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洪耀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1日 (六) 09:37 由 Jeffrey1235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洪耀勳'''(外文拼音:Hung Yao-hsün/Hung Yao-hsun/Hung Yao-Shun<ref> 在〈實存哲學家卡兒.雅思巴斯〉、〈海德格哲學導論〉等…”)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洪耀勳(外文拼音:Hung Yao-hsün/Hung Yao-hsun/Hung Yao-Shun[1],臺羅拼音:Âng Iāu-Hun,1903年-1986年),南投草屯人。畢業自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曾任臺北帝國大學講師,二戰爆發時赴往北平北京師範大學講師、教授,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戰後回臺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及系主任,著有《西洋哲學史》、《實存哲學論評》、《哲學導論對話》等,為臺灣哲學思想的先驅。

生平

洪耀勳出生於南投草屯[2]。其父洪清江曾任草屯街莊助役、信用組合理事、草屯街協議員等。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攻讀,1927 年返台與臺灣民眾黨幹部吳淮水之妹吳琇進結婚,隔年畢業旋即歸國擔任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副手、助手乃至講師,曾於《臺灣文藝》發表〈悲劇哲學─齊克果與尼采〉(悲劇の哲學─キェルケゴールとニイチェ)、〈芸術與哲學─特別是它與歷史社會的關係〉(芸術と哲學─特にその歴史的社會との関係)二文等探討實存哲學。1937 年起日據華北,受過日本高等教育的臺籍知識份子也被派駐至佔領區;洪耀勳因此受派赴北平北京師範大學講師、教授,後於周作人為校長的北京大學任教授,著有《認識論》、《存在與真理─對努茲比塞真理論的一個考察》(存在と真理─ヌツビッゼの真理論の一考察)等。戰後 1946 年與滯北平天津的臺籍菁英組織臺灣省旅平同鄉會,並創辦《新臺灣》雜誌為臺人權益發聲。回臺後受林茂生引薦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而 1950 年起擔任主任長達二十載,作育英才無數,捍衛哲學思想的自由,然 1972 年退休後旋即爆發黨政勢力迫害大學自治的臺灣大學哲學系事件[3]。著有《西洋哲學史》、《實存哲學論評》、《哲學導論對話》等,除專研實存哲學外,對佛學亦有領略 ─ 臺大晨曦學社於 1960 年 4 月 8 日成立時曾邀請洪耀勳授講《我對佛教的看法》(My View of Buddhism),此篇附有英文佛學名相的演講記錄,後登載於《菩提樹》第 98 期。

洪耀勳 1986 年於美國辭世。其臺大宿舍位於青田街8巷12號,現為老屋茶館。洪耀勳家學淵厚,出身草屯門第,後繼更是人才濟濟:其子洪伯文為生物科技尤其DNA研究的權威;姪子洪伯廷曾任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外甥許世楷津田塾大學名譽教授、亞東關係協會理事,曾任臺北駐日本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為在日臺灣獨立運動領導者之一。

參考文獻

  1. 在〈實存哲學家卡兒.雅思巴斯〉、〈海德格哲學導論〉等文的著者外文拚音為 Hung Yao-hsün,而〈新世界哲學論考〉則為 Hung Yao-hsun。亦有二手文獻將其外文拚音為 Hung Yao-Shun。
  2. 章子惠(編). 臺灣時人誌. 臺北: 國光. 1947: 68. 
  3. 洪子偉. 臺灣哲學盜火者-洪耀勳的本土哲學建構與戰後貢獻. 臺大文史哲學報. 2014-11-01, (81). ISSN 1015-2687. doi:10.6258/bcla.2014.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