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中学'''临川十中(Linchuan No.10 Middle School),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截至2019年12月12日,学校占地面积202…”)
 
行 1: 行 1:
  
  
'''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中学'''临川十中(Linchuan No.10 Middle School),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截至2019年12月12日,学校占地面积202余亩,是一所区属公办重点完全中学。校长是邱国文。校训<ref>[https://www.sohu.com/a/149203292_551789 世界名校的经典校训,每一句都蕴含很多道理 ],搜狐,2017-06-15</ref>是“尚德、明理、笃学、躬行”。
+
'''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中学'''临川十中(Linchuan No.10 Middle School),位于[[ 江西省]][[ 抚州市]] 。截至2019年12月12日,学校占地面积202余亩,是一所区属公办重点完全中学。校长是邱国文。校训<ref>[https://www.sohu.com/a/149203292_551789 世界名校的经典校训,每一句都蕴含很多道理 ],搜狐,2017-06-15</ref>是“尚德、明理、笃学、躬行”。
  
 截至2019年12月12日,学校有74个教学班。
+
 截至2019年12月12日,[[ 学校]] 有74个教学班。
  
 临川十中,创建于1992年8月,原称临川县第三中学,1996年因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改称至今。
+
 临川十中,创建于1992年8月,原称临川县第三中学,1996年因临川县与[[ 抚州市]] 合并改称至今。
  
 
==校容校貌==
 
==校容校貌==
  
 学校占地面积130536平方米,大致形成“两苑四区”结构。“秋苑”在东,又称东苑,是师生工作、学习和锻炼场所。包括教学区,大部分运动区和美化区。“春苑”在西,又称西苑,是师生生活区和部分美化区、运动区、学校校舍总面积约为48900平方米,可容纳近6000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主要建筑物有:3栋教学楼、 1栋综合教育搂、1栋办公楼、1栋颁奖楼、7栋师生宿舍楼和1个师生现代食堂等。教学楼和办公楼内配建了实验室、电脑室、保管室、会议室、广播室和办公室;综合教育楼按省级1类完中标准配置,拥有6个实验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2个微机房、1个天文观测台和248平方来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个。主要体育设施有:1个400米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2个羽毛球场和10个乒乓球台等。两苑四区内建有许多雕塑<ref>[https://www.sohu.com/a/167589345_672537 【雕塑类型】雕塑的形式和分类,雕塑分类详情(2) ],搜狐,2017-08-27</ref>、亭宇、植物园和花圃.校园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校国内水泥路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荫,将两苑四区连为一体。天蓝、草绿、花香、鸟语、树声、人诵,这便是十中常常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风景。
+
 学校占地面积130536平方米,大致形成“两苑四区”结构。“秋苑”在东,又称东苑,是师生工作、学习和锻炼场所。包括教学区,大部分运动区和美化区。“春苑”在西,又称西苑,是师生生活区和部分美化区、运动区、学校校舍总面积约为48900平方米,可容纳近6000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主要建筑物有:3栋教学楼、 1栋综合教育搂、1栋办公楼、1栋颁奖楼、7栋师生宿舍楼和1个师生现代食堂等。教学楼和办公楼内配建了实验室、电脑室、保管室、会议室、广播室和办公室;综合教育楼按省级1类完中标准配置,拥有6个[[ 实验室]] 、2个[[ 多媒体教室]] 、2个语音室、2个微机房、1个天文观测台和248平方来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个。主要体育设施有:1个400米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2个羽毛球场和10个乒乓球台等。两苑四区内建有许多雕塑<ref>[https://www.sohu.com/a/167589345_672537 【雕塑类型】雕塑的形式和分类,雕塑分类详情(2) ],搜狐,2017-08-27</ref>、亭宇、植物园和花圃.校园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校国内水泥路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荫,将两苑四区连为一体。天蓝、草绿、花香、鸟语、树声、人诵,这便是十中常常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风景。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近两年,学校的学生数保持在5000人左右。现有教学班59个,其中高中部班级为42个。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含在读)6人,本科学历教师18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85%强,高级教 师34 人,各专业教师比例与课程设置一致。学校的口号是“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团结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潜心严教求精进取”的教风、“虚心苦学求索向上”的学风。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
 近两年,学校的学生数保持在5000人左右。现有教学班59个,其中[[ 高中]] 部班级为42个。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含在读)6人,本科学历教师18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85%强,[[ 高级教 师]]34 人,各专业教师比例与课程设置一致。学校的口号是“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团结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潜心严教求精进取”的教风、“虚心苦学求索向上”的学风。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教学特色==
 
==教学特色==
  
 学校管理上的最大特色是实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地域上针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区域角色不同,人员上针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角色不同;教育过程上,针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角色不同;部门领域上,针对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和保卫处在学校管理中效用角色不同等,制订出相应的角色制度,实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另外,学校坚持走“普及+特长”的中学教育发展之硌。同时引进外资,改善办学条件。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上,临川十中教师有数百人次获各种荣誉,教师发表和交流的论文有300多篇。95年,该校首届高考即夺取临川县理科状元和文科榜眼。99年,勇夺临川市中学生足球赛冠军。2000年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抚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2001年获江西省航模大赛学生个人一等奖。同年,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江西赛区)第一名。2002年,获抚州市“绿色承诺”环保知识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该校参加抚州市(包括原抚州高中教育质量评诂,稳定在中上游,有几年甚至超过了一些省级重点中学。
+
 学校管理上的最大特色是实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地域上针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区域角色不同,人员上针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角色不同;教育过程上,针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角色不同;部门领域上,针对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和保卫处在学校管理中效用角色不同等,制订出相应的角色制度,实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另外,学校坚持走“普及+特长”的中学教育发展之硌。同时引进外资,改善办学条件。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上,临川十中教师有数百人次获各种荣誉,[[ 教师]] 发表和交流的论文有300多篇。95年,该校首届高考即夺取临川县理科状元和文科榜眼。99年,勇夺临川市中学生足球赛冠军。2000年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抚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2001年获江西省航模大赛学生个人一等奖。同年,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江西赛区)第一名。2002年,获抚州市“绿色承诺”环保知识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该校参加抚州市(包括原抚州[[ 高中教育]] 质量评诂,稳定在中上游,有几年甚至超过了一些省级重点中学。
  
 
====环境之变:从荒凉之校到育人乐园====
 
====环境之变:从荒凉之校到育人乐园====
  
 假如能将十二年前的临川十中(当时叫临川三中,以下统称临川十中)与今天的临川十中摆在一起,那么,我们能得到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感受是,一所荒凉的学校变成了一所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环境幽雅,整洁美丽的育人乐园。
+
 假如能将十二年前的临川十中(当时叫临川三中,以下统称临川十中)与今天的临川十中摆在一起,那么,我们能得到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感受是,一所荒凉的学校变成了一所布局合理,结构严谨,[[ 环境]] 幽雅,整洁美丽的育人乐园。
  
 十二年前,在刚刚筹建起来的,地处黄土坡,占地一百八十亩的十中校园里,仅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和一栋原红旗桥初中教学楼,几排原红桥初中教师平房。有人这样描述当年的临川十中:三中居土岗,校园空荡荡。晴天黄土扬,雨季黄泥汤。杂草丛生处,小道似羊肠。房子三两排,瓦盖砖砌墙。师生挺努力,学校很荒凉。
+
 十二年前,在刚刚筹建起来的,地处黄土坡,占地一百八十亩的十中校园里,仅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和一栋原红旗桥[[ 初中]] 教学楼,几排原红桥初中教师平房。有人这样描述当年的临川十中:三中居土岗,校园空荡荡。晴天黄土扬,雨季黄泥汤。杂草丛生处,小道似羊肠。房子三两排,瓦盖砖砌墙。师生挺努力,学校很荒凉。
  
 如今的临川十中,已形成三苑(东苑、西苑和北苑)四区(运动区、教学区、美化区和生活区)结构。四区里有教学、办公、综合教育、颁奖、生活起居等楼舍十八栋;有3个植物园,6个花圃,几十块草皮,有一个休闲广场,3座雕塑,3个亭台;还有多处运动场地。三苑四区被宽阔的林荫大道连成一体。人们这样描写临川十中:十中地处山坡,校园胜似花园,高楼鳞次栉比,亭台古风古骨。雕塑寓意深刻。园圃百花绽放。草坪如茵,绿树成荫,苍松翠柏,绿色堆砌。宁静幽雅,心动神往。
+
 如今的临川十中,已形成三苑(东苑、西苑和北苑)四区(运动区、教学区、美化区和生活区)结构。四区里有教学、办公、综合教育、颁奖、生活起居等楼舍十八栋;有3个植物园,6个[[ 花圃]] ,几十块草皮,有一个休闲广场,3座雕塑,3个亭台;还有多处运动场地。三苑四区被宽阔的林荫大道连成一体。人们这样描写临川十中:十中地处山坡,校园胜似花园,高楼鳞次栉比,亭台古风古骨。雕塑寓意深刻。园圃百花绽放。草坪如茵,绿树成荫,苍松翠柏,绿色堆砌。宁静幽雅,心动神往。
  
 
====设施之变:从无到有,从有到全====
 
====设施之变:从无到有,从有到全====
  
 十二年前,临川十中教学设施只有四件:场所、嘴巴、粉笔、黑板,运动设施和生活设施也极其简陋。
+
 十二年前,临川十中教学设施只有四件:场所、嘴巴、粉笔、[[ 黑板]] ,运动设施和生活设施也极其简陋。
  
 今天的临川十中,拥有全省一流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实验室,天文观测室,信息库等。有1个标准的田径场,4个篮球场,1条全民健身路径,2个羽毛球场。还有举重训练房,乒乓球室、网球场、门球场、排球场和棋室和航模室、画室、音乐室等。体艺设施应有尽有。拥有全国一流的学生公寓和师生食堂。
+
 今天的临川十中,拥有全省一流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实验室,天文观测室,信息库等。有1个标准的田径场,4个篮球场,1条全民健身路径,2个羽毛球场。还有举重训练房,[[ 乒乓球]] 室、网球场、门球场、排球场和棋室和航模室、画室、音乐室等。体艺设施应有尽有。拥有全国一流的学生公寓和师生食堂。
  
 
====管理之变: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
 
====管理之变: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
  
 临川十中创立伊始,原临川一中副校长管顺根出任该校校长。从此临川十中在管理上走上了一条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的道路。
+
 临川十中创立伊始,原临川一中副校长管顺根出任该校校长。从此临川十中在[[ 管理]] 上走上了一条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的道路。
  
 临川十中先后建立健全了《班级工作评估及班主任聘用制度》、《教师考核评估制度》等十几项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奖优罚劣,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各方面工作良性运行。
+
 临川十中先后建立健全了《班级工作评估及班主任聘用制度》、《教师考核评估制度》等十几项制度。[[ 制度]] 面前人人平等,奖优罚劣,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各方面工作良性运行。
  
 在学校管理走上制度化的同时,学校努力追求管理的人性化。如考虑到女教师照顾婴幼儿的需要,允许她们不参加教师周前会,由办公室向她们逐个传达会议精神。考虑到教师个人自我补充营养的需要,实行弹性坐班,允许他们在告知去向的情况下,不在办公室坐班,而去图书阅览室或微机室学习。
+
 在学校管理走上制度化的同时,学校[[ 努力]] 追求管理的人性化。如考虑到女教师照顾婴幼儿的需要,允许她们不参加教师周前会,由办公室向她们逐个传达会议精神。考虑到教师个人自我补充营养的需要,实行弹性坐班,允许他们在告知去向的情况下,不在办公室坐班,而去图书阅览室或微机室学习。
  
 学校管理上实行制度化,并非一成不变,往往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在变化中力求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即科学化。
+
 学校管理上实行制度化,并非一成不变,往往随着时代、[[ 社会]] 的进步而变化,在变化中力求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即科学化。
  
 
====理念之变:从升学教育到人本教育====
 
====理念之变:从升学教育到人本教育====
  
 曾几何时,临川十中也努力追求升学率的提高,中考的升学率,高考的升学率。逐渐地,十中领导意识到,作为一所中学,尤其是一所生源素质起点低的中学,从社会的角度,民族振兴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它不应当只追求升学率,搞升学教育,而应当以人为本,发现发掘学生潜质,让学生受到符合其个性的教育,即人本教育。为此,该校在依然强调“学校的生命在于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出了“升学率不等于教育质量”的观点,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才,必须先把学生培养成人”的育人观,提出“实现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社会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普及+特长的办学之路。即,在常规教育之外,开办起体育班、音乐班、美术班、写作班、信息技术班和棋艺班等,进行特长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办学特色之一。
+
 曾几何时,临川十中也努力追求升学率的提高,中考的升学率,高考的升学率。逐渐地,十中领导意识到,作为一所中学,尤其是一所生源素质起点低的中学,从社会的角度,民族振兴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它不应当只追求升学率,搞升学教育,而应当以人为本,发现发掘学生潜质,让学生受到符合其个性的教育,即人本教育。为此,该校在依然强调“学校的[[ 生命]] 在于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出了“升学率不等于教育[[ 质量]] ”的观点,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才,必须先把学生培养成人”的育人观,提出“实现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社会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普及+特长的办学之路。即,在常规教育之外,开办起体育班、音乐班、美术班、写作班、信息技术班和棋艺班等,进行特长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办学特色之一。
  
 
====师资之变:壮大====
 
====师资之变:壮大====
  
 学校非常清楚,师资力量对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师资力量的提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培训强人,以德才量人,以重视留人,以价值用人。重学历更重能力。努力打造十中名师。
+
 学校非常清楚,师资力量对一个学校[[ 发展]] 的重要性。为此,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师资力量的提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培训强人,以德才量人,以重视留人,以价值用人。重学历更重能力。努力打造十中名师。
  
 十二年来,十中教师数由2002年的70人增加到当今的近300人。中高级职称的人数不断增加。有许多人脱颖而出,成为临川教育界的名师。如: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江西赛区)第一名、多个省航模比赛冠军的培养者邓荣卿,江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周旺泉,原临川县文科榜眼的培养者刘相平、祝军奇,抚州市文科第九名培养者汪盛发等。
+
 十二年来,十中教师数由2002年的70人增加到当今的近300人。中高级职称的人数不断增加。有许多人脱颖而出,成为临川教育界的名师。如: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江西赛区)第一名、多个省航模比赛[[ 冠军]] 的培养者邓荣卿,江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周旺泉,原临川县文科榜眼的培养者刘相平、祝军奇,抚州市文科第九名培养者汪盛发等。
  
 
====成就之变:从高考辉煌到全方位爆发====
 
====成就之变:从高考辉煌到全方位爆发====
  
1995年夏,成功运作了三年的临川十中迎来了首届高考,结果是“一炮打响”。武清华夺取全县理科状元,张丽摘得文科榜眼。在当年享受杨明斋奖学金的文理科前六名中,该校分别占据三席。作为一所新生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可谓创造临川教育神话。
+
1995年夏,成功运作了三年的临川十中迎来了首届[[ 高考]] ,结果是“一炮打响”。武清华夺取全县理科状元,张丽摘得文科榜眼。在当年享受杨明斋奖学金的文理科前六名中,该校分别占据三席。作为一所新生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可谓创造临川教育神话。
  
 随着该校从升学教育向人本教育的转变和日趋成熟,该校的教育成就,也从高考辉煌发展到全方位爆发。
+
 随着该校从升学教育向人本教育的转变和日趋成熟,该校的教育成就,也从高考[[ 辉煌]] 发展到全方位爆发。
  
 广播体操比赛该校,1999年,获临川市首届中学生足球赛冠军;2003年代表抚州参加全省足球联赛;2002年获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总分第四名;2003年获“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比赛中学女子组团体第二名;2003,获全国春季赛艇锦标赛2000米单人艇第七名,全国青少年赛艇双人全能第二名,第五届城运会2000米双人将第二名,2001—2004年,31人次分获全省航模比赛个人,团体比赛第一名至第四名的好成绩;2004年,获江西省青少年“种子杯”少年举重比赛团体第一名,五位学生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2002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抚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抚州市环保知识竞赛第一名;2002年,获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江西赛区)第一名,多人次获各学科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奖项。
+
 广播体操比赛该校,1999年,获临川市首届中学生足球赛冠军;2003年代表抚州参加全省足球联赛;2002年获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总分第四名;2003年获“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乒乓球]] 比赛中学女子组团体第二名;2003,获全国春季赛艇锦标赛2000米单人艇第七名,全国青少年赛艇双人全能第二名,第五届城运会2000米双人将第二名,2001—2004年,31人次分获全省航模比赛个人,[[ 团体]] 比赛第一名至第四名的好成绩;2004年,获江西省青少年“种子杯”少年举重比赛团体第一名,五位学生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2002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抚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抚州市环保知识竞赛第一名;2002年,获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江西赛区)第一名,多人次获各学科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奖项。
  
 
====规模之变:从半千之校到半万之校====
 
====规模之变:从半千之校到半万之校====
  
 该校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该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在校学生数不足700人,2003年在校学生数已突破6000人。2004年和2005年,更是突破了7000人。
+
 该校由于[[ 教育教学]] 质量不断提升,该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在校学生数不足700人,2003年在校学生数已突破6000人。2004年和2005年,更是突破了7000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19日 (日) 05:35 的修訂


撫州市臨川區第十中學臨川十中(Linchuan No.10 Middle School),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截至2019年12月12日,學校占地面積202餘畝,是一所區屬公辦重點完全中學。校長是邱國文。校訓[1]是「尚德、明理、篤學、躬行」。

截至2019年12月12日,學校有74個教學班。

臨川十中,創建於1992年8月,原稱臨川縣第三中學,1996年因臨川縣與撫州市合併改稱至今。

校容校貌

學校占地面積130536平方米,大致形成「兩苑四區」結構。「秋苑」在東,又稱東苑,是師生工作、學習和鍛煉場所。包括教學區,大部分運動區和美化區。「春苑」在西,又稱西苑,是師生生活區和部分美化區、運動區、學校校舍總面積約為48900平方米,可容納近6000人學習、工作和生活。主要建築物有:3棟教學樓、 1棟綜合教育摟、1棟辦公樓、1棟頒獎樓、7棟師生宿舍樓和1個師生現代食堂等。教學樓和辦公樓內配建了實驗室、電腦室、保管室、會議室、廣播室和辦公室;綜合教育樓按省級1類完中標準配置,擁有6個實驗室、2個多媒體教室、2個語音室、2個微機房、1個天文觀測台和248平方來的圖書室和閱覽室各一個。主要體育設施有:1個400米環形跑道標準田徑場,2個羽毛球場和10個乒乓球檯等。兩苑四區內建有許多雕塑[2]、亭宇、植物園和花圃.校園綠化面積12000平方米,校國內水泥路寬闊整潔,兩旁綠樹成蔭,將兩苑四區連為一體。天藍、草綠、花香、鳥語、樹聲、人誦,這便是十中常常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風景。

師資力量

近兩年,學校的學生數保持在5000人左右。現有教學班59個,其中高中部班級為42個。現有教職工200餘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含在讀)6人,本科學歷教師180餘人,占教師總數的85%強,高級教師34人,各專業教師比例與課程設置一致。學校的口號是「以質量求生存促發展。」並逐漸形成了「團結守紀求實創新」的校風、「潛心嚴教求精進取」的教風、「虛心苦學求索向上」的學風。學校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實現教育的人性化、社會化和個性化的有機結合。

教學特色

學校管理上的最大特色是實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具體地說就是:地域上針對教學區和生活區的區域角色不同,人員上針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角色不同;教育過程上,針對初一至高三年級在教學過程中階段性角色不同;部門領域上,針對政教處,教務處、後勤處和保衛處在學校管理中效用角色不同等,制訂出相應的角色制度,實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另外,學校堅持走「普及+特長」的中學教育發展之硌。同時引進外資,改善辦學條件。在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的基礎上,臨川十中教師有數百人次獲各種榮譽,教師發表和交流的論文有300多篇。95年,該校首屆高考即奪取臨川縣理科狀元和文科榜眼。99年,勇奪臨川市中學生足球賽冠軍。2000年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撫州市團體總分第一名,2001年獲江西省航模大賽學生個人一等獎。同年,學生獲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江西賽區)第一名。2002年,獲撫州市「綠色承諾」環保知識競賽團體總分第一名,該校參加撫州市(包括原撫州高中教育質量評詁,穩定在中上游,有幾年甚至超過了一些省級重點中學。

環境之變:從荒涼之校到育人樂園

假如能將十二年前的臨川十中(當時叫臨川三中,以下統稱臨川十中)與今天的臨川十中擺在一起,那麼,我們能得到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感受是,一所荒涼的學校變成了一所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環境幽雅,整潔美麗的育人樂園。

十二年前,在剛剛籌建起來的,地處黃土坡,占地一百八十畝的十中校園裡,僅有一棟教學樓,一棟宿舍樓和一棟原紅旗橋初中教學樓,幾排原紅橋初中教師平房。有人這樣描述當年的臨川十中:三中居土崗,校園空蕩蕩。晴天黃土揚,雨季黃泥湯。雜草叢生處,小道似羊腸。房子三兩排,瓦蓋磚砌牆。師生挺努力,學校很荒涼。

如今的臨川十中,已形成三苑(東苑、西苑和北苑)四區(運動區、教學區、美化區和生活區)結構。四區裡有教學、辦公、綜合教育、頒獎、生活起居等樓舍十八棟;有3個植物園,6個花圃,幾十塊草皮,有一個休閒廣場,3座雕塑,3個亭台;還有多處運動場地。三苑四區被寬闊的林蔭大道連成一體。人們這樣描寫臨川十中:十中地處山坡,校園勝似花園,高樓鱗次櫛比,亭台古風古骨。雕塑寓意深刻。園圃百花綻放。草坪如茵,綠樹成蔭,蒼松翠柏,綠色堆砌。寧靜幽雅,心動神往。

設施之變:從無到有,從有到全

十二年前,臨川十中教學設施只有四件:場所、嘴巴、粉筆、黑板,運動設施和生活設施也極其簡陋。

今天的臨川十中,擁有全省一流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語音室,電子閱覽室,課件製作室,實驗室,天文觀測室,信息庫等。有1個標準的田徑場,4個籃球場,1條全民健身路徑,2個羽毛球場。還有舉重訓練房,乒乓球室、網球場、門球場、排球場和棋室和航模室、畫室、音樂室等。體藝設施應有盡有。擁有全國一流的學生公寓和師生食堂。

管理之變:制度化、人性化、科學化

臨川十中創立伊始,原臨川一中副校長管順根出任該校校長。從此臨川十中在管理上走上了一條制度化、人性化、科學化的道路。

臨川十中先後建立健全了《班級工作評估及班主任聘用制度》、《教師考核評估制度》等十幾項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獎優罰劣,有效地保障了學校各方面工作良性運行。

在學校管理走上制度化的同時,學校努力追求管理的人性化。如考慮到女教師照顧嬰幼兒的需要,允許她們不參加教師周前會,由辦公室向她們逐個傳達會議精神。考慮到教師個人自我補充營養的需要,實行彈性坐班,允許他們在告知去向的情況下,不在辦公室坐班,而去圖書閱覽室或微機室學習。

學校管理上實行制度化,並非一成不變,往往隨着時代、社會的進步而變化,在變化中力求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即科學化。

理念之變:從升學教育到人本教育

曾幾何時,臨川十中也努力追求升學率的提高,中考的升學率,高考的升學率。逐漸地,十中領導意識到,作為一所中學,尤其是一所生源素質起點低的中學,從社會的角度,民族振興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它不應當只追求升學率,搞升學教育,而應當以人為本,發現發掘學生潛質,讓學生受到符合其個性的教育,即人本教育。為此,該校在依然強調「學校的生命在於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出了「升學率不等於教育質量」的觀點,提出「要把學生培養成才,必須先把學生培養成人」的育人觀,提出「實現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社會化有機結合」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條普及+特長的辦學之路。即,在常規教育之外,開辦起體育班、音樂班、美術班、寫作班、信息技術班和棋藝班等,進行特長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成為辦學特色之一。

師資之變:壯大

學校非常清楚,師資力量對一個學校發展的重要性。為此,學校自成立以來,一直把師資力量的提升,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以培訓強人,以德才量人,以重視留人,以價值用人。重學歷更重能力。努力打造十中名師。

十二年來,十中教師數由2002年的70人增加到當今的近300人。中高級職稱的人數不斷增加。有許多人脫穎而出,成為臨川教育界的名師。如: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江西賽區)第一名、多個省航模比賽冠軍的培養者鄧榮卿,江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周旺泉,原臨川縣文科榜眼的培養者劉相平、祝軍奇,撫州市文科第九名培養者汪盛發等。

成就之變:從高考輝煌到全方位爆發

1995年夏,成功運作了三年的臨川十中迎來了首屆高考,結果是「一炮打響」。武清華奪取全縣理科狀元,張麗摘得文科榜眼。在當年享受楊明齋獎學金的文理科前六名中,該校分別占據三席。作為一所新生中學,能取得如此成績,可謂創造臨川教育神話。

隨着該校從升學教育向人本教育的轉變和日趨成熟,該校的教育成就,也從高考輝煌發展到全方位爆發。

廣播體操比賽該校,1999年,獲臨川市首屆中學生足球賽冠軍;2003年代表撫州參加全省足球聯賽;2002年獲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男子團體總分第四名;2003年獲「江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乒乓球比賽中學女子組團體第二名;2003,獲全國春季賽艇錦標賽2000米單人艇第七名,全國青少年賽艇雙人全能第二名,第五屆城運會2000米雙人將第二名,2001—2004年,31人次分獲全省航模比賽個人,團體比賽第一名至第四名的好成績;2004年,獲江西省青少年「種子杯」少年舉重比賽團體第一名,五位學生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2002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撫州市團體總分第一名,撫州市環保知識競賽第一名;2002年,獲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江西賽區)第一名,多人次獲各學科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獎項。

規模之變:從半千之校到半萬之校

該校由於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該校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在校學生數不足700人,2003年在校學生數已突破6000人。2004年和2005年,更是突破了7000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