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治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洪治綱 | |
---|---|
出生 | 1965年10月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著名評論家 |
洪治綱,安徽人,著名評論家,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現任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委員,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曾任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學科帶頭人[1]。
目錄
1個人信息
洪治綱, 男,1984年考入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研究生,後獲碩士學位,曾先後在杭州學軍中學、浙江省作家協會工作,期間在浙江大學中文系攻讀在職博士,2005年獲博士學位。2006年調入廣州,為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併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洪治綱加盟杭州師範大學,2013年5月擔選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2]。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等刊物發表論文及評論200餘萬字,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摘。出版有《守望先鋒》、《余華評傳》、《無邊的遷徙》、《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等個人專著多部,以及《國學大師經典文存》、《最新爭議小說選》、《年度中國短篇小說選》等個人編著二十餘部。
2學習經歷
1984—1988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 1988—1991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 2003—2005浙江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職博士[3]
3工作經歷
1991~2005 浙江省作家協會文學院,創研室主任。 2006~2012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師[3]。
4研究方向
中國當代文學思潮,中國當代小說
5主要著作
《審美的譁變》(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
《余華評傳》(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永遠的質疑》(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9月)
《無邊的遷徙》(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5月)
《清平樂》(浙江攝影出版社2003年9月)
《零度疼痛》(花城出版社2003年4月)
《守望先鋒》(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年9月)[1]
6主要論文
⑴《多重文體的融會與整合》,《文學評論》2007年第3期。 ⑵《喚醒生命的靈性與藝術的智性——2006年短篇小說創作巡禮》,《文藝爭鳴》2007年第2期。 ⑶《民族精魂的現代思考——重讀<白鹿原>》,《南方文壇》2007年第2期。 ⑷《人性的勘探與詩意的表達——論艾偉的小說創作》,《當代文壇》2007年第1期。 ⑸《傲慢、奴性及其他》,《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3期。 ⑹《縫隙中的囈語——20世紀70年代出生女作家群的當代都市書寫》,《文藝研究》2006年第1期。 ⑺《在裂變中裂變——論余華的長篇小說<兄弟>》,《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4期。 ⑻《「史詩」信念與民族文化的深層傳達——論劉醒龍的長篇小說<聖天門口>》,《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6期。 ⑼《文學「瓶頸」與精神「窄門」——漫談60年代出生作家及其長篇小說創作》,《上海文學》2006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11期轉載(合著,本人為第一作者)。 ⑽《魏晉風度與「魚道主義」》,《當代文壇》2006年第5期。 ⑾《先鋒文學:概念的源起與文化的流變》,《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4期。 ⑿《現代性的追問與當代先鋒的崛起》,《南方文壇》2005年第4期。 ⒀《謊言是何等的楚楚動人》,《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 ⒁《悲憫的力量——論余華的三部長篇小說及其精神走向》,《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第6期。 ⒂《1976:特殊歷史中的鄉村輓歌》,《南方文壇》2005.6[3]
7社會職務
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委員
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1]
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評委
8榮譽與獎勵
1.2000年獲全國首屆「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
2.《無邊的質疑》獲《當代作家評論》1999年度優秀評論獎。
3.《審美的譁變》獲浙江省政府頒發「第四屆魯迅文藝獎·優秀成果獎」。
4.《永遠的質疑》獲「第八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成果獎」。
5.《陷阱中的寫作》獲《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度優秀評論獎。
6.《想像的潰敗與重鑄》獲《南方文壇》2003年度優秀論文獎。
7.2005年12月,獲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宣傳部,浙江省人事廳聯合頒發的「第一批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
8.2006年11月,《無邊的遷徙》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優秀成果表彰獎。
9.2007年10月,《困頓中的掙扎 ——賈平凹論》獲第四屆全國魯迅文學獎。
10.2008年11月,獲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1]。
9主要成果
⑴《多重文體的融會與整合》,《文學評論》2007年第3期。
⑵《喚醒生命的靈性與藝術的智性——2006年短篇小說創作巡禮》,《文藝爭鳴》2007年第2期。
⑶《民族精魂的現代思考——重讀<白鹿原>》,《南方文壇》2007年第2期。
⑷《人性的勘探與詩意的表達——論艾偉的小說創作》,《當代文壇》2007年第1期。
⑸《傲慢、奴性及其他》,《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3期。
⑹《縫隙中的囈語——20世紀70年代出生女作家群的當代都市書寫》,《文藝研究》2006年第1期。
⑺《在裂變中裂變——論余華的長篇小說<兄弟>》,《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4期。
⑻《「史詩」信念與民族文化的深層傳達——論劉醒龍的長篇小說<聖天門口>》,《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6期[4]。
作品欣賞
《守望先鋒》 在中外文學發展史中,先鋒文學一直是頗受關注的熱點之一。儘管人們對先鋒文學常常持以這樣或那樣的否定性看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對整個世界現代文學的發展,還是對改變中國現實主義一元化的當代文學景觀,它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革命性的意義。我們甚至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一批又一批先鋒作家孤獨而又執著的實驗,世界文學發展到今天會是怎樣一種格局;我們同樣也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一部又一部具有鮮明獨創品格的作品,中外文學流傳到今天又會是怎樣一種形態。我們的文學之所以呈現出當今這樣豐富複雜、多元共存的審美格局,並產生了一批又一批足以經受歷史檢閱的經典性作品,從某種程度上說,也離不開無數先鋒作家在不斷反叛傳統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艱辛探索。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懷疑、忽略甚至被否定之後,先鋒作家們依然頑強地堅守文學作為自我內心真實表達的需要,衝破一個又一個被視為藝術鐵律的傳統規範,在探求種種新的審美價值與形式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地將藝術引向更為自由、更為深邃的審美空間。
作家點評
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風雨人生的呵護。它所折射出來的,是作家內心裡罕見的曠達之情。和大多數作家一樣,錢國丹的小說也離不開對底層苦難的直接表達,離不開對歷史和現實重壓之下的生存境域的執着探究。大到家仇國恨,民族災難,小到家法族規,以至痴男怨女,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細膩地展現在她的筆端。
——選自洪治綱《讓苦難凸現出人性的光澤——錢國丹小說簡評》
浮躁,泡沫,蒼白,粗糙,自戀,虛假,遠離經典,逃避疼痛……,儘管也有為數不多的作品的確具有豐沛的審美意蘊,完全屬於優秀之列,但對於異常龐大的長篇小說整體而言,它們的存在卻勢單力薄,永遠無法改變長篇的總體創作格局。
——選自洪治綱《陷阱中的寫作 ——論近年來的長篇小說創作》
是的,先鋒就是自由,就是逃避圭臬。但是,這種自由又決非為所欲為。它不能逃離寫作作為人類精神顯現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不能逃離文學對人類生命本質及其存在真相的探索目標,更不能逃離以語言的方式重構某種審美理想。先鋒文學的自由,是一種創作主體精神上的自由,是在審美形式選擇上的自由,是一種懷疑與反抗的自由。
——選自洪治綱《先鋒:自由的迷津——論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先鋒小說所面臨的六大障礙》
文學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類為了自身夢想的需要——通過這種夢想,解除內心深處的現實焦慮;藉助這種夢想,尋找苦難生命的拯救勇氣;懷抱這種夢想,踏上充滿自由的未來之途。
——選自洪治綱《想象的潰敗與重鑄 》
莫言的長篇小說《檀香刑》既是一部汪洋恣肆、激情迸射的新歷史主義典範之作,又是一部借刑場為舞台、以施刑為高潮的現代寓言體戲劇。它以極度民間化的傳奇故事為底色,藉助那種看似非常傳統的文本結構,充分展示了作者內心深處非凡的藝術想象力和高超的敘事獨創性,張揚了作者長期所崇尚的那種生命內在的強悍美、悲壯美。同時,在這種強悍和悲壯的背後,莫言又以其故事自身的隱喻特質,將小說的審美內涵延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部,並直指極權話語的深層結構,使古老文明掩飾下的國家權力體系和倫理道德體系再一次受到尖銳的審視。
——選自洪治綱《刑場背後的歷史——論〈檀香刑〉》
葉彌的小說充滿了一種南方式的敘事情調——從容,悠閒,散淡,輕逸,追求生活外在的優雅質感,並試圖以此來掩飾人物內心的焦灼與衝突。但葉彌又無法迴避那些生存本質上的疼痛,無法漠視成長記憶中的苦難,無法擺脫物慾現實對詩性理想的消解。
——選自洪治綱《輕逸的敘事與南方的智慧——論葉彌的小說 〉》
戴來是一個具有良好藝術潛質的作家。她不僅能自覺地規避同類作家極度個人化、軀體化的敘事格調,使敘事擺脫了對創作主體自身經驗的過度依戀,而且不斷地採用一種反女性化的視角,將敘事延伸到相當寬闊的生活領域,去觸摸自我經驗之外的生存景象及其精神狀況。在戴來的小說中,我們看不到那種被當下青年女作家所普遍採納的自傳式敘事腔調,看不到她對敘事話語不斷進行私秘化處理的審美意圖,更看不到她對現代都市時尚生活的迷戀式表達以及由此而生的某種優越感。
——選自洪治綱《生存的反詰與意義的探尋——戴來小說論 》
尤鳳偉的小說總是潛藏着一種尖銳的疼痛。這種疼痛,看似來自社會生活的外部衝突,實則是源於生命內在的兩難對立。它以自我撕裂的方式,不斷將人物置於各種倫理觀念、權力欲望以及人格尊嚴的對抗之中,在保持強勁敘事張力的同時,又凸現出一個個無助而又無奈的人生場景。這使得我們一方面可以盡情地享受那種由於緊張敘事所帶來的閱讀快感,另一方面又強烈地感受到那種疼痛自身所擁有的內在力量。
——選自洪治綱《知識分子的另一種書寫姿態 》
鬼子是一個有着強烈憂患意識的作家。這種憂患不是來自那些公眾社會喧囂已久的現實矛盾,也不是來自所謂的知識分子在社會角色分配上的心理失衡,而是純粹地來自民間,來自作家與生俱有的平民化生存記憶。
——選自洪治綱《宿命的體恤---鬼子小說論》
參考資料:
1. 洪治綱教授介紹
2. 我院新一屆領導班子到任
3. 洪治綱
4. 洪治綱
詞條標籤: 行業人物 科研人員 教師 大學教師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