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健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Mackerel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18日 (日) 14:45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健雄
出生 (1912-05-31)1912年5月31日
逝世 1997年2月16日(1997-02-16)(84岁)
国籍 美籍华裔
别名 东方居礼夫人
职业 物理学家
知名于

吴健雄(英语:Chien-Shiung Wu;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在核物理学领域有卓越贡献。

  • 生长在传统思想的时代,并没有阻碍吴健雄在科学界的雄心
  • 曼哈顿工程
 研究如何利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的两种同位素,铀-235与铀-238。
 從观测钴6060Co)的β衰变的實驗證實了宇称不守恒。这项工作是吳健雄最偉大的成就,也是將其同事李政道杨振宁推向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幕後最大功臣,本人也因此获授1978年首次颁发的沃尔夫物理学奖

传统的时代,阻挡不了雄心壮志的吴健雄

  • 吴健雄是江苏太仓浏河人,出生于上海市。父亲吴仲裔,年轻时曾入清末洋务派重要人物盛宣怀倡议设立的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沪校前身),母亲樊复华;吴氏家族在吴健雄这一辈以健字排行,第二个名字则以“英雄健豪”顺次采用。吴健雄上有哥哥吴健英,下有弟弟健豪[1]
  • 吴仲裔的开明思想和过人识见,给予吴健雄很深刻的影响。吴健雄高中毕业,其父亲给了她一本大学物理教科书,她在暑假里念完,就此喜欢了物理[1]
  • 18岁那年(1930年),吴健雄考进中央大学数学系就读,一年以后转到自己比较有兴趣的物理系。吴健雄在中央大学的同学都说,她在科学方面显现出过人的才分,闭门苦读和求学十分认真,对科学的知识涉猎也广[1]
  • 24岁那年(1936年),吴健雄申请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去进修。她在8月24日到达美国旧金山之后,有一件影响她一生成就的重大决断行动[1] ---
    • 吴健雄在旧金山是为了要拜访她的一位林姓女同学,本来只准备停留一个礼拜,但是她经由当时一位中国学生会会长的介绍,由早几个礼拜到达柏克莱,也是念物理的的袁家骝领著参观了柏克莱的物理实验设备,结果她决定留在美国西岸的这个朝气蓬勃的科学新天地。
    • 吴健雄心意既定,便由袁家骝陪同著去见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物理系主任柏基(R.Birge)。柏基虽然是一个十分挑剔、小心眼、对于外国人、特别是对于中国人、女性和任何英文有外国腔的人,都有著很强的偏见,但是他看出吴健雄不凡的物理天分,因此虽然已经开学,柏基还是特别破例接受吴健雄的申请,让她进入柏克莱物理研究所就读。
  • 吴健雄的改变心意留在柏克莱进修,对她后来一生的科学成就有著极其关键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极有眼光的抉择。

[1]
br> [2]

宇称不守恒[3]

在这个世界上,您觉得是左撇子多,还是右撇子多?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一样多”,或是“几乎一样多”。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他的得奖致词中说:“左右对称,是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观念。自然界是否具有这样一种对称性,过去的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然而,物理定律过去却一直显示出左右之间的完全对称性。”

这个左右对称的观念,却因为杨振宁李政道共同发表的论文,受到了挑战。可是,理论必须靠实验来印证,主导这个实验的,其中之一就是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她所作的著名实验,即是钴-60原子核β(Beta)衰变实验。

吴健雄的实验,简单来说,就是在温度非常低的环境下,准备两套装置,其中一套,让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是转向左旋,另一套是转向右旋。结果发现一套装置会放射电子,另一套完全不会,这验证了左右不对称。这个实验当时非常轰动,也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更证明了杨振宁李政道的理论,以致两人随后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奖。

主要荣誉

吴健雄一生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众多:

  • 1948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 1958年,她成为首位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女性
  • 1958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959年,她获得了美国大学妇女协会功绩奖
  • 1962年获得该协会颁发的年度妇女奖
  • 1962年获得美国富兰克林学会颁发的魏德瑞尔奖章
  • 1964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科姆斯托克物理学奖
  • 1965年获得台湾嘉新文化基金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 1974年,她被美国工业研究杂志选为年度科学家
  • 1975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性会长
  • 1975年获得该学会颁发的颁发的博纳奖(Tom W. Bonner Prize)
  • 1975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1978年成为首任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
  • 1986年,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落成一百周年之际,她获得了艾丽丝岛奖章
  • 1990年,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她是首位在世时享此殊荣的科学家
  • 1991年获得卜平奖
  • 199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东方居礼夫人

也因此,吴健雄赢得了“东方居礼夫人”的称号。她虽未能得到诺贝尔奖,但瑞典皇家科学院应颁予她诺贝尔奖40%的奖金,李政道杨振宁各30%,如河说呢[4]

李政道杨振宁两位物理大师,因为发现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因谁提出了原创思想,俩人因而争论了一辈子。对此,李政道说这源自他1956年4月的想法。然而要客观看待历史,就不能只看一个人怎么讲。

回朔到1956年4月的罗切斯特会议上,大家在讨论想解决Tau-Theta之谜,即Tau和Theta这两种粒子倒底是不是同一种粒子,因为这两种粒子其他性质都相同,唯独表现出不同的宇称。于是会议上许多人,包括盖尔曼费曼、实验物理学家 Martin Block 等人质疑宇称是否守恒。费曼的回忆里也提到了他代表Block向李政道提问:”如果宇称守恒定则错了,结果会怎样?“ 对此,李政道给了一个很复杂的回答,连费曼都没有听懂。可见当时李政道对这个答案也不确定。杨振宁还特别提到他从几个不同角度审视了宇称不守恒,但尚未得出结论。事实上,在此之前李、杨已经发表了两篇文章试图解释这个现象,当然都尚未涉及宇称不守恒

所以,质疑宇称不守恒,恐怕是这个会议上集体讨论使与会者受到的启发,产生这一想法的人,绝对不止一个。也就是说,其实并非李、杨二位的独创,但是这些讨论,应该促进了杨、李进一步往宇称不守恒的方向考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杨这二位争论谁是第一个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想法并无意义,因为他们其实都在这次会议上受到了的启发,也不止一位与会者产生了这样的质疑。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实验来支持宇称不守恒理论,而吴健雄的钴6060Co)β衰变的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在这个论证中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所以平心而论,瑞典皇家科学院颁予吴健雄诺贝尔奖40%的奖金,李政道杨振宁各30%,也没有不公平合理吧[4]!


视频

东方居礼夫人-吴健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