散光患者都能因白內障手術後,減低因屈光問題而佩戴眼鏡的需要。
白內障手術將自然晶體摘除,立刻改變了調節機能,甚至可理解為製造了老花。植入的晶體是人工的,放入眼內的只是一塊有度數的膠片,又怎能媲美天然的晶體,完全回復自然變焦的效果呢?所以白內障手術是不能回復自然的調節機能,之所以可以「矯老花」,是將藏有讓我們看到近距離需要的度數膠片,放入眼內,減低我們需要看近物件時戴老花眼鏡的需要。[2]
相關風險
人工晶狀體植入具有與眼科手術相關的多種風險,例如感染、晶狀體鬆動、晶狀體旋轉、炎症和夜間光暈,但對研究的系統評價已確定該手術比傳統的激光眼科治療更安全。儘管人工晶體使許多患者減少了對眼鏡的依賴,但大多數患者仍然依賴眼鏡進行某些活動,例如閱讀。如果使用多焦點人工晶體、三焦點人工晶體或 EDOF 鏡片,則可以避免使用這些老花鏡。
植入後,IOL 人工晶狀體鏡片具有三大優勢。首先,它們是準分子激光手術 (LASIK) 的替代品,這是一種眼科手術,不適用於有嚴重視力問題的人。有效的人工晶狀體植入物還消除了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後對眼鏡或隱形眼鏡的需求,白內障不會復發,因為晶狀體已被移除。缺點是眼睛改變焦點(適應)的能力通常會降低或消除,具體取決於植入的晶狀體類型。對於有嚴重近視的人來說,有晶狀體人工晶狀體似乎比準分子激光手術(LASIK) 更危險。
參考資料
- ↑ 我應怎麼選擇人工晶體?香港建視眼科中心
- ↑ 老花可否矯正?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