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包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陰包穴,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厥陰肝經。別名:陰胞。陰包穴的位置:當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中醫認為刺激蠡溝穴具有調經止痛,利尿通淋之功效。
概況
【取穴法】在大腿內側,當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附註】肝經經穴
【穴位含義】肝經的水濕之氣在此為雲集之狀。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和地部水液。
【運行規律】天部水濕化雨冷降,地部水濕則滲入脾土之中。
【功能作用】收引水濕。
性能功效
疏肝理氣、調經止帶
主治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盆腔炎,遺尿,小便不利。腰腿痛,骶髂關節炎,腰肌勞損,腹股溝淋巴結炎。
配伍應用
配氣海、中極、腎俞,有補腎益氣,固攝膀胱的作用,主治遺尿。
配關元、血海、三陰交,有活血通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配交信治月經不調;
配關元、腎俞治氣虛不固之遺尿。
配箕門、足五里、血海治膝股內側疼痛,小兒麻痹的肌萎縮。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原則: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水針或補之。
【刺法】直刺1.0-1.5寸,局部酸脹,可向周圍放散。
【艾灸】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1]。
視頻
【每日一穴】陰包穴——主治膀胱和子宮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