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干四中」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5: 行 5:
 
|}
 
|}
  
'''新干四中'''新干县第四中学,成立于2009年8月。校址:县城金川中大道(105国道)东边淦阳路25号。
+
'''新干四中'''新干县第四中学,[[ 成立]] 于2009年8月。校址:县城金川中大道(105国道)东边淦阳路25号。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江西省新干县第四中学地处新干县城北,赣江之滨,状元塔下。学校占地面积86亩,校园背枕青山,面朝赣江,环境优美,整洁靓丽,是京九沿线重点建设的花园式学校<ref>[https://www.doc88.com/p-7458309675488.html 【精品】创建“花园式学校”评分标准],道客巴巴,2015-01-06</ref>。学校正式成立于2009年8月。学校前身为新干城北中学。
+
 江西省新干县第四中学地处新干县城北,[[ 赣江]] 之滨,状元塔下。学校占地面积86亩,校园背枕青山,面朝赣江,[[ 环境]] 优美,整洁靓丽,是京九沿线重点建设的花园式学校<ref>[https://www.doc88.com/p-7458309675488.html 【精品】创建“花园式学校”评分标准],道客巴巴,2015-01-06</ref>。学校正式成立于2009年8月。学校前身为新干城北中学。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
  
 校园占地126.6亩,环境优美舒适。校舍与场地规划科学,绿化率高。教学楼与运动场东侧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校园主干道绿树成荫,花池草地形态别致。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展现魅力,形成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花园式校园。
+
 校园占地126.6亩,环境优美舒适。校舍与场地规划科学,[[ 绿化]] 率高。教学楼与运动场东侧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校园主干道绿树成荫,花池草地形态别致。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展现魅力,形成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花园式校园。
  
 教学区:3栋教学楼共50间教室可容纳3000学生在校学习,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安装44间,实现了网络班班通教学手段现代化。办公区:极富现代气息的办公楼一栋;生活区:学生公寓一栋(60间);新装修的教师休息楼一栋共60间,师生食堂餐厅规模大,可容纳2000学生用餐。运动区:有一个350米跑道的运动场。功能教室齐全:多媒体教 室1 间,多媒体音乐教室、美术专用教室、多功能活动室各1间,图书室、阅览室各1间,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各1间配有120台电脑,每个教师都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理化实验室各2间,生物实验室1间,医务室1间,仪器、图书、器材等设施齐全,使用效率高。几十年的办学经历,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合格 特长”的办学风格和“文明向上,拼搏进取”的校风,学校管理严格,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是广大学子求学的好地。
+
 教学区:3栋教学楼共50间教室可容纳3000学生在校学习,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安装44间,实现了网络班班通教学手段现代化。办公区:极富现代气息的办公楼一栋;生活区:学生公寓一栋(60间);新装修的教师休息楼一栋共60间,师生食堂餐厅规模大,可容纳2000学生用餐。运动区:有一个350米跑道的运动场。功能教室齐全:[[ 多媒体教 室]]1 间,多媒体音乐教室、美术专用教室、多功能活动室各1间,图书室、阅览室各1间,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各1间配有120台电脑,每个教师都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理化实验室各2间,生物实验室1间,医务室1间,[[ 仪器]] 、图书、器材等设施齐全,使用效率高。几十年的办学经历,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合格 特长”的办学风格和“文明向上,拼搏进取”的校风,学校管理严格,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是广大学子求学的好地。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126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ref>[https://www.sohu.com/a/399487245_120671094 老师如何自我提升?9位正高级教师总结了这些“秘籍” 2020-06-03 ],搜狐,</ref>51人,中学一级教师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县级名师2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
 现有教师126名。其中,中学[[ 高级教师]]<ref>[https://www.sohu.com/a/399487245_120671094 老师如何自我提升?9位正高级教师总结了这些“秘籍” 2020-06-03 ],搜狐,</ref>51人,中学一级教师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县级名师2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学生:2012年秋季共2173人,九年级14个班738人,八年级12个班763人,七年级11个班672人。
+
[[ 学生]] :2012年秋季共2173人,九年级14个班738人,八年级12个班763人,七年级11个班672人。
  
 
==教学与管理==
 
==教学与管理==
  
 弘扬艰苦创业精神,以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给合为治校理念。学校发展势头强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社会声誉良好。
+
 弘扬[[ 艰苦创业]] 精神,以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给合为治校理念。学校发展势头强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社会声誉良好。
  
 中考: 2010年、2011年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多项指标获全县第一名。学生竞赛:国家级奖71人次,省级奖40多人次,市级奖105人次。2010年数学竞赛获全市团体总分第一名,物理竞赛获省团体总分三等奖,2011年物理竞赛以省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一等奖,2012年数学、化学两科分别获得全市团体总分第一、第二名。获奖人数之多、级别之高,列全县第一。教师教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人次,省级奖2人次,市级奖33人次,2011年12月,李卫林老师参加数学课堂教学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填补了新干教育史上两项空白。2012年8月校长朱福荪同志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中小学优秀校长”荣誉称号。学校荣誉:在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中,2009/2010、2010/2011学年度,连续两年获初中组第一名;在2010年全县教育重点工作督导评估中荣获“综合奖”。2011年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并出席了北京的颁奖大会;2012年县委县政府授予“新干县中考先进单位” 称号。
+
 中考: 2010年、2011年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多项指标获全县第一名。学生竞赛:国家级奖71人次,省级奖40多人次,市级奖105人次。2010年数学竞赛获全市团体总分第一名,[[ 物理]] 竞赛获省团体总分三等奖,2011年物理竞赛以省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一等奖,2012年[[ 数学]] 、化学两科分别获得全市团体总分第一、第二名。获奖人数之多、级别之高,列全县第一。教师教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人次,省级奖2人次,市级奖33人次,2011年12月,李卫林老师参加数学课堂教学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填补了新干教育史上两项空白。2012年8月校长朱福荪同志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中小学优秀校长”荣誉称号。学校荣誉:在全县中小学教学[[ 质量]] 考核中,2009/2010、2010/2011学年度,连续两年获初中组第一名;在2010年全县教育重点工作督导评估中荣获“综合奖”。2011年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并出席了北京的颁奖大会;2012年县委县政府授予“新干县中考先进单位” 称号。
  
 
==学校荣誉==
 
==学校荣誉==
行 33: 行 33:
 
2006年1月,2005年度学校重点工作评估“学校管理奖”;
 
2006年1月,2005年度学校重点工作评估“学校管理奖”;
  
2008年12月,2008年度中招工作生源组织“先进初中学校”;
+
2008年12月,2008年度中招[[ 工作]] 生源组织“先进初中学校”;
  
 
2009年3月,荣获2008年度全县共青单位“先进集体”;
 
2009年3月,荣获2008年度全县共青单位“先进集体”;
  
2009年5月,荣获新干青少年学生省情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
2009年5月,荣获新干[[ 青少年]] 学生省情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2009年7月,被中共新干教育局委员会授予:“先进党支部”;
 
2009年7月,被中共新干教育局委员会授予:“先进党支部”;
行 43: 行 43:
 
2010年4月,荣获2009年度全县共青单位“先进集体”;
 
2010年4月,荣获2009年度全县共青单位“先进集体”;
  
2010年4月,2010年(第十二届)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竞赛“全国三等奖”
+
2010年4月,2010年(第十二届)全国初中物理应用[[ 竞赛]] “全国三等奖”
  
 
2010年10月,荣获县第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2010年10月,荣获县第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行 49: 行 49:
 
2011年1月,2010年度学校重点工作督导评估“综合奖”;
 
2011年1月,2010年度学校重点工作督导评估“综合奖”;
  
2011年7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工作评选中荣获“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
2011年7月,全国“十一五”[[ 教育]] 科研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工作评选中荣获“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
  
 创新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坚持按新课程标准要求上课,充分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学得活,学得主动。开发校本教材,开展音乐、美术、体育、实验操作、英语口语、语文朗读等兴趣小组活动。
+
 创新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坚持按新课程标准要求上课,充分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学得活,学得主动。开发校本教材,开展音乐、美术、体育、实验操作、[[ 英语]] 口语、语文朗读等兴趣小组活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14日 (二) 18:22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新干四中新幹縣第四中學,成立於2009年8月。校址:縣城金川中大道(105國道)東邊淦陽路25號。

學校簡介

江西省新幹縣第四中學地處新幹縣城北,贛江之濱,狀元塔下。學校占地面積86畝,校園背枕青山,面朝贛江,環境優美,整潔靚麗,是京九沿線重點建設的花園式學校[1]。學校正式成立於2009年8月。學校前身為新干城北中學。

辦學理念

校園占地126.6畝,環境優美舒適。校舍與場地規劃科學,綠化率高。教學樓與運動場東側是鬱鬱蔥蔥的松樹林,校園主幹道綠樹成蔭,花池草地形態別致。文化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展現魅力,形成有濃厚文化氛圍的花園式校園。

教學區:3棟教學樓共50間教室可容納3000學生在校學習,多媒體教學設備已安裝44間,實現了網絡班班通教學手段現代化。辦公區:極富現代氣息的辦公樓一棟;生活區:學生公寓一棟(60間);新裝修的教師休息樓一棟共60間,師生食堂餐廳規模大,可容納2000學生用餐。運動區:有一個350米跑道的運動場。功能教室齊全:多媒體教室1間,多媒體音樂教室、美術專用教室、多功能活動室各1間,圖書室、閱覽室各1間,計算機室、電子閱覽室各1間配有120台電腦,每個教師都配有一台筆記本電腦,理化實驗室各2間,生物實驗室1間,醫務室1間,儀器、圖書、器材等設施齊全,使用效率高。幾十年的辦學經歷,已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合格 特長」的辦學風格和「文明向上,拼搏進取」的校風,學校管理嚴格,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社會聲譽越來越好,是廣大學子求學的好地。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126名。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51人,中學一級教師4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縣級學科帶頭人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縣級名師2人。教師學歷全部達標。

學生:2012年秋季共2173人,九年級14個班738人,八年級12個班763人,七年級11個班672人。

教學與管理

弘揚艱苦創業精神,以制度管理和人文關懷相給合為治校理念。學校發展勢頭強勁,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社會聲譽良好。

中考: 2010年、2011年升學率、優秀率、及格率等多項指標獲全縣第一名。學生競賽:國家級獎71人次,省級獎40多人次,市級獎105人次。2010年數學競賽獲全市團體總分第一名,物理競賽獲省團體總分三等獎,2011年物理競賽以省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省一等獎,2012年數學、化學兩科分別獲得全市團體總分第一、第二名。獲獎人數之多、級別之高,列全縣第一。教師教學競賽:國家級二等獎1人次,省級獎2人次,市級獎33人次,2011年12月,李衛林老師參加數學課堂教學競賽榮獲全國二等獎、省級一等獎,填補了新干教育史上兩項空白。2012年8月校長朱福蓀同志被省教育廳授予「全省中小學優秀校長」榮譽稱號。學校榮譽:在全縣中小學教學質量考核中,2009/2010、2010/2011學年度,連續兩年獲初中組第一名;在2010年全縣教育重點工作督導評估中榮獲「綜合獎」。2011年榮獲「全國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稱號,並出席了北京的頒獎大會;2012年縣委縣政府授予「新幹縣中考先進單位」 稱號。

學校榮譽

2006年1月,2005年度學校重點工作評估「學校管理獎」;

2008年12月,2008年度中招工作生源組織「先進初中學校」;

2009年3月,榮獲2008年度全縣共青單位「先進集體」;

2009年5月,榮獲新干青少年學生省情知識競賽活動「優秀組織獎」;

2009年7月,被中共新干教育局委員會授予:「先進黨支部」;

2010年4月,榮獲2009年度全縣共青單位「先進集體」;

2010年4月,2010年(第十二屆)全國初中物理應用競賽「全國三等獎」

2010年10月,榮獲縣第十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2011年1月,2010年度學校重點工作督導評估「綜合獎」;

2011年7月,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及優秀工作評選中榮獲「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學校特色

創新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機制,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堅持按新課程標準要求上課,充分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學得活,學得主動。開發校本教材,開展音樂、美術、體育、實驗操作、英語口語、語文朗讀等興趣小組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