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作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5月23日 (六) 06:04 由 微笑微笑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1938至1942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作堯(1913年—1990年7月3日)廣東省東莞縣厚街人。1931年考入廣東軍政學校,1936年入黨。1938年在家鄉組建抗日武裝,後任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參謀長,防空司令部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廣東省軍區顧問。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1990年7月3日,王作堯在廣州病逝。

人物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東莞縣委宣傳部部長兼武裝部部長,東莞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大隊大隊長,東江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參謀長,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軍政大學上干隊大隊長,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副參謀長,華北軍政大學副教育長,兩廣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二師政治委員。

人物生平

1913至1938

1913年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厚街鎮西門巷小塢一殷實家庭。193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燕塘州分校第七期(比照黃埔軍校第十一期)。1935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外圍革命組織中國青年同盟,193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參加革命後,在國民黨軍隊進行民運工作,組織抗日救國十人團,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廣東省委派他回東莞組織抗日武裝,1938年5月任中共東莞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兼武裝部長。

1938至1942

1938年10月15日,王作堯任中共東莞中心縣委成立的一支抗日武裝—東莞縣抗日模範壯丁隊隊長(後稱第二大隊)大隊長[1],在東莞、保安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0年3月,廣東國民黨當局掀起反共高潮,王作堯部東移海陸豐受挫,與曾生部隊回合後,按照中共中央指示返回惠東寶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0年9月,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大隊隊長,創建保安陽台山抗日根據地。1942年2月,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總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領導東(莞)、寶(安)、太(平)三角地區敵後工作委員會和部隊深入東(莞)寶(安)敵後打擊日寇,恢復和發展抗日根據地。

1943至1945

1943年12月,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44年7月兼任東江抗日軍政幹部學校校長。1945年1月,他與縱隊政治部主任揚康華率領部分主力北渡東江,為開闢羅浮山抗日根據地創造條件。1945年7月在中共廣東省臨委幹部擴大會議(羅浮山會議)上當選為中共廣東區黨委委員。1945年8月,王作堯和林鏘雲(珠江縱隊司令員)、楊康華,率領東江縱隊和珠江縱隊部分主力挺進粵北,迎接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建立五嶺根據地。王作堯是粵北指揮負責人之一。後因日本投降,南下支隊奉命北返。王作堯率部留在粵北地區,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多次進攻,創建粵邊游擊根據地[2],完成縱隊向北發展的重大任務。

1946至1949

1946年6月底,王作堯與曾生等率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後,先後任華東大學第四大隊大隊長,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副參謀長。1947年12月,王作堯和曾生等去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向黨中央匯報廣東武裝鬥爭情況,受到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1948年月,王作堯到陝北脂縣楊家寨,向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任同志等匯報廣東工作。

1948年5月華北軍政大學教育部副教育長。1949年6月任兩廣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二師政治委員。1949年7與曾生等率領部南下參加廣東戰役。

全國解放後

全國解放後,王作堯先後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參謀長、廣州防空司令部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軍第一副司令員、高級防空軍第一副司令員高級防空學校訓練部代部長、瀋陽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防空部第一副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武漢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

1955年,中央軍委授予王作堯大校軍銜,副兵團銜、副兵團職。1957年六月,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他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文革」期間

「文革」期間,王作堯遭到「四人幫」的嚴重迫害,被關押485天,後流放3年多。1975年3月得到平反。1979年12月當選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90年7月3日,王作堯在廣州病逝。

視頻

王作堯 相關視頻

深圳這裡紀念着抗日英雄王作堯,當年跟日本人和國民黨血戰的英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