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吾性雖嗜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讀書·吾性雖嗜學》是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 |
吾性雖嗜學,年少不自強。 所至未及門,安能望其堂。 荏苒歲雲幾,家事已獨當。 經營食眾口,四方走遑遑。 一身如飛雲,遇風任飄揚。 山川浩無涯,險怪靡不嘗。 落日號虎豹,吾未停車箱。 波濤動蛟龍,吾方進舟航。 所勤半天下,所濟一毫芒。 最自憶往歲,病軀久羸尫。 呻吟千里外,蒼黃值親喪。 母弟各在無,訃歸恐驚惶。 凶禍甘獨任,危形載孤艎。 崎嶇護旅櫬,緬邈投故鄉。 至今驚未定,生還乃非常。 憂慮心膽耗,馳驅筋力傷。 況已近衰境,而常犯風霜。 驅之久如此,負疴固宜長。 朝晡暫一飽,百回步空廊。 未免廢坐臥,其能視縑緗。 新知固雲少,舊學亦已忘。 百家異旨趣,六經富文章。 其言既卓闊,其義固荒茫。 古人至白首,搜窮敗肝腸。 僅名通一藝,著書欲煌煌。 瑕疵自掩覆,後世更昭彰。 世久無孔子,指畫隨其方。 後生以中才,胸臆妄度量。 彼專猶未達,吾慵復何望。 端憂類童稚,習書倒偏傍。 況令議文物,規摹詎能詳。 輪轅孰撓直,冠蓋孰纁黃。 珪璋國之器,孰殺孰鋒鋩。 問十九未諭,其一猶面牆。 幾微言性命,萌兆審興亡。 茲尤覺浩浩,吾詎免倀倀。 因思幸尚壯,曷不自激昂。 前謀信已拙,來效庶雲臧。 漸有田數畝,春秋可耕桑。 休問就醫藥,疾病可消禳。 性本反澄澈,清田去榛荒。 長編倚修架,大軸解深囊。 收功畏奔景,窺星起幽房。 虛窗達深暝,明膏續飛光。 搜窮力雖憊,磨勵志須償。 譬如勤種藝,無憂匱囷倉。 又如導涓涓,寧難致湯湯。 昔廢漸開闢,新輸日收藏。 經營但亹亹,積累自穰穰。 既多又須擇,儲精棄其糠。 一正以孔孟,其揮乃韓莊。 賓朋顧空館,議論據方床。 試為出其有,始如宮應商。 紛紜遇叩擊,律呂乃交相。 須臾極萬變,開闔爭陰陽。 南山對塵案,相摩露青蒼。 百鳥聽徘徊,忽如來鳳凰。 乃知千載後,坐可見虞唐。 施行雖未果,貯蓄豈非良。 何殊廄中馬,縱齕草滿場。 形骸苟充實,氣力易騰驤。 此求苦未晚,此志在堅剛。 |
” |
— [北宋]曾鞏 |
人物生平
曾鞏生於1019年,1057年中進士後,先任太平州司法參軍[2],1060年經歐陽修舉薦,分別任過館閣校 、集賢校理兼判官告院。在京九年,一直從事古籍整理工作。後經本人要求,先後任越州通判,知齊、襄、洪、福、明、亳諸州。任地方長官十二年。一心為民,所到之處,都關心和幫助解決人民疾苦。他在任齊州太守時,有一周姓豪族,橫行鄉里,欺壓百姓,官吏不敢過問,曾鞏到任後,將周家首惡「取置於法」,解人民之憂。齊州地勢低洼,常遭水患,他倡修水利,對內外水位進行徹底治理,修渠道、築水廳,既解決了城內水患,又有利於農業生產,美化環境。他為百姓幹了很多好事。在他離任後,當地人在大明湖畔建了座「南豐祠」來紀念他。在知襄州時,他發現前任遺留下來的一宗案件,冤情嚴重,經他評審,原罪釋放了在押的一百多人。在知洪州時,正遇洪州發生瘟疫,他迅速採取措施,使各縣鎮備好藥物,及時送到患者手中,對患病不能自理的百姓,由官府收養,提供官宿和醫藥,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把許多人從死亡線上解救出來。在知福州時,發現官府果園占地很大,與民爭利,曾鞏下令取消官府這項收入,讓利於民。1080年,曾鞏奉命在滄州任職,路過 汴京時,神宗聽取了曾鞏對財政的看法,覺得他很有才能,將其留在京城,在三班院供職。1082年,曾鞏任中書舍人,1083年病逝。