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Stephen Hui Geological Museum),是香港博物館之一,位於薄扶林香港大學本部校園厲樹雄科學館地下及一樓,占地約500平方米。由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營運,而石頭實物展品主要由許士芬博士捐贈,而展覽資料是該學系師生及地質學專家提供。
宗旨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為讓不同年齡的參觀者親自體會館中展品以認識地球與其演變,並致力提供有關地球科學的研究資料和生活應用的知識。
博物館自2009年1月16日起對公眾開放[1],為全港首創之地質博物館。博物本館位於香港大學本部,轄屬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該係為香港提供地球科學學位課程的大學組織。 博物館特為社區及大學之間提供平台,提倡愛護和欣賞地球的重要性,並發揚地球科學及其對現今本港環境的應用和密切性。
博物館的收藏品、展覽品及活動,為地球科學教育重要的資源。為大學生、中小學生及公眾提供課室以外學習地球科學的機會。配合公共宣傳活動,推行對教育團體的導遊和樣本外借服務,博物館冀將地球科學融合於中小學的課程中,以建立一個「地球科學和社會」的概念。
許士芬博士
已故礦務地質工程師許士芬博士一生樂善好施,好學不倦,在香港及海外不遺餘力地資助及推廣地球科學方面的發展。許氏家族及香港大學為紀念許博士對地球科學的貢獻而成立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許士芬博士在1912年6月13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湛江市,是許愛周先生四位子女中排行第二的兒子。許博士十四歲時隨家人來港,中學畢業於香港拔萃男書院,曾在上海聖約翰大學修讀土木工程,後轉往美國科羅拉多州礦冶學院繼續學業,在1940年取得採礦工程師及地質工程師兩個專業學位。
許博士在1940年由美國學成返國,在中國廣西省從事開採和發展金屬及非金屬礦產的工作,分別在天培榮煤礦業公司屬下的楊柳洞煤礦,大坑嶺煤礦和三台嶺滑石礦擔任勘探地質學家和總採礦工程師等重要職位。許博士對本港早年的礦業亦貢獻良多,曾於1956至1970年間在仁興礦務有限公司出任總採礦工程師一職,負責針山鎢礦和新界蓮花山鎢鐵礦的業務,隨後在1973年更成為該公司的主席和行政董事。
博士一生鍾情於收藏世界各地的奇珍礦物和岩石,曾於1976年香港第一屆礦物展中展出其珍藏品[2]。許博士更捐贈大量礦石予香港大學,以實踐在香港成立地質博物館的夢想。雖然許博士於1989年與世長辭,享壽78歲,其夫人和子女繼續履行許博士的心愿,積極支持地球科學方面的發展,當中包括成立許士芬博士信託基金和2009年在香港大學成立許士芬地質博物館,成為全港首間和唯一以地球科學為主題的博物館。館中以許博士珍藏的礦物和岩石為重點,所有礦石更將會永久在館內展出,供大眾欣賞。
博物館歷史
地球科學繫於2005年獲批香港大學發展基金,於善用現有資源的概念下,在厲樹雄科學館劃出大堂部分空間建成一所科學博物館,展出許士芬博士珍藏的岩石和礦物。
許氏家族不單捐贈許博士珍藏的礦物和岩石,更慷慨解囊,助本館廣泛購置來自中國的化石,和籌劃並設計雙語、部分互動的模型和展板,當中包括16塊個璃纖維陳列櫃和13塊大型圖繪。在其資助中,博物館現時已展出超過1600個真實的礦物、岩石和化石標本,每個均附上中英對照的詳細解釋,主要陳列於「動感地球」、「地球的演變」、「地球物質」及「香港地質歷史」四個主題展覽廳內。
視頻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你不知道的香港大學---超詳細介紹 ,搜狐,2018-09-09
- ↑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即將舉辦 香港最大型礦物收藏展,央廣網,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