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月19日 (二) 21:38 由 Skii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地黃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又稱作生地,別名:

生地黃、鮮生地、懷慶地黃、蛤蟆草、酒壺花、山菸根,為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味甘苦性寒;清熱、生津、潤燥、涼血、止血;生地進一步炮製後叫熟地。

地黃在傳統紡織業中用作黃色染料,故得名。地黃的塊根則為傳統中藥之一,最早出典於《神農本草經》,依照炮製方法在藥材上又分為鮮地黃乾地黃熟地黃

原植物

株高15-30厘米,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

產地

主要產地為中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以河南省焦作市一帶,如溫縣博愛縣武陟縣等地最為著名,在朝鮮半島日本也有分布。焦作市在古時為懷慶府,因此地區出產的地黃功效最佳而頗負盛名,稱為「懷慶地黃」。

炮製方法

鮮生地即為採集新鮮者,可榨汁用,稱地黃汁

乾生地為採集完後曬乾者。

熟地黃則是與良酒、砂仁拌炒,並經九次蒸、曬而得。炮製目的可使地黃的副作用(如:味苦、滋膩感、與服用後腸胃不適等情形)明顯的降低。

中醫學用途

按炮製不同,性味、用途也不同。

鮮生地

新鮮地黃稱為鮮地黃鮮生地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功效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用於因溫病熱毒、發斑,可以清火、解熱、涼血而止血。

乾生地

經乾燥後的地黃稱為乾地黃乾生地

性味

性涼,味甘微苦。

功效

可以滋陰、涼血,治消渴溫病入血分。主治陰虛內熱、虛煩不眠、月經過多等症。

神農本草經》云:「乾地黃,味甘寒,主折跌、絶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

古方亦用在補腎藥,在《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中皆以乾生地入藥,如【腎氣丸】即採用乾生地、桂枝,配黃酒服;而不如後世相近的複方【桂附地黃丸】(又稱【金匱腎氣丸】)是採用熟地黃、肉桂皮

熟地黃

經加工蒸製後的地黃稱為熟地黃熟地

性味

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

功效

用於補血滋陰(尤其是腎陰)、益精填髓。主治腎虛陰虧、頭暈目眩、腰酸、遺精崩漏等症。

肝經調血用的知名複方——【四物湯】,尋常是以熟地黃入藥;除非病者有血熱、上火情形才改用乾生地。

註釋

  1. 漢方生藥地黃之考察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