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宿场

HLY讨论 | 贡献2022年6月11日 (六) 15:26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宿场

图片来自letsgojp

宿场(しゅくば),也称宿驿,是旧时日本为了传驿系统所需而于五街道胁往还上设立的町场,相当于古代的驿站或现代的公路休息站服务区。随著公路的发达,失去功能的宿场多已不复存在,只有少数仍保存旧貌而转型为观光区。以宿场为中心形成的街町称作宿场町[1]

目录

介绍

宿场的建设远从奈良时代之前即已开始,近代的宿场则为关原之战后的江户时代,在德川家康的指示下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整建。首先由最主要的干道东海道展开,之后扩及中山道甲州街道等。1601年东海道上由品川大津定出了53个宿场,即所谓的东海道五十三次。53个宿场中最后完成的是庄野宿,落成时已是1624年了。宿场的机能一直持续到明治时代,由于路上交通已转为铁路运输,宿场才因而没落或转型。

设施

宿场是为了完善传驿系统而建造的,因此和一般村落不同,有一些特殊的设施。

  • 问屋场:备有政府的驿马和信差,以便接替与换乘。不足时会向宿场周围称为“助乡”的村庄征调。
  • 本阵:专供武士、官吏宿泊的场所,常常是指定当地富有人家的宅邸做为本阵。
  • 胁本阵:比本阵次一级的宿泊场所,主要也是供武士、官吏休憩之用,不过有空间时也会提供给一般旅客使用。
  • 高札场:立有告示牌,传布幕府政令的场所。
  • 旅笼:一般旅客用的宿泊场所,附餐食。
  • 木赁宿:也是一般旅客用的宿泊场所,但不附餐食,备有炊煮设备供旅客自炊。
  • 茶屋:贩卖茶水、简餐、酒等的餐饮店。
  • 商店
  • 木户:设在宿场边缘(见附付近),木户和木户之间(见附和见附之间)即是宿场町。

助乡、本阵、胁本阵等因为具有提供公家劳役的义务性,而且很难从中牟利,所以幕府也会给予这些地方一些特别的恩典以为奉公的回馈,例如地租减免、食米支给、优惠借贷等,这也是幕府为了确保传驿系统稳定持续的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