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載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18日 (一) 11:13 由 一路奔跑吧涛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爱新觉罗·载沣 |圖片 = File:载沣.jpg|缩略图|居中|载沣|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新覺羅·載灃
出生 1883年2月12日
國籍 晚清至建國初
別名 載靜雲
職業 和碩醇親王
知名於 曾任晚清監國攝政王;1909-1912年清王朝實際統治者。
知名作品 《醇親王載灃日記》

愛新覺羅·載灃

愛新覺羅·載灃(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號靜雲,晚年自號書癖,改名載靜雲,清宣宗道光帝之孫,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第五子,光緒帝載湉異母弟,宣統帝溥儀生父,清朝宗室,於宣統年間任監國攝政王。

載灃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光緒十六年(1890年)襲王爵,成為第二代醇親王。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北京被殺,他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拒絕德皇跪拜要求,堅持大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軍機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儀入承大統,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因此,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宣統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

民國十七年(1928年),遷往天津幽居,後又去東北,拒絕日本人勸降之要求,並怒斥其子溥儀投靠日本,之後返回關內居住。解放後,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染風寒,於2月3日病故。[1]


本 名 愛新覺羅·載灃 別 稱 載靜雲 字 號 字伯涵、亦云,自號書癖 --- ---
所處時代 晚清至建國初 民族族群 滿族 出生地 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 出生時間 1883年2月12日
去世時間 1951年2月3日 主要作品 《醇親王載灃日記》 主要成就 曾任晚清監國攝政王;1909-1912年清王朝實際統治者。 封 爵 和碩醇親王


人物生平

早年政途

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載灃出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為醇賢親王奕譞之第五子,母側福晉劉佳氏。其二兄載湉入繼咸豐帝為嗣,繼承同治帝入承大統,是為光緒帝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襲封醇親王。光緒二十年(1894年),全家移居什剎海後海北河沿醇親王府(北府)。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北京被殺,清廷派人去德國為此事「道歉」。但關於赴德去「道歉」的親王人選,清政府遲遲沒有定下來。正當親王人選久拖不決時,德國新任駐華公使穆德向清政府的議和大臣李鴻章奕劻推薦了年僅十八歲的醇親王載灃。載灃之所以成為赴德道歉的不二人選,德國人看重的是載灃的身份特殊,作為光緒皇帝的胞弟,慈禧的親外甥,載灃的地位相比於其他親王更尊貴,更能表現出清政府的「道歉誠意」。[2] 在確定了人選後,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六月五日,遠在西安慈禧光緒帝正式任命載灃為「頭等專使大使」,並任命前內閣侍讀學士張翼,精通德語的副都統蔭昌為參贊,隨同載灃出訪。

訪問德國之後,載灃本想順訪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但這個想法遭到了德國的強烈反對。為了不給德國人口實,載灃以身體不適和回國完婚為由,放棄了訪問歐洲其他國家的計劃,啟程回國,完成了這次帶有屈辱性質的「道歉」之旅。首先通過這次出訪,讓載灃開拓了眼界視野,加深了對國外的了解。通過這次出訪,載灃「圓滿」完成了政治任務,讓慈禧甚為滿意,也為其以後仕途的騰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其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他剛滿二十歲,就被任命為隨扈大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受命管理對守衛京城負有重要責任的健銳營事務。同年秋任正紅旗滿族都統。他的親王爵位是超品級的,而這時他的官職也已經達到一品大員了。但是,這些還都只是重要的武職,此時他並沒有直接參與管理軍國大事。[3]

炙手可熱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4] 從此他成為「掌軍國大政以贊機務」、 「軍國大計莫不總攬」的最高機密機關的領導成員之一,同以前臨時奉命出使和出差,或者只管某一部分工作的情形大不相同了。顯然,「學習行走」,慈禧有意讓他進入輔佐自己決策大計的軍機處去鍛煉一個時期。就在載灃二十四歲這一年的秋天,慈禧又給了他西苑門內騎馬的優賞。到了冬天,他又得到了穿嗉貂褂的恩遇。這些本來都是皇帝表示體恤臣下,給予年老體弱的大臣的尊崇,如今卻給了一個年輕人。這實際上是要進一步提升的準備和暗示。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軍機大臣。十一月,光緒與西太后同時病危。西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見了軍機大臣載灃、張之洞世續等人,商議立嗣。慈禧之意是立三歲的溥儀為帝,由其生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5]

而此時的袁世凱,從光緒帝死後,溥儀繼位的那一天起,就知道情況不妙,一直在思謀着自己如何才能全身而退的事情。得知載灃去找奕劻張之洞,自己也忙着一面讓人捎信給保定的段祺瑞,一面對外稱有足疾再不去料軍機處和外務部的事情。在殺身之禍有可能降臨到頭上時,袁世凱異常冷靜。他精心安排,悄然呆在家裡,靜靜地等待着事情變化、化險為夷,然後全身而退。很快,段祺瑞就來了,帶着他那些洋槍洋炮裝備的精銳之師,從保定趕來北京,說是要來幫助朝廷平息北京南苑兵變。可載灃知道,南苑只是幾個小兵鬧事,又何須驚動手握精銳的段祺瑞,再說他這個攝政王也沒有請過段祺瑞。不管載灃怎麼想,段祺瑞命令他的軍隊,有事無事地向城南開炮。載灃馬上明白了:段祺瑞是為袁世凱來的。看來,奕劻和張之洞的意見是對的,袁世凱確實不能殺。 [6]

載灃剛剛被迫放棄了殺死袁世凱的念頭,就接到袁世凱呈上來的奏摺,說是自己因為足疾,請求解職,回故里養病。就這樣,袁世凱先給想要他命的攝政王載灃出一個難題,然後又馬上給他一個下來的台階。結果,氣勢洶洶的載灃讓袁世凱牽着鼻子走了一遭之後,只得強迫自己取消了誅殺袁世凱的打算,僅僅是解除了袁世凱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的官職。 [7]

  1. 愛新覺羅·載灃,國際在線.2011-09-09
  2. 十八歲的醇親王載灃如何去德國「道歉」,中國網,2016-03-20
  3. 金毓嶂:愛新覺羅家族百年往事,騰訊評論.2014-06-03
  4. 性格軟弱 好駕馭:慈禧太后相中載灃竟是私作祟,鳳凰網,2014-11-13
  5. 真心改革 舉措欠妥:清朝滅亡與載灃沒有絕對關係,鳳凰網歷史,2012-03-07
  6. [seie://error404/error_ie.html?ecode=-5&magic=3802222&url=https%3A%2F%2Fbaike.baidu.com%2Freference%2F5392742%2F7173SbJWPF6fmo4KE5OBBm0s_DBNHw5r0rG0lRvyGyjdKkcP6f60c85QQ6IQS1yMDYIfOm1YrECL2fo-RUOaKPJWI8mKuLXzb22LjDH12aPA-VO8GMjO0hEXhUjVX6GUD3hRXKA7IsemMCDj9OoSQ-qo3RTitZ6b2r1DQ6sx-A#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392742/7173SbJWPF6fmo4KE5OBBm0s_DBNHw5r0rG0lRvyGyjdKkcP6f60c85QQ6IQS1yMDYIfOm1YrECL2fo-RUOaKPJWI8mKuLXzb22LjDH12aPA-VO8GMjO0hEXhUjVX6GUD3hRXKA7IsemMCDj9OoSQ-qo3RTitZ6b2r1DQ6sx-A 載灃懦弱無能 執國三年竟被袁世凱玩弄於股掌之間],鳳凰網,2016-03-20
  7. 載灃懦弱無能 執國三年竟被袁世凱玩弄於股掌之間,新浪網,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