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鹰潭市余江区第一中学”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06/760befca516948b6af2df2113733a8f5.jpe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85849789_68302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鹰潭市余江区第一中学'''1936年,余江一中的前身在锦江古镇诞生,1946年,余江县立中学校增设[[高中]]班,1957年,邓埠初级中学成立,2006年秋高、初中实行分离,高中部整体搬迁至新校区,东靠巍巍马鞍岭,西傍悠悠白塔河。现有5100多名学生,260余名教职工。余江一中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现代化教育技术<ref>[https://www.docin.com/p-1385383289.html 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豆丁网,2015-12-09</ref>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试验基地;先后荣获“省电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省“[[文明]]单位<ref>[http://dzswenming.gov.cn/zcfg/60.html 文明单位六条标准],河南省邓州市文明网,2015-06-16</ref>”称号。
 
'''鹰潭市余江区第一中学'''1936年,余江一中的前身在锦江古镇诞生,1946年,余江县立中学校增设[[高中]]班,1957年,邓埠初级中学成立,2006年秋高、初中实行分离,高中部整体搬迁至新校区,东靠巍巍马鞍岭,西傍悠悠白塔河。现有5100多名学生,260余名教职工。余江一中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现代化教育技术<ref>[https://www.docin.com/p-1385383289.html 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豆丁网,2015-12-09</ref>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试验基地;先后荣获“省电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省“[[文明]]单位<ref>[http://dzswenming.gov.cn/zcfg/60.html 文明单位六条标准],河南省邓州市文明网,2015-06-16</ref>”称号。

2024年5月25日 (六) 07:57的最新版本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鹰潭市余江区第一中学1936年,余江一中的前身在锦江古镇诞生,1946年,余江县立中学校增设高中班,1957年,邓埠初级中学成立,2006年秋高、初中实行分离,高中部整体搬迁至新校区,东靠巍巍马鞍岭,西傍悠悠白塔河。现有5100多名学生,260余名教职工。余江一中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现代化教育技术[1]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试验基地;先后荣获“省电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省“文明单位[2]”称号。

学校介绍

余江一中以“团结、求实、创新、进取”为校训,以“文化立校,质量扬名”为办学宗旨,以“育人为本,科学发展”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创建优质高中之路。近年来,共向国家输送了一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有全市第一个少年大学生唐永良,有王德军、何莉、吴艺群、毛叶菲、张云帆、吴亚军等数十名市文、理科状元,有众多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等一流名校。

余江一中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优质的教学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教学成绩远近闻名,高考成绩连年丰收。600分以上人数、一本二本上线率、录取率等多年稳居鹰潭市首位。2013年,高三学生吴次鑫、谢一凡获得全国第22届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金牌,预录取清华大学,创造江西省该项赛事一次夺得两枚金牌记录;倪浩天获得银牌,取得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资格。桂汉成同学获得第27届高中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2014高考上一本线录取北京大学资格。在清华大学“拔尖计划”选拔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倪浩天、吴智光取得2014高考上一本线录取清华大学资格。

余江一中,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中学,将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一流人才,它将带着昨日的辉煌,以崭新的姿态迈上新的征程.

办学理念

呕心沥血育桃李,化作春泥更护花。余江一中历任领导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校风:“团结、求实、创新、进取”;教风:“敬业、爱岗、协作、严谨”;学风:“勤奋、探究、活泼、好学”。

办学历史

自古以来,余江区域内,文风兴盛,崇学尊教

明清时期,古安仁县县城锦江古镇,风正学兴,如玉真书院、锦江书院、见山书院、小儒学、龙门书院、龙溪书院都是历代颇具名气的书院

1936年,余江区黄庄乡人陈琴孙,目睹国力衰微,决心走教育救国之路,毅然变卖所有家产,在原余江县锦江镇创办了一所私立中学,定名为“余江私立琴孙中学”

1946年,开始增设高中班,并将校名改为“余江县立中学校”

1949年5月,余江县人民政府接收并将校名改为“余江县立初级中学校”

1958年,正式开办高中班,定名为“余江县立中学校”

1957年—1978年,位于邓埠镇的另一学校五易其名,历尽坎坷

1957年9月,邓埠初级中学成立

1968年,学校与镇办农中和社办小学合并,成立“邓埠中学革命委员会”

1969年,更名为“邓埠公社五七中学”,创办高中部

1971年,学校兴建教学楼,开始扩办高中

1972年,更名为“邓埠公社中学”

1973年,更名为“余江县邓埠中学”

1974年,成立“余江县第一中学革命委员会”

1978年,更名为“余江县第一中学”,沿用至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学校迎来教育的春天

1979年,位于锦江镇的余江二中(前身为“余江县立中学校”)部分优秀骨干师生参与组织、领导余江一中新高中部的建设,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来自全县的优秀生源入学余江一中,“县立中学校”的办学中心逐步由老县城锦江古镇迁移到新县城邓埠镇

1984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奖杯

1985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1986年,江西省委评为江西省“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

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1989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1990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

1995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

1997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评为“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

1997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2000年,教育部授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省教委授予“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称号

2002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200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电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6年8月,余江一中高中部与初中部行政分离,余江一中原初中部改名为“余江实验初中”,留驻老校区;余江一中原高中部整体迁往马鞍山下的余江一中新校址,承继了“余江县(区)第一中学”老校名

2007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2008年,江西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2010年,江西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

201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2013年,被公安部、教育部联合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荣誉

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上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获省市级“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德育示范学校”“科研兴校先进单位”称号20多项。十六大强劲东风,吹绿一池春水。

2021年11月,入选第二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候选名单。

办学特色

学校进一步扩大了高中办学规模,创立了公办民助性质实验初中学校,强化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学校全面实施内部管理改革,教研走上了常规化、特色化轨道,教职工热情高涨。实验初中配有专职生活指导老师,实施学习生活一体化管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成绩居全市一流。

参考文献

  1. 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豆丁网,2015-12-09
  2. 文明单位六条标准,河南省邓州市文明网,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