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口皮子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口皮子藥

麻口皮子藥,中藥材名。本品為芸香科植物柄果花椒的根皮樹皮。功能主治為:祛寒鎮痛,疏風健胃。治風濕筋骨痛,喉痛中暑,跌打損傷,蛇咬。

中文學名 麻口皮子藥 別稱 總管皮、滿山香、四皮麻(《湖南藥物志》)。
漢語拼音 Ma Kou Pi Zi Yao 分布區域 江西、湖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性味歸經

  1. 湖南藥物志》:辛澀,無毒。(一說有小毒)[1]
  2. 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2]

功能主治

祛寒鎮痛,疏風,健胃。治風濕筋骨痛,喉痛,中暑,跌打損傷,蛇咬。[3]

用法用量

1~3錢,水煎服或研粉每服5分。

注意

孕婦忌服。

中藥化學成分

樹皮含a-山椒素(a-sanshool),β-香樹脂醇(β-amyrin),左旋細辛素(asarinin),左旋芝麻素(sesamin), 山萮酸(behenic acid),柄果脂素(podocarp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關配伍

  1. 治風濕筋骨痛:麻口皮子藥(根皮)研末,泡酒服。
  2. 治吐血、衄血:麻口皮子藥(樹皮)五分,研末,開水送服。
  3. 治蛇咬傷,無名腫毒:麻口皮子藥研末調敷。
  4. 治牙齒腫痛:麻口皮子藥(樹皮)口嚼含,吐出痰涎。(功用主治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5. 治腹痛便泄:總管根皮少許,口嚼咽汁;或嚼爛敷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米。莖枝無刺或有皮刺,無毛,或在幼枝部分密被短柔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9;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成為長圓狀橢圓形、卵形、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寬1~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急尖或為寬楔形,邊緣具細小的圓鋸齒,或幾為全緣,紙質,下面通常密生腺點;小葉柄極短,有時基部着生皮刺。花單性,雌雄異株;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3~6厘米;花被5~8,青色;雄花花被長三角形,雄蕊5~7,稀為4或8枚;雌花花被卵圓形至廣卵圓形,心皮4~6,稀為7,成熟心皮紅紫色,心皮基部具有明顯伸長的子房柄。分果爿沿背、腹縫開裂。種子圓卵形,黑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藥材性狀

  • 本品根皮厚0.2-0.4mm。表面黃白色或褐色,粗糙,有點狀皮孔,內表面淡棕色,質輕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莖皮表面灰褐色,粗糙,具細縱紋理,有的具皮刺或其脫落的疤痕,並有多數黃白色的點狀皮孔,內表面黃白色,較平坦,質輕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香,味辛澀。顯微鑑別根皮橫切面:木栓細胞9-11列,排列較整齊,壁薄,木栓化。栓內層細胞壁稍增厚。皮層有少數油室和纖維束散在,油室內含黃橙色油滴;纖維壁木化。中柱鞘纖維束排列成斷續的環狀,壁木化。韌皮部[註 1]較寬廣,韌皮射線寬1-4列細胞,韌皮部有多數纖維束和油室散在,油室內含橙黃色油滴。本品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方晶或澱粉粒。
  • 莖皮橫切面:與根皮不同點為:無皮層纖維束,中柱鞘纖維束大而明顯,纖維壁厚木化,韌皮部無纖維束存在,韌皮射線寬1-2列細胞,薄壁細胞內不含症粉粒。
  • 粉末特徵:灰黃色。
  1. 澱粉粒細小,多為單粒,類圓形,臍點點狀,直徑3-μm。
  2. 草酸鈣方晶眾多,多存在於薄壁細胞內或散在,長9-32μm,寬6-16μm。
  3. 含晶纖維,壁木化,直徑13-19μm;非含晶纖維,壁厚,木化,直徑6-16μm。
  4. 油室直徑28-40μm,腔內含橙黃色油滴。

注釋

  1. 「韌皮部」:韌皮部是指植物體內具有運輸同化產物、貯藏和支持功能的一種複合組織。屬於輸導組織,它與木質部共同形成維管系統,廣布在植物體內被子植物的韌皮部由篩管和伴胞、篩分子韌皮纖維和韌皮薄壁細胞等組成,位於樹皮和形成層之間。其可分為初生韌皮部和次生韌皮部兩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