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之琳(馮至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品原文

你組織時間的、空間的距離,把大宇宙、小宇宙不相關的事物組織得那樣美,那樣多情。

我的時間空間不會組織,只聽憑無情的歲月給我處理我常漫不經心地說,歌德、雨果都享有高齡,說得高齡竟像是難以攀登的崇山峻岭;

不料他們的年齡我如今已經超過,回頭看走過的只是些矮小的丘陵。

我們當年在昆明,沒有任何工具代步,互相交往從未覺得有什麼距離;

如今同住在這現代化的城市,古人卻替我說一句話——"咫尺天涯"。

如今我要抗拒無情的歲月,想召回已經逝去的年華,無奈逝去的年華不聽召喚,只給我一些新的啟發。

你斟酌兩種語言的懸殊,勝似燈光下檢驗分辨地區的泥土;

不管命運怎樣戲弄你的盆舟。

你的詩是逆水迎風的檣櫓

大家談論着你的《十年詩草》,也談論着你迻譯的悲劇四部,但往往忽略了你的十載《滄桑》和你剪裁剩下的《山山水水》,不必獨上高樓翻閱現代文學史,這星座不顯赫,卻含蓄着獨特的光輝。

[注]本詩是為祝賀卞之琳八十壽辰而做,作者時年八十六歲。

作者簡介

馮至(1905年-1993年),原名馮承植,直隸涿州人,馮家為天津著名鹽商,鹽引在直隸涿州,八國聯軍侵華後避難於涿州,故生於涿州。曾就讀於北京四中。[1]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學團體淺草社。1925年和楊晦陳翔鶴陳煒謨等成立沉鍾社,出版《沉鍾》周刊,半月刊和《沉鍾叢刊》。

1930年留學德國先後就讀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35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於同濟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2]

馮至先生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在文化學術上頗多建樹。他從上世紀20年代起,就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是「五四」新文學運動的直接參與者,並且成就斐然,以詩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譽一時,被魯迅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

馮至先生創作的《十四行集》更是在中國新詩的寫作中開創新體,獨步文壇,影響深遠。除創作外,馮至先生在中外文學上同樣貢獻卓越,他既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又精通歐洲文學,他對杜甫歌德的研究成果《[杜甫傳》、《論歌德》在中國學術史上均具有開創性的意義。[3]

而作為教育家,馮至先生恂恂儒雅,誨人不倦,造就和培養了一大批學有專功的外國文學、尤其是德語文學研究和翻譯人才,同時,馮至先生一生為中國外國文學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對中國外國文學學科的發展和整體規劃有篳路藍縷之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