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俞麗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2月6日 (五) 16:56 由 Dym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俞麗拿(Yulina 1940—),女,浙江鄞縣姜山鎮人(今浙江寧波市),生於上海。中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幼年學鋼琴。

1951年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就學,1962年畢業後,即留校任教至今;1991年,獲聘為教授。

1993年,「俞麗拿小提琴藝術基金」成立了,旨在推動培養中國小提琴尖端人才。

1959年,「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演,年僅18歲的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一舉成名。

1960年,俞麗拿在「上海女子弦樂四重奏」(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弦樂組合)中擔任第一小提琴,參加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二屆舒曼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並獲獎。這是中國首次在國際弦樂比賽中獲得成功。

原圖鏈接俞麗拿

1993年至2008年間,俞麗拿曾連任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十屆。先後師從譚抒真竇立勛

「永遠的祝英台」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自一九五八年十二月開始創作後,在 一九五九年些月大功告成,同年五月二十七日在上海首演由俞麓拿擔任小提琴協奏,樊承武擔任指揮,在當時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受到熱烈的歡迎與迴響。根據何占豪的回意,「當晚這首樂曲 演出完畢,聽眾首先是鴉雀無聲,一陣凝結的空氣籠罩著音樂廳, 一分鐘後底下突然鼓聲雷動,觀眾投以最熱烈的掌聲回報這美麗 動人的音樂,謝幕數次後仍不罷休,結果乂重奏了一段」'。

原圖鏈接俞麗拿《梁祝》首演

一九五九年六月八日文匯報有谷心發表樂評,提及《梁祝》為何在結 構上如此成功地打動人心。同年錄製了第一張唱片,樊承武指揮,俞麗拿獨奏,上海音樂學院管絃樂隊伴奏。唱片的發行不僅使受眾可以重複地欣賞,也使此曲有更多的聽眾有機會聆聽。其 後《梁祝》在世界各地廣泛地被演奏,可說是在中國作曲創作品的作品中最受大眾喜愛,影響社會最大的一部作品。《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主奏者錄成CD者,其中以日人西崎崇子主奏的十二種版本最多,其次俞麗拿六種[1]

一九九0年十月十五日,以演奏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而聞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教師俞麗拿自香港抵達台北。她是應台北市交響樂團的邀請,以"大陸傑出人士"身份,直接從大陸到台灣公開演出的第一位藝術家[2]。九十年代的第一個金秋,才屆五十的俞麗拿,身着墨綠色禮服,風度優雅地出現在台北市的大音樂廳。這位以首演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而聞名的演奏家,作為第一位直接從大陸到台灣公演的"傑出人物",將把台灣人民獮知並喜愛的《梁祝》演奏給他們聽[3]

原圖鏈接俞麗拿的作品CD

1959年,俞麗拿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成功首演。此後數十年間,《梁祝》的琴聲傳遍世界各地。周總理在上海舉行重要國務活動時,總會請俞麗拿為外賓演奏《梁祝》。因為《梁祝》,使東方風韻、中國元素飛進了世界音樂殿堂,成為中西音樂結合的典範,成為讓西方樂器開口說中國話的「中樂西奏第一曲」。

一把琴 一生懸命作育英才

原圖鏈接俞麗拿與兒子李堅(指揮家)

大學畢業俞麗拿就留校當了老師,多年來培養的學生有十多人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數十年來,她每天在教室授課長達十多個小時,辛勞寂寞而平凡。每次,她都帶幾天的飯菜放在小冰箱裡,因為不能每天趕來趕去,晚上常常就睡辦公室。每天唯一的休息就是拿出飯盒到微波爐里熱一熱,一邊吃飯一邊上課。學生們都說:「你根本就只是為了活命而吃飯!」俞麗拿說,一個好老師,一定要全心全意地為學生,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

春華秋實。回顧往事,俞麗拿感慨,「我沒有童年、沒有少年、沒有青年、沒有中年,現在我也沒有老年。」一輩子,一把琴,四根弦,一撥又一撥學生,歲月染白青絲……她用50多年培育了一代代學生,在世界頂級舞台上講中國話。這位從指間飛出《梁祝》的小提琴演奏家,呵護培育出無數隻蝴蝶,從琴房裡飛出,飛向國際舞台,飛向世界。

俞麗拿說,自己要一輩子教下去,「學生是我生命的延續,是教育讓我擁有了永遠的青春。」[4]

參考資料

  1. 許端容. 梁祝故事研究(一)~(四). 秀威出版. 1 November 2007: 653–. ISBN 978-986-6909-47-4. 
  2. 上海文化年鑑.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1. 
  3. 藝術家. 《藝術家》編輯部. 1991. 
  4. 俞麗拿軼事

視頻

|alignment=left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Shanghai Master 海上名家-- Yu Lina 俞麗拿

外部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06/c_1122492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