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防洪工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防洪工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文名 :防洪工程

英文名 :flood control works

功能 :控制、防禦洪水以減免洪災損失

內容 :堤、河道整治工程

防洪工程(flood control works),為控制、防禦洪水以減免洪災損失所修建的工程。主要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庫等。按功能和興建目的可分為擋、泄(排)和蓄(滯)幾類。

擋水

主要是運用工程措施"擋"住洪水對保護對象的侵襲。如用河堤、湖堤防禦河、湖的洪水泛濫;用海堤和擋潮閘防禦海潮;用圍堤保護低洼地區不受洪水侵襲等。利用具有功能的防洪工程,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措施。用擋的辦法防禦洪水,將改變洪水自然宣洩和調蓄的條件,一般將抬高天然洪水位。有些河、湖洪水位變幅較大,且由於泥沙淤積等自然演變和人類開發利用洪泛區等活動的影響,洪水位還有不斷增高的趨勢;一般堤線都較長、築堤材料和地基選擇餘地較小、結構不能太複雜,堤身不宜太高。因此,用擋的辦法防禦洪水在技術經濟上受到一定限制。

泄洪

主要是增加能力。常用的措施有修築河堤、整治河道(如擴大河槽、裁彎取直)、開闢分洪道等,是平原地區河道較為廣泛採用的措施。①擴大河槽、河道裁彎取直都能降低洪水位,增大本河段的泄洪能力;河道裁彎取直還可以縮短航程,有的還能緩解彎頂淘刷和崩岸對堤防的威脅。但這些措施將增加其下遊河段的洪水流量、加大防洪負擔。②修築河堤也有增大河道泄量的功能,將原來漫溢出去的洪水控制在堤防限制的河槽內。這一方面減少了河段的調蓄容量,另一方面抬高了洪水位,增大了水深,從而加大河道的流速和下泄流量。加高原有堤也能增大泄洪能力,但不適當的加高堤防,將增加堤防本身的風險度,增加下游防洪負擔。③開闢分洪道,分洪入其他河流、湖泊、窪地、海洋[1]都能降低其下遊河段的水位、洪水流量,減輕防洪負擔。如分洪道繞過狹窄河段後又回歸原河道,可降低狹窄河段的水位、洪水流量,減輕防洪負擔,但這些措施都可能改變沿途或承泄區的環境,規劃時要綜合考慮,以免帶來新的問題。

攔蓄(滯)

主要作用是攔蓄(滯)調節洪水,削減洪峰,減輕下游防洪負擔。如利用水庫、分洪區(含改造利用湖、窪、淀等)工程等。水庫除可起防洪作用外,還能蓄水調節徑流,利用水資源[2],發揮綜合效益,成為近代河流開發中普遍採取的措施。但修水庫投資大,還要淹沒大量土地,遷移人口,有些地方還淹沒礦藏,帶來損失。開闢分洪區,分蓄(滯)河道超額洪水,一般都是利用人口較少的地區,也是很多河流防洪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山區實施水土保持措施,可起蓄水保土作用,遇一般暴雨,對攔減當地的洪水有一定效果。

一條河流或一個地區的防洪任務,通常由多種措施相結合構成的工程系統來承擔。工程的布局是根據自然地理條件,洪水、泥沙特性,社會經濟,洪災情況,本着除害與興利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統籌兼顧,蓄泄兼籌,綜合治理等原則,統一規劃。一般是在上中游干支流山谷區修建水庫攔蓄洪水,調節徑流;山丘地區廣泛開展水土保持,蓄水保土,發展農林牧業,改善生態環境;在中下游平原地區,修築堤防,整治河道,治理河口,並因地制宜修建分蓄(滯)洪工程,以達到減免洪災的目的。

建設特點

與其他工程建設相比,防洪工程建設具有如下特點:

(1)防洪工程建設涉及面較廣,具有系統性和社會性。如一條防洪圩堤的建設,不僅是某個地方的事,而是涉及鄰近幾個鄉鎮甚至數縣的事。對於大江大河的防洪工程建設,通常要由省(區、州)際之間協作完成。因此,防洪工程建設既是系統性工程,又是社會性工程。

(2)防洪工程的效益主要不是直接創造社會財富,而是在防洪減災的過程中產生效益,也就是以減少洪災機會、降低洪災程度、減少洪災損失或改變洪災損失的負擔方式以及安定民生為效益。

(3)由於洪災損失受洪水隨機性的影響,導致防洪減災效益具有不確定性。洪水出現的特點,雖有統計方面的規律,但年際變化大,洪水造成的損失年際變化更大。一般年份不發生洪災或災害很小,一旦出現大洪水,損失就很大。

(4)防洪工程在安定社會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是難以用貨幣來衡量的。綜上所述,防洪工程建設具有社會性,工程建成後難以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而這種社會效益難以用貨幣的方式全面地衡量或核算。防洪工程這種效益機制的特點,決定了其難以引進風險投資機制。其建設資金的投入機制、建設管理和運行過程的責任機制也具有特殊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