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的参考文献需要进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1年8月) |
此条目或章节内容可能是从某个来源处复制粘贴而来, (2021年8月8日) |
迪拜 | |
---|---|
迪拜(阿拉伯语:دبي、Dubayy;英语:Dubai),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该国七个酋长国之一迪拜酋长国的首府,2018年,被GaWC评为年度世界一线城市第九位。 [1]
迪拜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央,是面向波斯湾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积约为4114平方公里 ,占阿联酋全国总面积的5.8%,继阿布扎比之后排名第二。人口约为3,325,082人(2019年10月),约占阿联酋全国人口的41.9%,为人口最多的城市。
迪拜是中东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它也是中东地区旅客和货物的主要运输枢纽。石油收入促进了迪拜的早期发展,但由于储量有限,生产水平较低,2010年以后,石油产业只占到迪拜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下。继石油之后,迪拜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航空业、房地产和金融服务。
2016年,迪拜酋长国国民生产总值为3768亿迪拉姆(约合1029亿美元)。
迪拜也通过大型建筑项目和体育赛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迪拜拥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哈利法塔,还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岛项目棕榈岛。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迪拜 | 外文名称 | 英语:Dubai;阿拉伯语:دبي |
别 名 | 杜拜 | 行政区类别 | 市 |
所属地区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政府驻地 | 迪拜市 |
电话区号 | 009714 | 邮政区码 | 无 |
地理位置 | 阿拉伯半岛中部,25°15'47“N 55°17'50”E | 面 积 | 4,114平方公里 |
人 口 | 3,325,082人(2019年10月) | 方 言 | 阿拉伯语,英语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气候 | 著名景点 | 哈利法塔、阿拉伯塔酒店、棕榈岛、世界岛 |
机 场 | 迪拜国际机场、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 | 时 区 | 阿联酋标准时间(UTC+4) |
地区GDP | 1080亿美金(2016年) | 人均GDP | 3万5千美金(2016年) |
缔造者 | 阿勒·马克图姆家族 |
历史沿革
起源
公元前三世纪,迪拜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家在迪拜朱美拉地区发现公元五世纪人类住区的遗址及文物。
1799年,迪拜开始有村庄出现的记录。
1820年1月8日,迪拜的酋长与英国签订了基础合约(海上合约)。
1833年,阿布达比的首长Nahyān家族,与马克图姆(Maktoum)家族所领导的共800人的巴尼亚斯部落(Bani Yas tribe)一起离开了阿布达比,迁移至当时还是一片以渔业和珍珠的输出贸易为主的小渔村迪拜,并建立了迪拜酋长国。
1835年,迪拜同特鲁西尔酋长国的其余部分一起,与英国签订了海上停战协定并在20年后签订“永久停战协议”。
1852年,马克图姆成为酋长,开创了该家族在迪拜的统治。从此,迪拜这个新的独立酋长国,与阿布扎比酋长国正式分离。
1853年,迪拜与其他酋长国一样,同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近代
1892年3月,特鲁西尔酋长国成立。担任统治的英国把这片土地作为前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要中转地。
20世纪,由于采用了基于历代酋长所推进的自由贸易政策,迪拜成为了周边地区商人们的聚集地,渐渐形成了中转贸易港。另一方面,由于20世纪初日本的御木本幸吉成功研发出了养殖珍珠,因此,作为迪拜另一个支柱产业的珍珠采集产业受到沉重打击。再加上当时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迪拜社会变得更加不安定。
1938年,酋长派占据了克利克南岸的布尔迪拜(Bur Dubai)地区,反酋长派占据了北岸的迪拉地区,双方成了一触即发的对战状态。为了缓解危机,酋长在当地有能力的人的帮助下成立了议会,并进行了行政改革,但是不久后议会与酋长形成对立,被解散了。
兴起
1954年,英国在迪拜建立了一个政治机构(Political Agency),成为保护人。迪拜在贸易上对外国人的灵活和宽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来者,由于这些外国“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国际化进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为一个大的国际性贸易港口城市。
1959年,当时的酋长Rashid bin Saeed Al Maktoum希望将迪拜建设成近代化城市,他将从科威特借来的资金作为将城市近代化的基础,将钱用来实施迪拜克利克的疏浚工程,成功巩固了迪拜作为中转贸易港的基础,更为以后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
1966年,随着1958年在阿布达比发现了油田之后,在迪拜也发现了海底油田,更加强有力地推进了发展。阿拉伯卢币贬值以后,迪拜加入了新近独立的卡塔尔以建立新的货币计量——卡塔尔/迪拜里亚尔。
1969年,随着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动了迪拜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的更快发展。
独立
1971年,随着英国保护人撤离波斯湾,迪拜的地域边界被重新划分,同年12月2日,迪拜联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个酋长国共同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副总统兼首相的拉希德酋长为首形成组织,用以推进使迪拜脱离完全依赖石油的经济从而转向多元化的经济。
1973年,迪拜与其它酋长国一起采用了单一货币:迪拉姆。
1985年,成立了杰贝拉里自由贸易区(JAFZ)与大型港湾,以及国家级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随着外国资本与外国企业的进入,使迪拜成为了“人”与“物”的聚集地,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繁荣
21世纪,经过了近代化的过程,迪拜成为了中东地区贸易、商业最大的中心地。从1970年开始短短20年间,不仅城市的外观有着大变化,经济上对石油的依赖也下降到一半以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0倍。
2003年以后发展快速,2004年后半年开始由于石油价格高涨更加速了迪拜的发展,2005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6%,2007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1980亿迪拉姆。人口超过240万。
2006年~2008年10月之前是迪拜房产的疯狂时期,房产每几个月就涨十几个百分点。开发商已经建好了一期房屋,因为政府尚未开通到那里的高速公路,后期计划也因此停滞。
2008年后,受到美国次信贷危机爆发造成的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迪拜也停止了急速增长。外国企业撤资,本地企业资金周转恶化,随之而来的是多项工程中止和项目中断,这些问题还造成了外国人劳动者的失业及游客的减少。
2009年11月,由于迪拜政府向欧美系的金融机构,发布了暂缓支付政府系房产开发公司Nakheel及其子公司Dubai World公司590亿美元债务的请求,以及Dubai World公司及迪拜政府自身不履行债务的偿还,欧美系银行的债款收不回来,欧元被贬值等,造成了被称为“迪拜冲击”的事态。迪拜金融市场的股价也大幅下跌。
2010年1月,股价跌到了380.9亿美元。为东京证券交易所及伦敦证券交易所总价规模的1%左右。但是,海外游客比前一年增加9.2%达到了8,294,132人的记录,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游客不断增加。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迪拜基本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央,位于面向波斯湾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经纬度为:北纬25°15′47″;东经55°17′50″。面积为4114平方公里,位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7个酋长国中的第二名。北边是沙迦酋长国,南边是阿布扎比酋长国,东边与阿曼苏丹国相邻。
地形地貌
迪拜城市内,以一条长约14公里东西流向的迪拜河(Dubai Creek)为轴心一分为二。北侧叫做德拉(Deira),南侧叫做布尔迪拜(Bur Dubai)。迪拜是由于把这个克利克作为港口使用才成立的城市,这2个地区作为从迪拜成立时开始的市区形成了旧街道。 迪拜市街的西边与南边是沙漠地带,西端是山岳地带,但是像哈达那样的绿洲也个别存在。
气候
迪拜为亚热带气候 ,分为冬夏两季。夏季最高气温有时会达到50℃,尽管完全不下雨,但是经常会观测到100%的湿度,非常的高温多湿,是让人不舒服的夏季。相反,每年11月到3月期间的冬季又会让人感觉寒冷。另外,冬季也发生过沙尘暴。但是,冬季的平均气温为20℃左右,非常的舒适,也是观光旅游的旺季。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阿联酋年人均水资源量不足900立方米,是全球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及较高的生活水平,阿联酋全国人均日用水量超过7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迪拜年用水量已超过自身可再生自然水资源26倍之多。2011年,迪拜酋长国最高用水负荷将超过每日155万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迪拜淡水供应主要依靠地下水源和海水淡化,其中农业灌溉用水的四分之三和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三分之一以上均来自地下水源。由于迪拜气候炎热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毫米,且蒸发量大,因而地下水资源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补充,蓄水层水位大幅下降。因此,迪拜重点依靠海水淡化及废水循环处理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以逐渐恢复该地区地下含水层水质及蓄水容量。
石油资源
1966年,迪拜在离海岸线120公里处发现了石油,并获得了开采权。虽然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但迪拜的石油储量很少。阿联酋石油总储量980亿桶,其中首都阿布扎比占了920亿桶,迪拜只占区区40亿桶。 迪拜加速开采并输出石油,用卖石油的钱在单一经济模式的中东抢先转型升级。随着1969年第一桶原油出口,迪拜经济开始驶入快车道。 2013年,迪拜的石油生产已大幅下降,从高峰期的年产41万桶下降到不足7万桶,石油仅提供6%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此同时,非石油产业已占迪拜国民生产总值的95%以上,迪拜摆脱了中东国家普遍的依赖石油发展之路。
历史文化
语言
迪拜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政府的文件也用阿拉伯语书写,但是英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塔加洛语也在日常对话中被广泛使用。外来劳动者的大部分都不懂阿拉伯语,从东南亚各国及菲律宾等以前英美殖民地来的劳动者居多,所以大部分将英语作为通用语,实际上,英语也比阿拉伯语用的多,可以说是两者并存。
在迪拜商业界,英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商贸公司的职员、商场、酒店、机场、银行等场所的员工,以及出租车司机、媒体从业者等都需要会讲流利的英语,这正体现了迪拜作为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的特点。而在政府部门,比如警察局、移民局、法院、检察院、市政厅、劳工部等,因为雇用的职员大多数是本国的阿拉伯人,当中也有很多文化程度并不高的阿拉伯妇女,所以去这些部门办事时,有时只会英语往往显得不够,如果会阿拉伯语的话,就迎合了这些“事业单位”的职员们更愿意讲自己的母语的心情,就会和他们拉近距离,办事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各大公司在聘用跟政府机构打交道的公关员时,基本上都以聘用既会讲英语又会讲阿拉伯语的人为主。
宗教
迪拜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但同时居住着大量的非伊斯兰教外国人,所以迪拜的宗教限制非常少。在饮酒,服装,娱乐,食物上的限制比较少,有些餐厅也出售被伊斯兰教禁忌的猪肉菜品。
关于饮酒,伊斯兰教一般是禁止饮酒的,但是在迪拜有允许饮酒的酒店及餐厅,如果有警察署签发的许可证,也可以在市场购买到酒类,也可以从国外带入酒品。
如果是外国女性,也可以像欧美一样在街上穿一些类似于短裤,背心之类的服装。酋长家的女性,也被允许参加一些类似与北京奥林匹克中的跆拳道,马术等女性可以参加的项目。
风景名胜
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阿拉伯文:برج خليفة,英文:Burj Khalifa Tower),始建于2004年,并与2010年1月4日宣告正式落成,并将其更名为“哈利法塔”。该建筑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2018年7月编写)。 哈利法塔高828米,楼层总数162层,造价15亿美元,大厦本身的修建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哈利法塔总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凝土、6.2万吨强化钢筋,14.2万平方米玻璃。为了修建哈利法塔,共调用了大约4000名工人和100台起重机,把混凝土垂直泵上逾606米的地方。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17.4米/秒,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
阿拉伯塔酒店
阿拉伯塔酒店(阿拉伯文:برج العرب,英文:Burj Al Arab),1994年开工,1999年12月正式开业。耗资10亿美金。阿拉伯塔酒店被世间传称为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七星级酒店。 阿拉伯塔酒店因外形酷似船帆,又称迪拜帆船酒店,酒店建在离朱美拉海滩岸边280米远的波斯湾内的人工岛上,仅由一条弯曲的道路连结陆地,酒店的顶部设有一个由建筑的边缘伸出的悬臂梁结构的停机坪。酒店共有56层,321米高,202间高级客房,客房面积从170平方米到780平方米不等,最低房价要900美元(约6千人民币),最高的总统套房则要18000美元(约12万人民币)。总统套房在第25层,家具是镀金的,设有一个电影院,两间卧室,两间起居室,一个餐厅,出入有专用电梯。
棕榈岛
棕榈岛(Palm Islands),是指建立在迪拜海岸上的大型人工岛群,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朱美拉棕榈岛、杰贝阿里棕榈岛、迪拉人工岛。其中,杰贝阿里棕榈岛和迪拉人工岛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于2008年停工,处于未完成的状态。 朱美拉棕榈岛于2001年6月开工,2006年完成岛上首个住宅单位的移交。2007年10,朱美拉棕榈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同时,岛上75%的产权已经移交,约500户家庭已移居到岛上。2009年底,已有28家酒店在岛上开业。
世界岛
世界岛(The World),是位于迪拜海岸的人工岛群,它由各种各样的小岛组成了大概的世界地图轮廓。世界岛主要由迪拜浅海沿岸的沙洲疏浚而成,是迪拜几座人工岛开发项目的其中之一。世界岛项目最初是由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设计提出的。 世界岛的300个岛屿始建于2003年,在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时停工。虽然60%的岛屿已于2008年出售给私人承包商来建设,但是大部分的开发都未能启动。2012年7月,黎巴嫩岛是唯一一个完成开发并商业化的岛屿,用于企业活动和公共聚会。2013年底,只有两个岛屿完成开发。
相关视频
1、走进迪拜的街头,观看迪拜的日常生活
2、迪拜官方宣传片 美得不要不要的!
参考来源
- ↑ 广州跻身世界一线城市!GaWC发布世界级城市名册,南方网,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