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武宗李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19日 (一) 10:05 由 Blackberr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武宗
唐武宗像
概要
姓名 李瀍
廟號 武宗
諡號 至道昭肅孝皇帝
陵墓 端陵
政權 唐朝
在世 814年7月2日—846年4月22日 (33歲)
在位 840年2月20日—846年4月22日
年號 會昌(841年—846年)
信仰 道教
費拉·維塔拉 Pihla Viitala
原圖鏈接 來自Pihla Viitala IG

唐武宗(814年7月2日-846年4月22日)李瀍Template:標音),臨死前12天改名「」,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實上的第九子[1],母韋貴妃。他是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除去武則天殤帝以外),在位時間是840年至846年,在位6年,享年33歲。

目錄

生平

唐武宗本來是唐敬宗唐文宗的弟弟,被封為潁王。在宦官仇士良的操縱下,趁文宗病,矯詔立他為皇太弟,廢原來的太子敬宗子李成美為陳王,武宗由此得以登基,並賜死李成美、文宗楊賢妃和皇兄安王李溶

唐武宗登基後,召李黨人物李德裕回朝,任為宰相,李德裕提倡「政歸中書」等政策。在李德裕執政下,國家漸漸回復元氣,被稱為會昌中興。而仇士良的權勢亦被壓抑,仇士良不得不退下政治舞台。

唐武宗外攘回紇,內平澤潞,威震中外;更嚴肅整頓吏治,裁汰冗官,制馭宦官,使朝政為之一新。

唐武宗信奉道教,從845年開始他大規模下令打擊佛教,史稱會昌滅法。除少數在長安的寺院外,全國所有寺院被拆毀,僧尼被迫還俗,寺院裡的奴隸被釋放,寺院所有的田地被沒收為國有。

這是中國歷史上佛教受打擊很激烈的一次。在唐朝歷史上對於佛教勢力不滿的現象始終存在,武宗滅佛可能有多種原因。第一可能因為唐武宗本人更加信奉道教,因此打擊佛教。此外當時佛教的勢力非常強大,唐武宗在他的旨意中說,佛教寺院的規模比皇宮還要大,寺院不納稅,對國家財務稅收是一個重大損失。

最後有傳說認為唐武宗繼位後怕有人會另立他的叔叔光王李忱(即後來的唐宣宗)來威脅他的地位,李忱則逃入佛門,因此唐武宗滅佛是為了讓李忱無處可藏。但這個說法可能只是傳說,因為歷史學家對於李忱是否真的做過和尚仍有爭議。

唐武宗吃道士給他的長壽丹後中毒而死。[2]死後葬於端陵諡號至道昭肅孝皇帝

唐武宗雖有五子皆封王,但生前未確立繼承人,宦官馬元贄等遂矯詔立光王李忱為皇太叔並最終繼位,即唐宣宗。武宗五子後事無載,一說皆被宣宗所害。[3]

  1. 雖然史載武宗為穆宗第五子,但穆宗封諸子為王時,「子湛為鄂王,涵江王,湊漳王,溶安王,瀍潁王」,武宗排在最後;文宗年間宦官王守澄誣陷漳王時製造流言稱「若兄終弟及,必漳王立」;據安王墓志銘,安王亦年長於武宗。故所謂武宗為穆宗第五子,為排除早夭的穆宗第三、四、五、七子後所得的排行。武宗至少是穆宗第九子。
  2. 何光遠《鑒誡錄》卷一《九轉驗》條載:「武宗皇帝酷求長生之道,訪九轉之丹。茅山道士杜元陽製藥既成,白日輕舉。弟子馬全真得殘藥,詣京。表進,上因餌之,遍體生瘡,髭發俱脫,十日而崩。此唐《實錄》隱而不書。」
  3. 明朝王禕大事記續編》卷六七會昌六年三月條云:[宣宗]即位以後,追前事,至於武宗諸子皆不保其終。宋敏求補《宣宗實錄》,謂自大中後宣宗子孫繼世,故唐人不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