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京國民政府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國民政府自1925年7月1日成立至1948年5月20日改組為總統府,經歷了廣州、武漢、北平、淪陷前的南京國民政府、陪都重慶和抗戰勝利後的還都南京國民政府等幾個時期。是中華民國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與最高行政機關。1925年至1928年與北洋政府相互對峙。北伐成功之後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1948年改組成總統府為止)。1937年起帶領中國進行抗日戰爭,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依《中華民國憲法》就任行憲後首任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改組為總統府,政府主席改中華民國總統,進入憲政時期[1]。
汪精衛投降日本之後在南京建立的汪偽國民政府不算入國民政府中[2]。
目錄
廣州國民政府(1925年~1926年)
1925年孫中山應馮玉祥之請,北上商討國事,不料肝炎復發病逝北京。
為了統一全國,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決議籌組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正式成立,採取委員制,以汪精衛為主席;並設置軍事委員會,以蔣介石、汪精衛、譚延闓為常務委員,汪精衛為兼任主席,並取消各地方部隊名稱,統一稱作國民革命軍,計劃北伐。
武漢國民政府(1926年~1928年)
1926年11月8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遷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到武漢。
1927年2月21日武漢國民政府正式辦公。在廣州國民政府停止辦公到武漢國民政府正式辦公此段期間,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作為臨時領導機構,徐謙為聯席會議主席。 武漢國民政府不設主席,以汪精衛、譚延闓、孫科、徐謙、宋子文五人為常務委員。 武漢國民政府運作至「寧漢合流」。
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1938年)
1927年,北伐軍攻克了上海與南京,蔣介石於3月抵達上海後,決定實行「清黨」,並於4月18日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在成立大會上﹐發布了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關於奠都南京的宣言以及《國民政府宣言》,提出國民革命方略四條:密切革命軍與人民的配合﹔造成廉潔政府;提倡保護國內實業;保障農工團體利益並扶助其發展。南京國民政府採取委員制﹐由蔣介石﹑胡漢民﹑張靜江﹑吳稚暉等十二人為政府委員,胡漢民為政府主席,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吳稚暉為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3]。
1928年6月,革命軍進入北京,國民政府在15日發表全國統一的宣言,12月29日,東北的奉系將領張學良通電南京宣稱接受國民政府管轄。蔣介石領導的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獲得國際承認為中華民國政府。
南昌國民政府(1928年~1939年)
南昌國民政府位於南昌市撫河區,現南昌市西湖區,為中華民國軍政中心,從事控制,派遣,指令等重要國家事物和國家首領會議。
剛從中原大戰中收身的蔣介石親臨南昌,指揮「剿匪」事宜。因此,圖書館改為「海陸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是江南五省剿匪總部,被時人稱為「第二首都」。
1934年7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全面推行時期。其間,新運總會由南昌遷到南京,聘請何應欽、陳果夫、張群等33人為指導員,又增設婦女指導委員會,以宋美齡為指導長。在全國各省、直轄市、各縣設立分會或支會 。這一運動受到革命者和進步人士的反對和抵制,未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實際收效甚微,抗日戰爭爆發後逐漸停止[4]。
1938年,蔣介石將國民政府遷至重慶。
1948年5月20日經國民大會選舉出蔣中正為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組建中華民國政府(包括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國民政府改制為總統府,國民政府至此走進歷史。
北平國民政府(1930年)
在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之後不久,國民黨內各軍事實力旋又再次爆發武裝衝突。1930年中爆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聯合反對蔣介石南京政府的中原大戰,戰爭其間汪精衛在北平召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閻、馮、桂及汪系出席,議決在北平成立「國民政府」,選閻、馮、李、汪等七人為委員,閻錫山為主席,並於9月9日上午9時9分成立。不過張學良隨即表示支持蔣介石,並於9月23日進駐北平。北平國民政府一度遷往太原,並在10月提出中華民國約法草案。11月隨着閻、馮宣告下野而解散。
廣州國民政府(1931年)
1931年,蔣介石在南京湯山軟禁胡漢民,同時在南京召開國民會議,通過中華民國約法草案,引起國民黨內其他實力派的不滿。黨內胡派、汪派、桂系、孫科等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彷照孫中山護法戰爭時的做法,在廣州另立政府。廣州國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汪精衛為主席。同年爆發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內謀求合作,最終粵、寧兩派息爭,於12月22日在南京再召開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廣州政府取消,由林森為政府主席,孫科為行政院長。蔣介石則宣布下野。粵、寧合一以後,上海隨即醞釀一二八事變。以孫科等粵係為首的政府無論財政、軍事、外交皆無法指揮,經蔣介石及汪精衛面談後,孫科於1月24日辭職,蔣介石復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汪精衛任行政院長。此架構一直維持至抗日戰爭正式開始。
重慶國民政府(1938年~1946年)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國民政府於1938年遷都重慶,是為重慶國民政府。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又另組一南京國民政府,並在上海發表和平建國宣言,然美國、法國等國拒絕承認汪精衛政權,直到汪精衛逝世後,代主席陳公博於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解散南京國民政府。
南京國民政府(1946年~1948年,還都)
國共內戰期間政府遷移圖抗日戰爭結束後,重慶的臨時國民政府於1946年5月5日發布「還都令」,宣布5月5日將「凱旋南京」。1946年頒布了《中華民國憲法》,正式立憲,中國國民黨一黨訓政時期結束,邁入憲政時期。
1948年5月20日經國民大會選舉出蔣中正為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組建中華民國政府(包括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國民政府改制為總統府,國民政府至此走進歷史[5]。
國民政府主席列表
國民政府主席列表 廣州國民政府(主席)
姓名 | 政黨 | 就職時間 | 離任時間 | 備註 |
---|---|---|---|---|
汪精衛 | 中國國民黨 | 1925年7月1日 | 1926年3月23日 | 因中山艦事件辭去主席職權 |
譚延闓 | 中國國民黨 | 1926年3月30日 | 1927年3月11日 | 汪精衛去職後,代理主席職權 |
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姓名 | 政黨 | 就職時間 | 離任時間 |
---|---|---|---|
胡漢民 | 中國國民黨 | 1927年4月18日 | 1928年2月7日 |
譚延闓 | 中國國民黨 | 1928年2月7日 | 1928年10月8日 |
蔣介石 | 中國國民黨 | 1928年10月8日 | 1931年12月15日 |
林 森 | 中國國民黨 | 1931年12月15日 | 1943年8月1日 |
蔣介石 | 中國國民黨 | 1943年8月1日 | 1948年5月20日 |
視頻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歷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金鋤頭文庫
- ↑ 中國現代政治制度史複習資料,道客巴巴
- ↑ 賀濟中:國民黨的「成功」與「失敗」,紅歌會網 ,賀濟中,2014-12-25
- ↑ 國民政府簡介(精品),道客巴巴,2015-07-29
- ↑ 國民政府的演變,道客巴巴,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